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CSNP学术年会专家报告精选

时间:2017-10-22 11:11:3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精彩报告

张克让教授:《精准医学与精神疾病大数据》

李晓白教授:《精准医学:Yes!Buthow?》

王振教授:《强迫症的神经环路研究》

郑毅教授:《儿童青少年强迫症诊疗特点及强迫症的药物治疗》

李毅教授:《部分激动5-HT1A—优化精神分裂症治疗》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SNP)第十三届全国学术会议于年6月30-7月2日在江苏南京举行。会议上各种精彩纷呈的报告让我们享受了一次知识的饕餮盛宴。

      精准医学论坛

7月2日下午3点30分,CSNP集鹰精准医学论坛在中山宾馆主楼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院长徐一峰教授主持,山西医科大学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张克让教授和中国医院精神医学科主任医师李晓白教授担任讲者。

本次论坛旨在探讨精神科精准医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问题,以及相关的应对方法。

张克让教授:《精准医学与精神疾病大数据》

1.精准医学发展

年11月,美国智库报告《走向精准医学——构建生物医学研究知识网络和新的疾病分类体系》提出:①对疾病进行重新“分类”基础上的“对症用药”;②通过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接轨,以实现人类疾病的精准治疗和有效预警。其中基础研究与临床医学紧密接轨是报告的亮点之一。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启动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学计划的目标除了“实现对诸如癌症、糖尿病的个体化治疗”外,更能“帮助我们每个人都能获得个体化信息,这些信息能使我们自己和我们家人更加健康”,这些“信息”对于精神疾病的诊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年1月30日,白宫对精准医学计划做出了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年2月,NIH主任FrancisS教授也在《新英格兰医学》撰文谈论精准医学这种考虑到个人基因、环境和生活方式等个体化差异的,用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新模式;年9月,美国国卫生院发布《精准医疗集群项目——建立21世纪医学研究基金会》白皮书呼吁美国公民分享健康数据积极参与到精准医疗项目的研究中。这些都预示着精准医学必将在未来的卫生事业中占据不可代替的地位。

在我国,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国家科技部和国家卫计委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组。3月召开首次“精准医学战略”专家会议,提出了中国精准医疗计划。4月召开首届精准医学论坛,指出精准医学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科学认知人体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医学范畴。年3月,“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正式启动,明确了对精准医学的认识,表明了发展精准医学的决心。

然而,精准医学研究并不仅仅是基础研究,更应该和临床紧密结合:通过搜集每例患者的基因组学、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组学、信号转导学、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实验室检测数据,并结合体内微生物学、外环境暴露学、社会学等资讯,建立个人信息港,形成疾病资信网络。在大数据框架下,寻找疾病的驱动因素。以驱动因子为线索科学地分类和诊断疾病。针对驱动因子制定精确的防治方案,实现基于分子靶向的精准医学。

总之,想搞好精准医学基础数据、临床信息、健康档案要结合起来。利用大数据进行的研究分析,获得以期重新分类的各种标识,用于有效预警、精准治疗、高效预防、针对性的保健。利用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体信息,精准指导个体的保健、预测、预防和治疗。

2.精神疾病大数据

精神疾病大数据内容包括:精神疾病基础数据相关信息;精神疾病临床相关信息;个人健康档案(正常的健康状况、亚健康的疾病预防健康保护促进、非健康的疾病治疗等);精神疾病各种研究发现等,涵盖既往(既往史、成长发育史、母孕史及家族史等相关信息)、现在(疾病症状、综合征、亚型诊断、疾病诊断等相关信息)和未来(急性期、巩固期、维持期及随访期等相关信息)。

做好大数据收集,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莫过于病例收集,这是我们现在正在研究,未来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只有做好这一点才能利用精神疾病大数据分析的研究成果,结合个体信息,精准指导个体的保健、预测、预防和治疗。做好精神科大数据,既要向前追,向远看,又要以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为核心。如果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根据一个人5岁、10岁、15岁的情况推测出他未来会不会患病,精准医学大数据就有了真正的用武之地。

李晓白教授:《精准医学:Yes!Buthow?》

人人都在谈论精准医学,都在谈论大数据,但精准医学就像一个进入青春期的叛逆少年,谁都知道要管,谁都说不清该怎么管。精准医学是未来的大趋势,但如何把握这个大趋势,现在谁都下不了定论。

为什么要在精神科搞精准医疗呢?当前精神科的诊疗其实是一种“trialanderror”(试错),循证医学能告诉我们平均值,但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精神疾病现象学分类的局限性在于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是“综合征”而不是疾病单元,我们只能在症状(或综合症)水平,而不是在分子上进行诊断和治疗;很多精神疾病具有共同的神经生物学的病理基础,是遗传、神经回路-精神疾病的“内表型”,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影响到多个症状(表型)。所以,精准医疗这条路是一定要走的。正因如此,欧洲、美国、日本、中国相继开启了关于脑的精准研究。虽然我们还不能攻克精神疾病中的重大难题,但精准医学已经在精神科有了比较广泛的应用。

1.分子遗传学

药物基因组学、蛋白组学阐明影响机体对药物反应的基因---疗效、副作用、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在疗效方面,一些受体可以让药物更好的发挥作用:

在副反应方面,可以预测体重增加、粒细胞减少、迟发性运动障碍等临床上受到广泛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50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