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感到焦虑害怕专家要赢心理暗战

时间:2023-2-11 18:51:2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陈宁郑文见习记者林晓晖

资料图。来源 视觉中国

最近,一些疫情下的“非正常”新闻冲上热搜——

23日,一名杭州女子赠药给同小区男子,由于头晕找药慢了一些,结果男子就开始踹门并辱骂。人们非常诧异,还有这样无理的人!后女子报警,警方介入处理,最终男子书面道歉……在评论区的留言一边倒地谴责这位男子时,心理学家则看到了更多。

疫情下,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看起来难以让人理解的举动?“对不少人而言,工作压力和居家隔离等因素叠加,心理压力是会增加的。加上有些人本身心理上比较偏执或脆弱,更容易转化为不正确的行为。”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刘兰英看来,新冠肺炎疫情对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的影响将持续多年。“有的人乐观‘晒阳’,心态上比前几年有很大转变;实际上,‘囤药’‘囤抗原’等行为,还是说明焦虑情绪无处不在。”她说。

心理的“暗战”,总是悄无声息开始。数据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增加了万抑郁症患者、万焦虑症患者,失眠患者则可能增加了几亿。

日前,记者走访了多位心理学专家,他们通过近期接诊的案例向大家呼吁,非常时期,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焦虑、害怕的情绪,我们要学会正确“应战”。

资料图。来源 视觉中国

“幻阳”并不是简单的“自己吓自己”

最近,“幻阳”已经成为网络热词。在心理学专家们看来,“幻阳”绝不只是部分网友描述的“自己吓唬自己”那么简单,它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较为严重的症状。

张雯是刘兰英的病人。不久前,在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都“阳了”之后,她的精神开始高度紧张。她总是担心病毒会不会通过下水道传染,每天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下楼、不肯出门,她甚至只对一件事感兴趣,那就是测抗原。

虽然抗原的结果都显示为阴性,但她还是经常幻想着自己出现感染的症状。“每一天我都坐立难安。”她这样告诉刘兰英,夜里反复做着噩梦,白天因为担心被传染不想上班。几天后,她接受了药物治疗和抗焦虑治疗。

“‘幻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大家对疫情发展形势的不确定。”刘兰英说。曾在浙江、上海两地精神卫生中心工作的她,三年来接触过不少“幻阳”的人,他们大多有一个共通点:接收大量信息。

因此,在她看来,避免“幻阳”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学会筛选信息。“如果察觉到自己或家人因为谈论疫情而更为焦虑或忧郁,建议限制自己接触相关的信息。”她建议,可在早、午、晚各看一次相关消息;或者可以通过亲友获知新的信息,让他们提供没有影像与夸张语句的事实。

这段时间,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丁梦蕾接到咨询“阳了怎么办”的来电比例明显变高了。她也认为,“幻阳”产生的原因,是对未知的东西感到害怕。

丁梦蕾用了一个颇为形象的比喻,当你进入一个漆黑的房间,我告诉你里边有个怪兽,你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他在哪里,你是不是会很害怕?

要想解除对疫情的恐慌,需要获取正确、科学的信息。比如,病毒长什么样、感染后的病程分哪几个阶段、哪些药可以缓解症状等等。“了解这些信息好比把房间里的灯打开了。虽然还是会害怕,但能够缓解一定焦虑。”她说。

刘兰英的门诊数据显示,门诊中1/4的病人原来没有心理问题,感染新冠之后出现异常,他们的症状大多为失眠、焦虑、抑郁等。

专家们建议,如果情绪低落,失眠,或者焦虑发作持续超过两周,通过放松自己,做些户外运动等都无法减轻的话,医院就诊,尤其是在痛苦感强烈,影响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更要及时向医生寻求帮助。

资料图。来源 视觉中国

老人、孩子是易感人群鼓励他们多“吐槽”

有研究证实,老年人、青少年儿童是疫情相关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多位心理专家也向记者表达了,疫情期间,给家里的老年人和孩子更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1282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