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科抗疫行动新冠肺炎心理危机干预的

时间:2020-11-7 22:27:4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自年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湖北武汉出现以来,迅速在我国及多个国家和地区蔓延,疑似、确诊、死亡病例数不断攀升,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紧张、焦虑、恐惧、失眠……因疫情防控导致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民众普遍要面临的叠加压力。在如此巨大的疫情灾害和应激压力之下,人们出现一些情绪、认知和躯体上的身心反应是正常的。但若这些身心反应一直持续或不断加重,就可能对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甚至罹患焦虑症、疑病症、强迫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特别是曾经被诊断为精神障碍的患者,还可能在疫情压力情况下出现病情波动或复发。此时,就需要采取一系列干预措施及时给予受影响人群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境。

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

可以在抗疫的艰难时期,起到稳定情绪、化解恐慌的作用,传达抗疫必胜的坚定信心,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方法,减少各类人群发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疾病,阻止各类精神障碍患者的病情出现波动或者复发。

文章作者结合汶川地震以来十多年的心理危机干预经验,根据此次疫情的特点和民众心理需求,提出心理危机干预“三安”原则,即“安全、安心、安眠”,以期对当下全国各地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提供参考。

01

安全

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失,既可以指外界客观存在的没有危险,也可以指心理上舒适、和谐与宁静的感觉,即心理上的安全感,包括对自己身心没有伤害或威胁的确定感,以及个体在应对危险时的处置力量感和可控制感。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只有满足了低一层次需求,才可能向更高一级需求前进。所以,处于危机状态中的个体首要任务是学会让自己生存下来,即生命安全是最大最紧迫的需求。

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

生命安全

保证基本的生活需要常常是危机干预中保护生命安全的基本任务。无论是灾难早期的生命救援,还是贯穿于灾难早、中、后期的心理援助,都必须把满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作为危机干预的重要内容,通常包括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吃、穿、住、行等。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是做好环境消毒卫生和自我防护,阻断传播途径。

对于不同的人群,保护生命安全的具体内容有所侧重:对于确诊患者,特别是轻症患者,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任务是鼓励患者配合医生接受治疗,尽可能的增加营养支持和加强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对重症患者还应增加生命意义的分享,接受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让他们即使在生命不多的日子里依然无怨、无憾、无悔;对疑似患者、密切接触者,除了劝导他们自身做好防护以外,关键要配合防疫隔离措施,避免可能传染给他人的风险。此外,对于所有受灾人群,危机干预时都需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gs/8726.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