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仪器检查真能优胜中医

时间:2021-12-10 15:06:4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想获取更多医疗资讯,请点上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

现在,医学果真很发达吗?

先来看西医。不容否认,西方医学界在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技术的突飞猛进上,令人叹为观止,也为人类做出一定的贡献。而在本质的医学观念上,在对人的整体性、变化属性的了解与把握上,与百年前相比似乎并无太大改观。西医这些年的进步,还体现在诊断手段的日新月异。可是,CT、小肠镜、彩色B超、核磁共振、DNA检测等等,与其说是医学的进步,倒不如说只是光、机、电、化学、生物学等技术的进步。医学应当是一门科学,技术只是科技。科学与科技是两个概念。

能通过仪器查出来的,往往已经是十分严重的器质性病变!

比如心电图,基本都要等到心脏病真正发作的时才能查出。倪海厦先生曾经提到过一个案例。有一位航空工程专家来找他。说一个月以内,有两位同事,很类似地死于突发性心脏病。其中一位的求诊过程很典型:他每年的体检结论都是心脏没问题。但有一天早上突然心口痛得厉害,医院急诊,告诉医生说:“我心口痛得很厉害,我认为我得心脏病了。”医生说:“哦,你怎么知道你得了心脏病?我们得看看心电图才知道。”结果,检查半天后用一句“确定你没有心脏病,你心脏很好。”把人打发回家了。可到了当天傍晚,工程师感觉痛得更厉害了。他医院急诊,遇到还是同一位医生。此时,工程师脸色已经泛青了,喘不过气来了。医生赶紧让他做心电图啊,核磁啊。然后,惊奇地跟病人说:“你真的有心脏病了。”病人在仪器台上回头跟医生说了一句:“我告诉过你的!”讲完这句话后,就死在仪器台上。

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重要的标准

其实,判断一个人有没有心脏病,除了心区痛不痛之外,还有几项重要的标准:

如睡眠质量,精神状态,大便如何?是否脚冷等?

根据这几项来判断,比心电图恐怕要准确,要及时。我接诊此病人的时候,他自述晚上妻子是不容许他的脚碰到她身体的,因为像冰块。大便自然是不成形的。然后人非常容易受到惊吓。病人是阴证,但又有寒热错杂的局面,大致在厥阴的范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人告诉我们,现在他可以泡脚后不穿袜子一两个小时都不觉得冷,这放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大便也很好了。睡眠也还正常。然后精神明显好转,不那么容易受惊吓了。原先存在的小腹痛、小便涩等所谓的前列腺炎症状消除了,甚至出现了晨勃。事实上,心脏的问题,常常与肾有关。基于这些明显的好转,虽然他治疗中途有一天出现过心痛,我告诉他,不用担心。因为他身体的多项指征已经显示可以不必太为心脏问题发愁了。

仪器查的是局部,非整体

肠镜、胃镜、核磁共振、CT等诊断,有可能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查出局部病变。比如,查出宫颈炎。可是她这个宫颈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如根本原因没清楚,那治疗宫颈炎、盆腔炎、子宫肌瘤等,只有一个办法:消炎。

而我们治妇疾时,处方用药甚至会忽略她的局部炎症。一整个方子,可能没有一味所谓的消炎药。因为在我们看来,炎症只是一个结果,是人体内外部环境发生某种失衡的结果。

只要调节好平衡,也就是阴阳、寒热、虚实等平衡,该祛湿时祛湿,该逐瘀时逐瘀,炎症自然就消失了。问题出现在局部,但病因可能在整体。问题表现在子宫,或盆腔,但原因可能在脾胃。这是对病情因果关系的整体论观点,这是传统中医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当前所谓高科技现代诊断技术望尘莫及的。

其他如失眠,有病人每晚大部分时间躺在床上都是清醒甚至瞪着眼睛的。跑去检查,又是脑电图,又是核磁,一般查不出什么问题。只说是有点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怎么治?安定?中医治失眠,也一定是从整体,分阴阳虚实寒热。常见的如黄连阿胶汤证,酸枣仁汤证、栀子豉汤证、苓桂术甘汤证、干姜附子汤证等,这里就不细说了。

仪器检查的机械与片面

比如越发常见的“糖尿病”,西医是根据验血报告查判断的,一看数值,哟,不行,你的血液含糖太高了。赶紧用胰岛素吧!胰岛素降糖的实质是什么,是把糖分沉淀在人体下部,因而不少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病人出现了下肢麻木,最后有人甚至需要截肢。

糖尿病治疗,两点需知晓

我觉得治疗糖尿病之前,至少有两点需要弄清楚。

一是,医院诊治糖尿病,只是看血液方面的数值,并没有涉及水分的检查。

很多完全不同的疾病,原因是可能是同一个——比如水湿。医院的检查似乎并没有验水这一项。而对于糖尿病来说,水因素,不可忽略。因为糖尿病患者常常伴有口渴症状。为什么会口渴?体内津液匮乏啊。

所以像我们一些治糖尿病的常用方剂,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等,虽然方证不同,白虎汤是清热救津液,竹叶石膏汤是清热补虚生津,炙甘草汤是补阴虚。但目的都是一致的:补充津液。这里需要提醒一点的是,喝水多,并不代表不缺津液。我有一位女病人,每天定时喝450ML的水两瓶,外加豆浆、果汁、牛奶若干。结果怎样,体内严重水湿,但依然津液匮乏。喝进去的水,只有被人体运化,才能成为津液。

二是,病人果真是体内糖分有多吗?还是仅仅只是分配不均匀?

认定了血液中的糖分偏高,就一定能得出人体糖分偏高的结论吗?如果血液中的糖份含量偏高的话,那么这些多余的糖分从何而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人体的糖分总共只有那么多。不可能凭空冒出吧?当然由于饮食过度,不正常大量摄入糖分的情况,有,但不占主流。那有没有可能是原本应该存在于其他肌体组织的糖份,来到了血液中,被简单地认为是“多余”呢?那如是这种情况,再进行降糖治疗和饮食控制,是否合理?

在中医看来,这里不是一个简单的降不降糖,节不节食的问题,说到底,还是一个平衡问题。人体所有的问题,无非是失衡。

仪器检查的机械与片面还体现在忽略了精神因素。单方面通过检查指标,即刻给人扣上“糖尿病”、“肝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甚至“癌症”的帽子。忽略了人的意志和信心原本可能是战胜疾病的重要砝码。

我希望人们在收到检查报告时,更多一点相信自己身体的感受。人体自身的感受,才是最精确的仪器。

夏正安,民间经方医者,针灸师。

回文章顶部,点“中科盛元中医研究院”进行订阅。

感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11795.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