心血管病患者服用这些药物万万不能再喝酒呀

时间:2020-9-4 19:55:4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对于好酒之人,即使在生病服药之时,也忍不住想小酌几口。但有一些药物,与乙醇相互作用会产生非常危险的后果,在服用时一定要严格禁止饮酒!

1降糖药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可抑制乙醇的代谢,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应避免与乙醇同服。

另外,乙醇与二甲双胍等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合用,可引起头昏、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2抗心绞痛药

硝酸酯类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通过扩张冠状动脉和全身小血管,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而改善心肌血供,缓解心绞痛,纠正心力衰竭。

用药期间饮酒可致全身小血管显著扩张、血压下降、头晕、虚弱等,重者发生心血管性虚脱,此时心肌血供进一步减少,更易加重心绞痛或诱发心肌梗死。

3降压药

研究表明,每天饮酒30g以上,可使舒张压和收缩压上升1.5~2.4mmHg;酒后24小时内测血压,舒张压和收缩压升高最多。酗酒者减少或停止饮酒可能减少高血压药的用量或者使血压降到正常范围内。

另外,乙醇有一定的扩张血管作用,与硝苯地平、氯沙坦、肼苯达嗪、地巴唑等降压药同服,很容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4利尿药

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均有扩张血管作用,可增强血管扩张剂的疗效。尤其应用噻嗪类等利尿降压药时,如果饮酒,可加重体位性低血压。

喝酒脸红者代谢乙醛的能力差,更容易发生危险,因此服用这类药物时应避免饮酒。

5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服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优降宁、痢特灵、苯乙肼、甲基苄肼、闷可乐,可使乙醇作用增强,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头痛、头晕、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者可引起抽搐、心律失常、心肌梗死、昏迷等。

这是因为心、肝、脑组织内的单胺氧化酶被抑制,使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不易被破坏,以致含量过大,增加了人体对酒精的敏感性所致。

这些药物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是不可逆的,体内的单胺氧化酶要在停药二周后才可恢复正常,故不仅在服药期间不得饮酒,停药二周内也不应饮酒。

6抗过敏药

乙醇可增强第一代抗组胺药(氯苯那敏、赛更啶、苯海拉明等)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引起嗜睡、精神恍惚、昏迷,应避免同服。

虽然在治疗剂量下,第二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的中枢抑制作用较弱,不会强化乙醇的作用,但也应避免酒后服用。更多心脑血管精品文章,请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gs/8490.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