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奥斯卡历史上最完美的影帝、影后,是一个奢侈的享受,也是人性的检视之旅,正像电影《君臣人子小命呜呼》中,一个演员失落地自嘲他们“是一群失去本性的孩子,……是人类的反面”。他们藏在别人的故事之中,最终成就了一段段让人惊叹的戏梦人生。 他们是戏王之王! 这个盘点肯定是主观的,希望你在评论中给出你的选择。 ▼ 1.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 第45届(-年度)《教父》(THEGODFATHER) 70年代,在混乱的性生活和糟糕的经济困境中,白兰度原本已被遗忘,却凭借《教父》《现代启示录》《巴黎最后的探戈》连续书写方法派表演的教科书。有人评论说,教马龙·白兰度这种表演方法就好比是给丛林学校送去一头老虎一样。“老虎”为这部电影研读了大量关于黑手党的资料,包括黑手党头目在国会的证词。柯里昂含糊不清的语调也是他的创造,因为“有权有势的人嗓门不一定很大,外表也该温和慈祥”,黑手党人也由阻止此片的拍摄转为感激:他们突然发现自己的生活如此充满尊严。不过,之前六获提名的白兰度拒绝领取奥斯卡奖,而是让一个印地安女人上去替他念了声明,把学院搞得颜面扫地。 ▼ 2.罗伯特·德尼罗RobertDeNiro 第53届(-年度)《愤怒的公牛》(RAGINGBULL) 同样是方法派的信徒,他的付出在肉体上更惨烈:不顾血压增高的危险,暴饮牛奶和啤酒,增肥52磅;花千美元把鼻子整得像拳王拉莫塔(他要饰演的人物);长达一年的拳击训练里挨揍无数,直到成功将拳王击倒数次……这样“粗鲁肥胖”的德尼罗在休息间打鼾如雷,女儿都不敢向同学介绍那是他爸爸。从小有点孤独、躲在父母感情阴影里的德尼罗,总是躲避着规划自己,而是随时腾空自我,以求“成为”别人,“为艺术忍受痛楚能为他带来特别的快感”。斯科塞斯则称,《愤怒的公牛》“是对生存的思考”,德尼罗的角色在每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连西恩·潘也为他折服,“面对一个为了表演可以连命都不要的人,你除了崇拜还能怎样呢?” ▼ 3.马龙·白兰度MarlonBrando 第27届(-年度)《码头风云》(ONTHEWATERFRONT) 在《码头风云》之前,33岁的白兰度曾获得过4次奥斯卡提名,尤以《欲望号街车》的失金最为冤枉,而《码头风云》则让亨弗莱·鲍嘉的《凯恩舰叛变》当了垫背。影片的导演伊比利亚·卡赞是“演员工作室”的领导人,他称赞白兰度在该片中的演出是“有史以来男演员中最好的”。为了这部讲述码头各种势力间的斗争故事,白兰度亲自到码头去体验工人们的辛酸和习惯。不过,酒鬼父母带给他的那种愤恨和神经质的性格也居功至伟,影评人宝琳·凯尔因此说,“作为主角,50年代初期的白兰度没有表演的密码,只有本能。”白兰度欣然接受了这个影帝、发现自己成为摇钱树后,转而以在片场臭名昭著的不合作,来发泄自己的叛逆。 ▼ 4.杰克·尼科尔森JackNicholson 第48届(-年度)《飞越疯人院》(ONEFLEWOVERTHECUCKOOSNEST) 八获影帝提名,两次获奖,另一次是第70届的《尽善尽美》(ASGOODASITGETS),此外还拿过一次男配。尼科尔森像他的挚友白兰度一样混蛋和富有“怪才”。在这部翻拍自嬉皮士时代同名小说的影片中,尼科尔森扮演一个没有精神病、而被强制变成植物人的青年,自如又精确地出入疯狂和脆弱、粗鲁和细腻之间。