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多疑症 > 多疑症保健 > > 归脾汤

归脾汤

时间:2021-6-13 19:49:4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组成;白术、人参、黄芪、当归、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主治;①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②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弱。

方义;本方多由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气血亏虚所致,治疗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为主。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心脾气血暗耗,脾气亏虚则体倦、食少;心血不足则见惊悸、怔忡、健忘、不寐、盗汗;面色萎黄,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均属气血不足之象。方中以人参、黄芪、白术、甘草甘温之品补脾益气以生血,使气旺而血生;当归、龙眼肉甘温补血养心;茯苓(多用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辛香而散,理气醒脾,与大量益气健脾药配伍,复中焦运化之功,又能防大量益气补血药滋腻碍胃,使补而不滞,滋而不腻;用法中姜、枣调和脾胃,以资化源。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在于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在补气,意即气为血之帅,气旺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三是补气养血药中佐以木香理气醒脾,补而不滞。加减化裁;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这个归脾汤出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卷之四》。

严氏据《内经》“二阳之病发于心脾”理论而创制。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则脾失健运、心血不足,发为惊悸怔忡、食少体倦诸症。

方以补养心脾为主,脾气健则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心血旺盛,则惊悸失眠诸症自愈。又脾主统血,凡脾虚气弱,不能统血而见崩漏诸症,亦可用本方治疗,即所谓“引血归脾”,故严氏命名本方为“归脾汤”。医院长薛已完善流传至今。秦洪强整理学习。

归脾汤,九大名方之一。它以补血为主的,脾胃主统血,统摄气血。归脾就是让所有的血气归补到脾胃里,让四肢充满血。所以它是妇女血气耗损亏虚的良方。它是归血的。

所以一切血虚气弱,疲劳面黄,没有光泽,食欲不佳,睡眠不好,记忆力差,它就是典型的方子,抗衰老的方子。

它由健脾胃的方子药物组成,脾胃属于中焦,乃气血生化之源啊。

有一个皮下出血的患者,他一到学校里头体育课一奔跑了,皮下就出血,最后呢,家里人都不敢让他上学了。怕有恶症,一检查,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这是脾不统血,脾胃发育不完美。一用归脾丸呢,吃了以后再去奔跑,皮下都不出血点。所以你们看到小孩子虚累疲呢,一跑步一撞伤皮下就淤青淤暗就有出血点--归脾丸,这个效果非常好。

还有流鼻血,早上醒来了,或者一旦激动了,那鼻子那血就自动就出来了。经常这样流,这得培补,重用归脾汤,归脾汤加白芍(30到50克)。结果了,三剂药下去,就感觉到没有出血,连续服十剂病而除。归脾汤治流鼻血,加上白芍(30到50克)。

还有一刷牙就出血了,刷牙出血有两种,一种是热,一种是虚。火气大的,冒火的刷牙出血,你用栀子10到20克30克也好,煮水,或者龙胆泻肝丸。吃下去,肝气泻一泻,那血也就收了。如果是虚出血了--归脾丸。

虚容易疲累啊,做事没劲啊,走路拖泥带水呀,身体觉得很沉重啊,哎呀,一刷牙那血就冒出来,早上一起来就吐一口血呢,血呢还是淡红的,不是深红的。

血很深红色的,那是热。用栀子或者竹茹一煮水呢,他就降下去了。

血很淡白的,带贫血倾向的,清清淡淡的归脾汤,或者归脾丸,吃上两三盒,那血就收住了。治疗这个出血症,它能让众血归脾呀,不会随便外溢,所以才叫归脾汤。

妇女崩漏,血止不住。归脾汤加大黄炭(大黄炒炭),一吃下去崩漏再严重的都立马止了。效果特别好,老中医的独门经验技巧。

做手工做了两个小时以后,一站起来了啊,头晕目眩,眼冒金星,赶紧坐下来不敢起来,贫血。贫血就归脾汤特殊对治。

要去献血,十天后要去献血。好,十天前我就先吃3到5天归脾汤,那吃下去献血,那不单不缺血的,血还会涌出来,造血速度相当快速。归脾丸,一吃下去,那血它也会饱满富足。出现大出血以后,急急回家归脾汤。所以凡是动手术,大出血,归脾汤效果相当好,还能让你血重新回归过来。

