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过对自己感到不可控的时刻, 像坐车的时候被一个急刹车时身体不可控的向前倾。 地铁,公交,步行。这是小书童每天都经过的交通路线。 地铁上呼啸的风似一艘船,这个城市共在为谋生奔走的人在这个时段与你共浮沉;然后下“船”,着陆,走过斑马线,等待另一种叫做“公交车”的交通工具,然后落地,徒步数十分钟,抖掉城市的灰尘,换上一张沉静容颜,开始一天的工作时间。 一些人或许容易在这样明天如今天的日复一日中消磨掉精神意志,最终长成和拥挤人群中那张没有区别的脸--疲惫,麻木,怨怼。 然而,小书童在这些拥挤里仍然能够发现另一些人,这些人让我在每天上下班的拥挤里都张开瞳孔去观察感受他们的能量。 记得,在公交车上的一个急刹车让我留意到了一位老太太,她在织围巾,仿似坐在一座静谧的岛屿,颠簸晃动的公车与她无关,拥挤躁动的人群与她无关,枣红色的毛线专注地在她手里忘掉时空,一针一织都是从容心境,与旁边一些面目充满躁动怨怼的上班族自成两个世界。 记得,在拥挤地铁里看到一位少女,她一只手吊在扶手上,一只手捧着一本英文小说,双脚轻轻支在地面,面目平静而专注地落于书上,穿着宽松的黄色衬衫,休闲裤子,打扮中性,中长头发自在落肩,一切都没有精心雕琢的痕迹,散发着一种浑然不自知的气质,周围的一切都自动被虚化成背景。 这些画面,让人看到了人对自心的可控性,并不一定会随着客观的刹车而发生波动的“控”,当你终于成为一个具备自身精神系统的个体,你的生活的确是属于你自己的,你掌控着你的生命,不在他人手里,甚至不受世界影响。 于是,你看到一件手工织就的衣物到底与工厂流水线生产出来的批量化商品的不同,手作,具备人的精神意志,内含温度与耐心。或许,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一切被贴上“手工艺”标签的商品“昂贵”得让人心甘情愿地买单。 欣赏这样的人,甚至不为一个冷不防的急刹车所影响,他们掌控了自己的心识,何时,何地,何境遇,都如如不动。所以,懂得,一个内心有杠杆的人,通常更多的保持沉默,警惕表达,却是对流过身心的所有人事都持有内在判断,存在思考,然后静然发出行动,不为世界的认同或不认同所制约。这些人通常似一把未出鞘的剑,却已露锋芒。 还记得,在车上曾听到一些父母对小孩子的成长学习规划,把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与希冀,全都压在孩子身上,旁边的孩子一言未发,只是默默点头。 小书童涉世未深,也尚未为人母,但是小书童觉得,孩子应该是父母最好的盟友,他们的姿态独立,又与父母互为一体,孩子不应是父母手中的工具。 如果一个小孩,从一出生就能得到超脱世俗的引导,靠近自然生长,从认识一朵花的开始,用孩子最天真纯灵的心觉去接触一切,或许要比教授他们如何获取世俗所得要显得尊重生命个体一些,更能保护孩子的天性一些。 任由孩子随性选择学习,选择感受,选择靠近或远离,父母适当加以引导,相信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并不会比每天都被施加着压力要时刻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差太多。而能够用这种教育方式来教导孩子的父母,必定也是在不断学习。 两个成人从恋爱走进婚姻,面对家庭,面对孩子,面对“自由”,面对“生死”,成人在生命循序渐进中铺展开来的路上要做的功课并不比孩子少,从某种意义上说,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得先让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时刻观照自身的生命状态,不断调整。 “汇景新城东总站到了,到站的乘客请从后门下车。” 到站了,暂停神经过敏的思索,把目光从疾驰后退的车窗外收回,清晨的凉风吹散了车内拥挤的呼吸。一天天地,这随风而逝的时间,似乎正在把人磨砺得骨骼分明。 希望,你的每一个明天都与每一个昨天有些许的不同。 人的一生几乎都在思考,如何处理好我与自己,我与伴侣,我与孩子,我与父母的关系,如果你也在为这个问题困顿,盛丹老师或许能为你解惑。 点击以下链接发现你的幸福智慧: 幸福智慧:亲密关系中的个人疗愈及成长工作坊 编辑 梦得 排版 土斤 转载请注明原出处,侵权必究 四月份活动预告 ◆手工串珠 ◆女子养生讲座 ◆颂钵音疗 ◆谷雨茶会 ◆灵磬音乐分享会 ◆插花沙龙 ◆少儿茶艺公开课 —点击以上链接查看— 长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