这一年为他垫背的则是帕西诺最好的演出之一:《热天午后》。 ▼ 5.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Hopkins 第64届(-年度)《沉默的羔羊》(THESILENCEOFTHELAMBS) 此前在影、视、剧上打拼20年默默无闻,在《沉默的羔羊》中出场20分钟就拿到了影帝,不仅创下配角拿影帝的先例,而且拼掉了德尼罗的《恐怖角》。他此后又三次入围影帝,英国女王也立即送上骑士封号。霍普金斯的表演遍及总统、大臣、文人、管家、食人魔等形象,但反面角色最让人难忘,据说与其小时候被父亲忽视、受同伴奚落有关,总喜欢“钻研”一些心理不正常的人物。 ▼ 6.乔治·C·斯科特GeorgeC.Scott 第43届(-年度)《巴顿将军》(PATTON) 巴顿将军在美国人心中一直毁誉参半,他那古怪的脾气也还留在许多同事和记者的心中。塑造他,可谓险滩暗布。但在科波拉的剧本基础上,斯科特不仅将其演活,且让他显露出所有人性弱点后依然赢得观众的尊重。不过斯科特也拒绝领奖,接到提名通知后,他就要求学院把他的名字删去,“奥斯卡就是一场卖肉展览,充满挑衅、野蛮、天生的腐败”,他看不惯同行们为拉票所干的勾当,“人生不是一场比赛”,所以要永远退出游戏,但学院回答得也很大度:“做出了成绩的人不能拒绝被提名”。或许,斯科特一直对年他的《桃色血案》输给《宾虚》耿耿于怀,很多人认为他才是那一年最精彩的演出。 ▼ 7.汤姆·汉克斯TomHanks 第67届(-年度)《阿甘正传》(FORRESTGUMP) 、年都属于“上帝想要看电影”的年份,而汤姆?汉克斯恰是连续拿了这两年的影帝,前次面对丹尼尔?戴-刘易斯(《以父之名》)、利亚姆?尼森(《辛德勒名单》)、安东尼?霍普金斯(《去日留情》)等围堵,后次则有保罗?纽曼(《大智若愚》)、约翰?特拉沃尔塔(《低俗小说》)、摩根?弗里曼(《肖申克的救赎》)等虎视,可谓含金量十足。奥斯卡在那几年似乎特别青睐疾患人群,从一个同性恋和艾滋病患者到低智商的“成功者”,汉克斯的表演也成为“美国梦”最好的代言。尤其是后者,38岁的他要跨20多年的时间段,又领风潮之先,在蓝幕前与三位美国总统“飙戏”,他或许知道该拿自己人生巧克力中的哪一颗。 ▼ 8.詹姆斯·卡格尼JamesCagney 第15届(-年度)《胜利之歌》(YANKEEDOODLEDANDY) 做过杂务工、侍者和黑社会跑腿的詹姆斯·卡格尼,在年因为《国民公敌》的歹徒形象而成名,当这种形象被奥斯卡拒绝后,他又不断尝试突破,在这部关于百老汇著名艺人乔治·柯汉的传记片中,卡格尼又唱又跳,让人全然忘记了他曾经的“凶恶”,而陷入感动之中,当时的媒体只好恭维他是“最令人爱的明星”、同时又是“最令人恨的歹徒”。而他也是第一个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人。 ▼ 9.丹尼尔·戴-刘易斯DanielDay-Lewis(—) 第62届(-年度)《我的左脚》(MyLeftFoot) 英国“演技之神”接片极为苛刻,自我要求也近乎自虐。为了在此片中饰演一个患脑中风的作家兼画家克里斯蒂·布朗,他抛弃一贯风流英俊的形象,而在布朗治病的诊所里泡了两个多月,直到像一个真正的病人那样生活、并只用左脚夹着画笔创作。在拍摄期间,他也始终保持病人的状态,坐在轮椅里由工作人员给他喂饭。这样的演技让当年的汤姆·克鲁斯(《生于七月四日》)、罗宾·威廉姆斯(《死亡诗社》)、摩根·弗里曼(《为黛西小姐开车》)都甘心让位。他在年凭《血色将至》再获影帝,再次毫无争议。 ▼ 10.格里高利·派克GregoryPeck 第35届(-年度)《杀死一只知更鸟》(ToKillaMockingbird) 好莱坞最正直的绅士,五次入围影帝,帮他拿到奖杯的这部影片,讲一个为黑人辩护的律师,在遭种族主义者袭击嫁人后仍不退缩。这是“我演过的所有角色中最满意的一个”,派克说。美国《电视指南》也评价说,“自从上映以来,这部睿智大气的影片一直受到美国观众的热烈欢迎,并不仅仅因为能够唤起他们对童年的记忆,更主要原因是派克所塑造的英雄形象,即正直的公民和慈爱的父亲,始终令人为之倾倒。”正直或许限制了派克对人性幽深、疯狂一面的探索,但他仍然追求表演和角色的合一:“我完全像一个矿工,深入挖掘台词下面的含意,把一切化为自己所有。” ▼ 11.弗雷德里·马什FredricMarch 第5届(-年度)《化身博士》(DR.JEKYLLANDMR.HYDE) 好莱坞经典的人格分裂故事的开创者,弗雷德里?马什兼饰两角:苦恼于人性善恶的杰克尔博士,和喝了化身药水后变成的残暴的海德先生。杰克尔无法摆脱海德,只好选择自杀。这个角色如此成功,不仅多次被翻拍,制片人也一味要求马什出演这种类型,他一怒之下只好离开好莱坞,7年后在威廉·惠勒的邀请下,才复出参演《黄金时代》(THEBESTYEARSOFOURLIVES),并再斩第19届的影帝。 ▼ 12.克拉克·盖博ClarkGable 第7届(-年度)《一夜风流》(ItHappenedOneNight) 米高梅为了惩罚我行我素的盖博,将其租借给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哥伦比亚,他却用这部影片将后者带入主流。好莱坞皇帝将他的风流潇洒发挥得淋漓极致,许多桥段不断被后世因袭,媒体评论说,“他是在演他自己”,包括与影帝失之交臂的《乱世佳人》中的白瑞德。他曾经统治一个时代,在二战加入空军后,据说他的粉丝希特勒曾派出三个飞行中队想把他活捉回去,而玛丽莲·梦露则对他说,“我小时候在电影院看你主演的电影时,一直在心里喊你做‘爸爸’”。而他的最后作品正是与梦露合作的(《野马与女人》),59岁的他还亲自上阵完成用绳索套牛等危险动作。 ▼ 13.达斯汀·霍夫曼DustinHoffman 第61届(-年度)《雨人》(RAINMAN) 从《毕业生》《午夜牛郎》以来,奥斯卡几乎考虑了十年要不要接受霍夫曼,而他则干脆地说,“我不想得奥斯卡”。《克莱默夫妇》或许都算不上是他的代表作,他只不过是把自己和妻子分手的经验融入角色,再即兴发挥了一些而已。对他真正有挑战的,是演那些与生性和蔼的他完全不同的角色,比如《雨人》中那个行为怪癖、神情痴呆的自闭症患者雷蒙,霍夫曼为此到精神病院里和那些孤癖症串者同住了数月。他一共获得过七次影帝提名。 ▼ 14.斯宾塞·屈塞SpencerTracy 第届(-年度)《怒海余生》(CAPTAINSCOURAGEOUS) 九次获得影帝提名的屈塞是最受尊重的演员之一。他的爱人、搭档凯瑟琳·赫本称他是“一位罕见的完整的人,像一棵老柏树,不管严寒酷暑,始终屹然挺立”,《怒海余生》、《孤儿乐园》中都是这样令人肃然起敬的硬汉角色,他也因此在、成为第一个连续获影帝的演员。他还曾主演版的《化身博士》,结果原版“博士”弗雷德里·马什称赞他说,“与我们同时代的这位最优秀的演员相比,我一文不值。” ▼ 15.加利·库柏GaryCooper 第25届(-年度)《正午》(HIGHNOON) 加里·库珀一生在一百多部影片中只饰演英雄,患癌症时仍坚持拍片,如英雄般死去。