归脾汤,忧思伤脾,那种多愁善感的人用归脾汤。

一个人很敏感,很多疑,疑心很重的,疑心很消耗心血,疑乃五毒之一,贪嗔痴慢疑。多愁善感的人呢,肺就会虚,就归脾丸,补脾可以壮肺。林黛玉纠结,今年葬花轮到我,他年葬我又是谁呢?那里纠纠结结,咳咳吐血,很纠结,悲忧伤肺,忧愁又伤脾,脾胃并伤了,血出于口鼻。咋办呢?归脾丸一吃下去了,它血就止住了。所以林黛玉性子的人,宜长期服用归脾丸。

还有白领脑力下降的,大量过度用脑以后健忘,脑血不够——归脾丸。背书呢,想的时候又想不起来。归脾丸。女的你只要月经以后的服用归脾丸,气血彻底又回归了,下次呢,大脑就保持充盈。经前服逍遥丸,经后服归脾丸,几乎同治妇女的一切月经问题。

经前逍遥丸的时候,经会很顺畅,经后归脾丸气血回归会很快。逍遥丸顺其性,归脾丸养其真,脏腑之性得顺,脏腑之真得养,何患疾病不愈,何患身体不强。

妇女之性,多疑忧愁,早上服逍遥丸,晚上服归脾丸一样的。早上顺其性,晚上养其真。晚上就是要静,归脾丸它是静药补药,早上的要动,逍遥丸很逍遥。

还有有些人老容易头昏耳鸣的,一旦疲劳以后呢,就加重的--归脾丸。

但凡疲劳加重的病,归脾丸几乎都可以用。越疲劳越加重了,它让你的脾气血回归了,它就不疲劳了。

还有严重失眠,吃什么都吃不香的,有一种失眠了。他就过度用脑失眠,反正他一睡下去,你的脑子像陀螺一样在转不转个不停。在睡前的归脾丸用盐水送服,吃下去脑子就静下来。

还有少年白发的,发为血之余,归脾丸它就专门归血的它他有当归补血。所以归脾丸一下去呢,血有余变长发。

还有神经衰弱,你们知道什么叫神经衰弱?高考的时候太恐怖了,觉得这个考试很大的阴影啊,这个太可怕了,这个考场如虎场啊,像面临老虎呀,每个搞的神经衰弱,睡不着觉,安神补脑液呢,到处都在喝。当时不知道归脾丸,所以知道归脾丸以后你就熬归脾汤,只要神经衰弱,过度紧张,脑子又静不下来,怕这怕那,别人一吓呢,尿就下来,腿就抖了。--归脾丸。一服下去,气血一上升,紧张感就消除。

有些人呢,在田地里劳动过累的时候,手会发抖,嘴唇会颤呢,眼皮会跳,归脾丸。最近眼皮老跳,跳一两次都没所谓,是紧张。如果一直都跳,那一定是血虚,血虚生风啊。眼皮跳,嘴巴跳,人蹦蹦跳跳血虚、焦急、多动--归脾汤。脾主静啊,静悄悄就是归脾汤。

上课时,每个人都躁动了,咋办呢?归脾汤静悄悄,脾主土,脾的性乃缓也。

肝的性,木性的乃急也。所以是一个人肝性的着急的,吃归脾汤、归脾丸,他就变和缓。

一些年轻的白领,感叹脑子越来越不好使了。坚持服用归脾丸,可以预防和治疗用脑过度产生的病症,增强现代人的职场竞争力。归脾汤,养其真的,血不归脾,血气两虚,归脾汤主之。

归脾汤文献整理;

1.《济生方》载其“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

2.《校注妇人良方》载其“治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不寐;或心脾伤痛,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经候不准,晡热内热;或瘰疬流注,不能消散溃敛”。

3.《口齿类要》用其治疗“思虑伤脾,血耗唇皱;及气郁生疮,咽喉不利,发热便血,盗汗晡热”。

4.《正体类要》用其治疗“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惰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上下妄行”。

5.《内科摘要》载其主治“思虑伤脾,不能摄血,致血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大便不调;或肢体重痛,月经不调,赤白带下;或思虑伤脾而患疟痢”。

6.《疬疡机要》用其治疗“忧思伤脾,身发赤痕,或搔破成疮,咳吐痰血”。

7.《医方考》载其治疗“饮食太饱伤脾,脾伤则面黄善卧”。

8.《证治汇补》认为归脾汤主治“喜恐惊劳,气散于内,房劳后着气,厥逆不省,少顷复醒,而脉虚细者”。

9.《医宗金鉴》载其治疗“虚劳烦热,时时恍惚。忧思伤脾,脾不摄血,经断复来。痘色灰白陷下而便血者。乳房结核坚硬,大者如梅,小者如李,按之不移,推之不动,时时隐痛,皮色如常”。

