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健康生活

时间:2021-6-20 16:31:2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我国人口已步入老龄化,老年人健康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我们提倡以健康的生活方式来迎接老年生活,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增强预防保健意识,做健康快乐老人。

积极认识衰老

提倡优雅向老、智慧向老、积极向老。安神定志,调节情志则是老年朋友的养生之道。《黄帝内经·素问》中就指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明精神情绪上要保持清静安宁,不贪欲妄想,就可以保持情志和调,预防疾病。所以生活上要乐观愉快,保持心情舒畅。情绪过分波动,或长期处于兴奋状态,最容易影响心血管系统,造成血管收缩、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人的血压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食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每天6克。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和糖尿病,称之为“五病综合征”。健康的膳食习惯应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的体重;吃清淡少盐的膳食;饮酒应限量;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适度运动循序渐进

科学有效、规律持久的健身运动可以有效调节身体各脏器的功能,增强机体的免疫机制,降低血脂,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关节灵活性,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手段。老年人健身运动的形式遵循个体化原则,不是所有的运动都适合老年人群,应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动静结合,劳逸结合,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可急于求成,否则适得其反。

很多老年人喜欢晨练,从医学研究的成果证明,无论是身体的适应能力还是生物钟的调节规律,下午和傍晚是最适宜运动健身的,此时最不容易出现心脑血管突发事件。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塞的急性期、心力衰竭、未被有效控制的哮喘病人、骨折未愈合者不适合进行运动。

戒烟限酒

戒烟越早越好,切勿过量饮酒。这是老生常谈,也是最难做到的。喝少量低度酒如葡萄酒,对身体有一些好处,但过量饮酒尤其是高度酒对心、脑血管和肝脏肯定是有害的。

保持良好的睡眠

人到老年,由于大脑皮层的功能不如青年人活跃,新陈代谢减慢及体力活动大量减少,所需的睡眠时间也随之减少,一般一个晚上能睡5小时左右就够了。老年人半夜易醒,睡眠时间短,可通过白天午睡1小时来补足。

长期入睡困难或有严重的打鼾并呼吸暂停,应当及时就医。失眠患者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药物剂量宜小不宜大,疗程宜短不宜长,安眠药不宜固定一种,应交替或间断使用,以免产生耐药性或中毒。睡前尽量少喝水,否则小便

多会影响睡眠。茶、咖啡是兴奋剂和利尿剂,睡前不宜饮用,热水泡脚有利于睡眠。

监测血压

建议每日早晚在家测量血压,知晓自己的血压情况,如有异常,请及时就医。血压越高则风险越大,临床上脑中风患者常伴有显著的高血压。高血压病人一定要在医师指导下有规律的用药,不能自作主张,随便停药、换药。

荠菜、大蒜、灵芝、黑木耳、白木耳、番茄、绿豆等可以辅助降压,缓解动脉硬化。常饮用绞股蓝、苦丁茶、罗布麻叶、杞子、菊花等茶饮,也有助于降压。

定期检查血糖、血脂

正常人每1—2个月监测一次血糖,糖尿病人要经常监测空腹和餐后2小时的血糖。使用胰岛素或服用降糖药物的老年人,建议随身携带小零食或糖块,避免发生低血糖。

每3个月或半年检查一次血脂,血脂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也明显增加。控制血糖、血脂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症的发生,避免造成心脑血管的损害。

预防心肌梗死

秋冬季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如果出现前胸闷痛、气短、夜间不能平卧等症状应引起重视。建议立即就医,切忌勉强行走、用力大便。若心绞痛持续时间较长或伴有恶心、呕吐、大汗、濒死感,可能是心肌梗死先兆,应提高警惕,及时治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10416.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