但他第一次拿影帝的《约克中士》(SERGEANTYORK,)只是顺应了战时动员的需要,无法与同年被提名的奥逊·威尔斯的《公民凯恩》相比。《正午》却是公认的表现孤独的正义面对邪恶的经典,它负责的政治隐喻也使其成为美国“总统最喜爱的电影”:艾森豪威尔看了不下三次,每次都恍惚出神;克林顿更是在白宫里放映了约二十次,他说:“这部影片讲……一个人要做他自认为是正确的事情。”他还在交班的时候把此片推荐给了布什。纪录片制片人伯特.克恩说,“《正午》的主角是一个意志坚强的领袖人物,在不能得到帮助时单枪匹马解决了问题,所有总统都梦想自己是这样一个人。” ▼ 16.亨利·方达HenryFonda 第54届(-年度)《金色池塘》(ONGOLDENPOND) 因为西部片的成就,亨利·方达被成为“美国之魂”,但他一直被奥斯卡忽视,在年才被补上终身成就奖,他愤然拒绝。没想到,他在年,塑造了一个口齿不清、走路不稳、孤独又迷茫的垂暮老人,却拿到了影帝。除了与凯瑟琳·赫本奏出暮年的爱情,也在片中、片外与一直隔阂的女儿简·方达实现了真正的沟通和解。后者代替他领奖,他在寓所通过电视收看,潸然泪下。同年秋天终于无憾离世。 ▼ 17.本·金斯利BenKingsley 第55届(-年度)《甘地传》(GANDHI) 身为英印混血儿的金斯利,此前已在莎士比亚剧团锤炼了15年,为出演《甘地》,长住印度村民家中,跟那些见过或听闻过甘地的人同吃同住,悉心复原“印度之父”的形象,皮肤白皙的他每天晒日光浴以求接近印度人的肤色,并且念佛经、练瑜伽、吃素,减重20磅几近瘦骨嶙峋,此外,他反复看甘地的纪录片、听的演讲原声,沉浸在边摇纺车边思考的状态里……虽然这部影片过于“主旋律”,但金斯利如现真人的表演却是无愧于影帝称号的。“圣雄”之下,那年黯然让位的是杰克·莱蒙(《失踪》)、彼得·奥图尔(《金色年代》)、达斯汀·霍夫曼(《窈窕淑男》)、保罗·纽曼(《大审判》)。 ▼ 18.莫里·亚伯拉罕F.MurrayAbraham 第57届(-年度)《莫扎特》(AMADEUS) 亚伯拉罕此前只是个不知名的广告片演员,此后也无甚成就。但他将害死莫扎特的宫廷乐师萨里埃利变成了银幕最成功的嫉妒者形象,将角色阴险好妒而又心虚慌张的复杂内心,把莫扎特逼入绝境的邪恶和晚年的内疚自责,传达得惟妙惟肖。他的一生在爱与恨的两重活里煎熬,始终不得安宁,可谓人性悲剧的样本。亚伯拉罕在领奖时还幽默地说,“我今天所以获奖,是因为莫扎特本人没有参加角逐。”影片在去好莱坞找投资时,曾被认为是过时的,结果它成为影史最成功的传记片之一。 ▼ 19.强·沃特JonVoight 第51届(-年度)《荣归》(COMINGHOME) 这一年是反越战电影的全胜,除了《猎鹿人》,《荣归》拿到影帝、影后和编剧奖。强·沃特饰演一个从越南回来的半身不遂的伤病,在简·方达饰演的莎莉的护理下,逐渐恢复斗志,以及性欲……细腻传神的表演将战争的遗祸带给后方民众,在当时引起极大震撼。此前曾因《午夜牛郎》获得影帝提名的强·沃特在那些年里名声太盛,以至于他叛逆的女儿安吉丽娜·朱莉决定不用他的姓。 ▼ 20.阿尔·帕西诺AlPacino 第65届(-年度)《闻香识女人》(Scentofawoman) 五获影帝提名的帕西诺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演员之一,但获奖的《闻香识女人》只是他比较平庸的演出而已。这个带有补偿性的奖励,毕竟使他避免了像彼得·奥图尔(七次提名未得)、理查德·伯顿(六次提名未得)被打入冤案册。而且,影片称得上精彩,他将一个盲眼退役军官的沧桑、率真,他对女人的追逐,他肆意挥洒的心性,表现得游刃有余。