10.《杂症会心录》认为其主治“中风,脾肾大败。湿饮不行,则痰起于脾,头重眼花,脑转眩冒,食饮不甘,脉象缓者”。

11.《兰台轨范》载其治疗“乳母脾经气郁,致儿为患”。

12.《杂病源流犀烛》用其治疗“因思虑过度而致癫狂。虚损劳瘵而见泄泻”。

13.《罗氏会约医镜》载其治疗“思虑伤脾,不思饮食;或少食即胀;或火不生土,而时食时吐,脾虚生痰,其痰易来,或满口痰水,或夜间更甚。思虑惊恐而阳痿者”。

14.《济世全书·补益门》:“脾经失血,少寐,发热盗汗,或思虑伤脾,不能摄血以致妄行;或健忘怔忡,惊悸不眠;或心脾两伤,嗜卧少食;或忧思伤脾,血虚发热;或肢体作痛,大便不调;或妇人经候不调,晡热内热;或瘰疬流注,消散溃敛,并能治之。”

15.《勿误方函口诀》:“此方加远志,当归,除治疗健忘之外,对思虑过度,心脾两伤,不能摄血,以致吐血、衄血或下血等症亦治之。此方加柴胡、山栀,用于前症挟有虚热,或兼肝火者。大致用补剂小便不畅者多见。此方亦为补剂,且配伍利水之品,方中木香下气开胸,故小便通利良好。”

16.《方椟弁解》:“用其他补品,胸膈滞满者,以此方代之。十全大补汤或补中益气汤之类,服后病家胸满闷滞,再服此方犹如食冰砂糖,反能开胸顺气。

17.《医方集解·补养之剂》:“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症悉除矣。”

18.《正体类要》卷下:“跌仆等症,气血损伤;或思虑伤脾,血虚火动,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怠情嗜卧,怔忡惊悸,自汗,大便不调;或血上下妄行。”

综合分析: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思而统血;心藏神而主血脉。“劳则气耗”而使脾气不足,运化乏力,加之“思则气结”,运化之能更为低下,劳思久虑,暗耗心血,于是气血化生日渐减少;

心血暗耗有增无已,神不守舍更为加重;心血亏耗,心神失养而不守,症见心悸怔忡,寐时神不守舍,魂游于外,故多梦。

神安则寐,神不安则不寐,其所以不安者,一由邪气之扰,一由营气内虚。

本方证之不寐乃由心营不足,致心阳无所依附而浮越于外,故失眠少寐。

脾主肌肉四肢,脾失健运,清阳不布,则四肢肌肉痿软无力而倦怠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弱乃气血亏虚之象。血虚于内则阳气浮越于外,故发热。

脾主统血,脾气虚衰,失去统摄之权,则血从络脉溢出而见诸出血症,妇人则更见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的崩漏。

归脾汤心脾两虚之证,其表现有三:

1.心神不宁;2.气血亏虚;3.脾不统血之出血症。

脾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虽心脾两虚,却是以脾虚为核心;三组症状表现又是以气血亏虚为其基础。

所以本方主治症中但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细弱,即可运用本方。

03加减应用

后世应用此方时,偏于气虚者,可重用党参、黄芪,或用人参替代党参;偏于血虚者,可重用黄芪、当归、龙眼肉;偏于心虚者,可重用茯神、枣仁、远志;

用于崩漏者,要加大党参用量或用红参,可加地榆、紫珠叶、阿胶、大小蓟、茜草、侧柏叶、槐花炭等,或配合固经丸;

用于子宫出血后的调养者,可加阿胶、艾叶、白芍及重用黄芪等,要加大党参用量或用红参;

若食欲不振者,可加陈皮、半夏等;若失眠较甚者,加大酸枣仁的用量,或加五味子、合欢花;若心悸较甚者,加磁石、朱砂,以镇心安神;若畏寒肢冷,面色苍白者,加肉桂、附子,以温壮心脾。

本方去黄芪,加黄精、龙齿,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心悸、胸闷、短气等;风湿病活动期,加荆芥、苏叶;心力衰竭,加麦冬、五味子;咳嗽,加紫菀、桔梗;咳血,加大小蓟、藕节、仙鹤草;浮肿者,倍党参,同时改茯神用茯苓。

临床见有个别患者出现口干、鼻燥、便秘等副作用,长期服用本方偶有一过性消化道症状,皮肤干燥及肝功能异常,停药后可恢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10370.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