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文化的创造者。”而中国有年的文明发展史,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面广大人民群众总结了很多十分有用,并且简单有效的生活经验。就比如说“宁娶孀妇,不娶生妻。”那么生妻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究竟什么是生妻。 我们一般将这种采用口耳相传的方式,传递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经验,统称为“俗语”或者说是“谚语”。就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常说到的:“吃亏是福”,“宁愿得罪君子,也不要得罪小人”。这就是在向我们传递一种为人处世的态度。 在古代婚丧嫁娶都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古代社会广大的男同胞们,结婚肯定希望女同志是一个妙龄少女,一个黄花大闺女。也有人出于,一些别的因素可能,会娶一个结过婚的女性,或者说一些年龄比较大的剩女。尤其是古代社会,实行一夫多妻制。 古代社会上有权有势的男人,一生之中往往会与很多女性成婚。但是,很多人宁愿去娶寡妇,也不愿意去取生妻,这是究竟为什么呢?生妻最开始的意思,是指年轻的妻子。后来,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位名将李陵,他在攻打西域的时候,由于寡不敌众,于是佯装投降了。 这位李陵,他的知名度可能不是太高,但是提到他的祖父,飞将军李广,我想大家都耳熟能详。当时李陵投降之后,汉武帝十分的生气,于是便下令,将李陵的家人们囚禁起来。远在西域的李陵,收到这个消息之后,十分的伤心。因为他并不打算投降,只是佯装投降,而后再伺机逃跑。 正所谓“伴君如伴虎。”李陵知道自己的家人被囚禁之后,猜测到以皇帝生性多疑的性格,即便自己逃回去了,也没有什么好下场。于是便索性真的投降到了匈奴,后来汉武帝,派将领公孙敖,到匈奴境内,想把他接回来,但是公孙敖却没有接到人。 原因是因为他发现,李陵正在替匈奴人训练军队,已经彻底的投降了匈奴。这个消息让汉武帝龙颜大怒,于是下令,将李陵满门抄斩。后来汉武帝,有些后悔将李陵家满门抄斩。于是就派人给李陵送去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悔意,同时希望李陵能够回来。 李陵也回了一封信,内容大致是这样的:“我年少的时候,就奉命攻打匈奴,由于国家的需要,我常年没有回家,等到我打完仗回家的时候,已经生出了满头的白发,早已经失去了自己的青春。而家中的老母亲,直到临死的时候,也没有等到我回家。我的妻子,也因为我久久不归,而选择了改嫁。” “这在天底下都是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从来没有听过丈夫还在,而妻子改嫁的事情,这让我有什么面目回去呢?”在这封信里面,李陵把自己的妻子称作生妻。也正是从此开始,生妻的含义,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子年轻的妻子,而是泛指丈夫没有死,却守寡并且后来又改嫁的的女性。 后来凡是被丈夫休妻的女性,统称为生妻。为什么在古代,人们不愿意娶这种女子呢?因为古代凡是休妻,必须要满足七个条件,才可以写休书。 第一:是不孝顺父母;第二:是生不出孩子;第三:是与他人偷情;第四:是心胸狭窄,嫉妒他人;第五:有十分严重的疾病;第六:说话不着调,经常得罪人;第七:偷窃别人的财物。 试想一下,一个女子满足了以上七个条件中的任意一条,恐怕都没有人愿意娶她了吧。在我国以孝治国的社会里,不孝顺父母是被是会被很多人责骂的。而在古代,不能生育孩子,也会被旁人看不起。荒淫无度,更是让很多男人难以接受。不会说话,经常得罪人,又会给家庭,招来很多麻烦,同时还不利于夫妻关系的和谐。 盗窃更不用说了,是本人的人品有问题。因此,在古代一旦一个女子被休了,便很难再嫁出去。这也是老人们常说“宁娶孀妇。不娶生妻”的原因。尤其是受到宋朝程朱理学的影响,宋朝以后人们对女性的要求更加的严格,“三纲五常”成为标配。 结语: 宋朝以后更加强调妇女的贞洁,女性改嫁越来越困难,即使是丈夫不在人世的寡妇,也被要求强制守寡。并且政府也十分的嘉奖守节的行为,会为这些女性树立贞节牌坊,他家人们也会受到优待。但是这也剥夺了很多女性追求幸福的权利,是对女性的压迫与歧视,是罔顾人权的行为,因此我们现代社会不应当提倡这种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