但对“教父”的演技来说,这是难题吗? ▼ 21.查尔登·海斯顿CharltonHeston 第32届(-年度)《宾虚》(BEN-HUR) 海斯顿身高1.94米,体重94公斤,肌肉发达、面容刚毅,是高大全形象最令人信服的代名词,但他可不会傻到只是卖帅、煽情和鼓动,为了扮演好宾虚,他不仅大量阅读了历史书籍,还强化训练了骑马、驾车的技术(但拍摄中依然多次被掀翻马下),使得一部圣经史诗如今依然富有感染力。这部影片不仅拯救了濒临破产的米高梅,也让《桃色血案》(主演詹姆斯·斯图尔特、乔治·斯科特)、《热情似火》(主演杰克·莱蒙)大叹时运不佳。 ▼ 1.梅丽尔·斯特里普MerylStreep 第55届(-年度)《苏菲的抉择》(SophiesChoice) 拿到11次影后提名(加上女配是15次)的斯特里普,无疑像凯瑟琳·赫本和贝蒂·戴维斯那样“一个时代只出一个”,她的塑造的角色加起来堪称女性的百科全书。她的生活如白纸一样纯净,或许只是腾空留待表演时的涂抹。《苏菲的抉择》中她饰演一个在集中营和战后都不断面临两难选择的波兰妇女,为此,她不仅去访问了集中营的幸存者,观看有关纳粹的纪录片,甚至苦练波兰口音,最终将一个女人的善良、脆弱、被动、绝望精确地表达了出来。“我在表演时,用若有所思的苦笑、手指神经质地插入头发或激动时皮肤泛出红斑来表现苏菲过去的痛苦”。这部影片也因此被部分影评人推崇为影史上最高难度的表演。“当我要扮演某个角色的时候,我会试着去了解她,假想我自己认识她,给这个人物的背景编造一些没有别人知道的小细节,……有时候你不得不自己去填空。自己撰写这里面的故事,才是全部的乐趣所在”,她说。 ▼ 2.费雯丽VivienLeigh 第24届(-年度)《欲望号街车》(AStreetcarNamedDesire) 方法派表演的巅峰之作,由马龙·白兰度、费雯丽和导演伊比利亚·卡赞联袂奉献,也是美国影史上最受重视的作品之一。当时正经历事业和婚姻双重失败的费雯丽,如此契合片中被遗弃的“荡妇”布兰奇,她说,“我不想要真实,我要幻觉”,“他们告诉我乘欲望号街车,再换乘墓地街车,过六条街在天堂路下车”。舞台化的表演或许今天看来有些“充满幽闭和矫饰”,但在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剧本里,她如美国南方一样,被粗俗和野蛮的北方工业文明所摧残、强暴,她的幻梦和脆弱在通往天堂之前崩塌,“也许我们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人总是要不断地求进步,就像艺术、诗歌、音乐……”据说在完成这部作品后,她就被送入了精神病院,留下一段悲剧的晚年。 ▼ 3.凯瑟琳·赫本KatharineHepburn 第41届(-年度)《冬狮》(TheLioninWinter) 凯瑟琳·赫本12次提名奥斯卡影后,4次获奖,分别是《清晨的荣誉》《猜猜谁来吃晚餐》《冬狮》和《金色池塘》,记录无人能破,但《长夜漫漫路迢迢》《费城故事》《小妇人》等其实比这四部更精彩。她在《冬狮》里饰演英王亨利二世(彼得·奥图尔饰)的妻子伊琳娜,已经分居的夫妇俩为选继承人重新聚到一起,在权力的欲望支配下,两人展开了爱恨纠葛的交战,凯瑟琳从容摆渡在冷嘲热讽和潸然泪下之间,将一个优雅、智慧又诡计多端的女王形象展现出来,既慈爱,又让人不寒而栗。为此,她亲自跑到欧洲去拜谒伊琳娜的墓,“她寄居于激情、权力、教养、欺骗、绝望中,并拥有了这个角色。”她后来评价自己说,“我从来就没有把自己当成女人,我像个男人一样的活着。我已经做了我想做的事情,而且做得很好”。 ▼ 4.费雯丽VivienLeigh 第12届(-年度)《乱世佳人》(GonewiththeWind) 当制片人大卫·塞尔兹尼克遇见费雯丽那双灰蓝色的眼睛时,他在温情脉脉里看到了猫一样的狡黠,他想那就是“郝思嘉”,他已经找了两年。虽然民意票选里,只有两个人支持她。费雯丽的柔媚之中也的确藏着倔强,她不仅将原著反复研读,还苦练南方口音,揣摩郝思嘉猫一样饥渴的目光。影片轰动后,《纽约时报》评论说:“费雯丽所扮演的郝思佳如此美艳动人,使人不再要求演员有什么天才;可她又演得如此才华横溢,使人不再要求演员必须具备这样的美貌。” ▼ 5.奥黛丽·赫本AudreyHepburn 第26届(-年度)《罗马假日》(RomanHoliday) 她从这里成名,用最单纯的方式达到巅峰。影片刚拍完,男主角格里高利·派克就告诉制片方,奥黛丽肯定会拿奥斯卡,抓紧把她的名字放到他前面去。影片放映后,人们就在兴奋好莱坞终于找到了新嘉宝、新褒曼,而当时被放逐的褒曼在罗马看到影片后,也是尖叫了一声,对罗西里尼说,“我被打动了”。 ▼ 6.贝蒂·戴维斯BetteDavis 第11届(-年度)《红衫泪痕》(Jezebel) 11次(其中年的《名士寻情记》本来没获提名,但在公众的强烈抗议下被临时补充进去,创造了一个孤例)获影后提名的她堪称好莱坞最杰出女演员之一,也是第一个担任学院主席的女性。有“丑小鸭”之称的她性格强悍,曾引来男同性恋的跟踪,甚至是众多男演员模仿的标本。她在年的《女人女人》(Dangerous)中饰演一个麻烦不断的女演员获得影后,有人评论说,“我想如果贝蒂·戴维斯生活在两三百年前,她会被认为是女巫而烧死。她拥有日常世界常人没有的能力。”在《红衫泪痕》中,她则实验了一个藐视社会习俗的美丽又任性的南方女子。虽然公认演技出色,商业极为成功以至于被称为“华纳兄弟第四人”,虽然霍华德·休斯、威廉·惠勒是她的情人,但好莱坞大佬们受不了她的执拗孤僻和表演上的“专断”,一直联手整她,不仅干涉她的婚姻生活导致其婚变多次,而且每拍完一部影片就解雇她,在奥斯卡评选上也横加阻拦。所以后期像《彗星美人》这样的影片虽然是影史上最好的演出之一,却无缘影后桂冠。 ▼ 7.伊莉莎白·泰勒ElizabethTaylor 第39届(-年度)《灵欲春宵》(WhosAfraidofVirginiaWoolf?) 一个歇斯底里、神经质的女人,与教授丈夫之间爱恨难分,互相诅咒仿佛害怕灵魂片刻的分离。泰勒不惜增重30磅,在片中也是披头散发,全无往日“玉婆”的风采,却将一个动物一样的中年女人演绎得淋漓尽致。和丈夫理查德·伯顿的对手戏更是精彩。影片也是奥斯卡有史以来唯一一部获得所有13个奖项提名的电影,而且所有人都认为影帝影后是必得的。所以,当宣布《良相佐国》的保罗·斯科菲尔德获得后,后者走上台说,“太意外了,这本来是伯顿的”。这也打消了泰勒拿奖的喜悦。而唯一有损她这段表演价值的,就是片中的故事在他们的爱情中信手拈来。似乎,她只要隔夜喝醉酒,就会有一场影后级的表演。问题在于,商业大片不敢让她总这么干。 ▼ 8.朱迪·福斯特JodieFoster 第61届(-年度)《被告》(TheAccused) 年少成名的福斯特在26-29就两度封后(另一次是《沉默的羔羊》)。她在《被告》里出演一个被轮奸的问题女孩,在警察拒绝援助、连好友都选择沉默后,担着“放荡”的指责,誓将罪犯送上审判台。福斯特一扫往日形象,染金发、着挑逗装,并亲自出演了长达3分钟、个镜头的强暴戏。在领奖答谢辞里,福斯特再次呼吁维护妇女的权力。 ▼ 9.英格丽·褒曼IngridBergman 第17届(-年度)《煤气灯下》(Gaslight) 这是她三获奥斯卡(另两次是《冒牌公主》得影后,《东方快车谋杀案》得女配)的开始。她在这部黑色悬疑片里饰演一个被丈夫逼疯的女人,将那个时代远离家园来到大城市生活的女子的那种焦虑、不安、凄惶、精神错乱到觉醒,表现得入木三分。当时的褒曼几乎片片成功,有“圣英格丽”之称,她若演修女,《圣经》肯定会热卖,她要减去长发,洗发水难免滞销,但她依然觉得好莱坞索然无味,她要演那种至少能在牙床上咀嚼几回的作品,不久就给意大利导演罗西里尼写了封信。 ▼ 10.简·方达JaneFonda 第44届(-年度)《花街杀人王》(Klute) 一贯特立独行的简·方达,同样是方法派表演的信徒,在这部黑色电影中,饰演了一个时髦而狡猾的应召女郎,她跑到红灯区和妓女老鸨们打成一片,最终演出来真实又自然,被誉为“罕见的表演艺术”。而基于父亲亨利·方达的千叮万嘱,她没有在晚会上发表政治演讲,这让学院很感激,6年后借《荣归》再次给了她一次,并且是力压是英格丽·褒曼(《秋天的奏鸣曲》)。 ▼ 11.朱莉·克里斯蒂JulieChristie 第38届(-年度)《亲爱的》(Darling) 第一次被提名的克里斯蒂饰演的平民姑娘,不择手段进入上层社会后,聪明、热情的她却要靠放荡的生活来抵抗那里的无聊和苦闷,最终试图以自杀来结束这一切。克里斯蒂将女人的纯真又富有心计、善良又充满欲望的性格细腻地传达了出来。她的另一部知名作品是《日瓦戈医生》。 ▼ 12.黛安·基顿DianeKeaton 第50届(-年度)《安妮·霍尔》(AnnieHall) 中性的领带、裤装打扮,聪明,俏皮,心中藏着爱情,说起话来无厘头……在伍迪·艾伦的名作里,基顿成了那个年代文艺女青年的象征,她在片中的装束也随即在公众生活中流行。伍迪·艾伦评价她有“广泛的表演才能,没有一点虚假的成分”。电影的宣传语正是“紧张的浪漫(Anervousromance)”,絮絮叨叨的言语流动里,藏着都市男女在感情上的渴望、闪躲和尴尬。 ▼ 13.索菲亚·罗兰SophiaLoren 第34届(-年度)《两个女人》(TwoWomen) 二战中,一对罗马母女向乡下逃亡,却在途中被摩洛哥士兵强暴,最终沦落风尘。索菲亚·罗兰和导演德·西卡的经典组合,使这部“控诉片”毫不说教,略显煽情却带来极大的震撼。罗兰在拍摄期间一直着破旧的农妇装,以沉浸在二战的悲苦之中,她特有那种“大喊大叫、哈哈大笑,以达到奔放的最高点”的表演方法,得到了奥斯卡的认可。她很看重这一点,“在我出演《两个女人》之前,我是一个戏子。在那之后,我成了一名女演员。 ▼ 14.凯西·贝茨KathyBates 第63届(-年度)《危情十日》(Misery) 一个柔情蜜意的女护士,将她崇拜的作家带回家中,照料他,软禁他,伤害他,甚至要杀死他,“你是名人,而我很丑,终究你要离开我”……又矮又胖的贝茨在这部商业惊悚片中,奉献了心理学样本级别的表演。 ▼ 15.霍利·亨特HollyHunter 第66届(-年度)《钢琴课》(ThePiano) 一个通过钢琴来表达情感的哑女,“背叛”了商人丈夫,而为邻居那个没文化的男人所吸引。日本作家渡边淳一认为这是“一部描写男女之间性爱力量超过理性力量的电影”,霍利·亨特的角色是“一个腼腆的、有时甚至给人以僵硬感的女人。她曾让人感到她的内心被厚厚的一层铠甲包裹住了,……而那个带有野性、给人以危险感的男人却通过性爱成功地走进了她的内心深处。这部出自女性导演简·坎皮恩之手的电影,通过女性自身,深刻地揭示了女性性爱的秘密。” ▼ 16.杰西卡·坦迪JessicaTandy 第62届(-年度)《为戴茜小姐开车》(DrivingMissDaisy) 有“百老汇第一夫人”之誉的杰西卡当时已经80岁了,而她要将犹太富婆戴茜小姐从72岁演到97岁,从清高傲慢到步履蹒跚,从脾气古怪到和黑人司机(摩根·弗里曼饰)建立25年的友谊,老人的时光赢得了尊重。为了这个角色,她曾亲自去采访原型,最终演活了这个倔强的老太太。 ▼ 17.玛丽昂·歌迪亚MarionCotillard 第80届(-年度)《玫瑰人生》(LaVieenRose) 长相俊美、当过脱衣舞娘的歌迪亚出演法国国宝、有“小云雀”之称的伊迪丝·琵雅芙,1.69米高的她要缩成1.47米,而且要横跨这个街头风尘女子出身、成名又吸毒沉沦、患绝症后又倔强要上舞台的传奇女子的一生,难度可不仅仅是每天要花3到5个小时化妆、剔去头发和眉毛,还要在4个月拍摄期内,天天驼背走路,“认识琵雅芙的人都还活着,她们不会允许我搞砸一切”。而在一开始,歌迪亚甚至躲避彩排,“我不想要把表演变得机械”,而是在心里寻找那个老女人,“找到她的声音,她走路的方式”。拍最后一场音乐会的时候,有些琵雅芙的朋友就在观众席里,他们看着只是对口型的歌迪亚,已经激动得不能自已。 ▼ 18.希拉里·斯万克HilarySwank 第72届(-年度)《男孩别哭》(BoysDontCry)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一个想变成男孩的女孩成功地伪装了自己,赢得了友谊,却在败露后被抛弃、被强暴。斯万克毛遂自荐了这一角色,不仅穿上男式衬衫、裤子,还用绷带把胸部抹平、在内裤前塞进袜子,并且将胖脸蛋减成了片中瘦削的样子,她甚至跑到洛杉矶作为“男人”生活了一段时间。虽然这部电影对主角的心理缺乏深入的理解,而只是将其简化成了牺牲者,但斯万克的表演却是以假乱真,导致她在拍完戏后,用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自己的女性心理。 ▼ 19.艾玛·汤普森EmmaThompson 第65届(-年度)《霍华德庄园》(HowardsEnd) 改编自福斯特的同名小说,经典的英伦范儿。在含蓄的人际关系中讲述一段曲折的男女情、姐妹情和他们面对的尴尬。这类智慧、优雅的女性角色,对剑桥才女艾玛·汤普森来说再合适不过,纽约影评人协会评价她说,“她适合做情人,但必须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她适合做明星,在电影最危难的时候!”莎翁、奥斯汀都能信手拈来的她,还曾凭借《理智与情感》(导演李安)获得最佳改编剧本奖。 ▼ 20.琼·芳登JoanFontaine 第14届(-年度)《深闺疑云》(Suspicion) 一个富家女嫁了个帅哥,生活美满幸福,但她却怀疑丈夫可能要杀死她……自从希区柯克在一次晚宴上发现了张皇失措、楚楚可怜的她,并邀她出演《蝴蝶梦》之后,琼·方登的一生几乎只演这种拘谨、多疑的女人,但的确也没人比她演得更入木三分。她也是唯一一个因希区柯克电影获奖的女明星。她的代表作还有《简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夜色温柔》。 戳上方书封可合肥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价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