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心理学各类病症表 注:感激各位牛人们的总结~~~ 名称 概念 分类 临床表现 诊断要点及病程 治疗方法 恐惧症 对某些特定的处境、物体或与人交往时产生异乎寻常强烈的恐惧或紧张不安的内心体验,从而引起回避反应。 1、特定恐惧证(单纯恐惧证):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情境恐惧2、场所恐惧症:对特殊公共场所恐惧3、社交恐惧症:对社交场合和人际交往恐惧。 有焦虑、紧张、脸红、手抖等恐惧反应、伴有预期性焦虑和紧张不安、有回避态度、严重时伴发惊恐发作。 1、有明确引起恐惧的反应刺激,明知恐惧反应与实际刺激不相称,不合理,但难以摆脱2、发作时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3、明知无必要,但极力回避,并反复出现、无法控制。4、至少3个月 1、倾听患者诉述,准确把握首次发病的情景。2、系统脱敏法(根据引起恐惧的严重程度,由低到高逐级分类制定量表;全身放松;通过交互抑制逐级脱敏)、满灌疗法、暴露疗法、计划实践等。3、必要时药物治疗 焦虑症 通常并非由焦虑刺激引起,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同时伴有明显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1、急性焦虑性(惊恐障碍)2、慢性焦虑症(广泛性焦虑症) 精神性焦虑:焦虑的情绪体验躯体性焦虑:运动性不安和因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1、同时肯有精神性焦虑和躯体性焦虑。2、不存在足以引起焦虑的相应刺激,即使有,但刺激强度与焦虑程度和持续时间明显不相称。3、急性:一个月内3次,或首次发作后担心持续至少一个月。起病急、有窒息感、失控感、濒死感。4、慢性:至少6个月。起病缓,病程长;出汗、心悸、头晕等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和解释)、放松疗法(深呼吸)、行为疗法2、心要时药物治疗 强迫症 以强迫症状为主,源于自我又非自愿,有意识的自我强迫与反强迫并存且冲突强烈,虽极力抵抗但无法控制与摆脱。 1、强迫观念:核心症状,强迫思考、怀疑、表象、回忆、联想(含强迫对立观念)2、强迫情绪:对某些事物不心要的担心或厌恶。3、强迫意向:反复出现违背自己意愿的内在驱使和内在冲动4、强迫行为:顺从性、仪式性、日常性。 1、至少有强迫症状之一,强迫症状出自内心而非外力所致2、明知毫无意义或不合情理,却反复出现。3、砐力抵抗却不能控制或摆脱。4、导致严重的内心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与痛苦情绪。5、至少3个月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和解释)、行为疗法(模拟法、松驰法、意向逆转法、自控法-制想法、行为中止法、替代法)2、心要时药物治疗 躯体形式障碍 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和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 1、躯体化障碍:反复出现各种各样但又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 腹痛、恶心、呕吐、气短等;至少2年 1、以躯体症状为主,检查均未发现相应器官系统的病理性改变2、对躯体症状过分担心或对身体健康过分关心。3、反复求医,但检查结果的阴性与医生的合理解释均不能打消疑虑。4、伴有与目前身体健康状况不相称的焦虑与苦恼。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疏泄担忧烦恼、作心要的医学检查、建议多参加社会活动、合理解释)2、心理动力学治疗、认知治疗、森田疗法3、必要时药物治疗 2、疑病症: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某种实际并不存在的疾病。 至少3个月 3、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症状受自主神经支配与控制的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所致,而并非有关器官系统发生了病理性的躯体障碍。 心悸、出汗、脸红、过度换气等 4、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至少6个月 神经衰弱 以脑和身体功能衰弱为主 衰弱症状、情绪症状、兴奋性症状、紧张性疼痛症状、失眠症状、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 1、具备衰弱症状并同时伴有2种以上临床表现中的其他症状。2、排除其他神经症3、至少3个月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解释、制订合理生活作息制度、加强体育锻炼)、松驰疗法2、必要时药物治疗 癔症(歇斯底里) 是一种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的解离症状和转换症状为主的精神障碍。 1、癔症性精神障碍(解离障碍):情感爆发、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假性痴呆、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癔症性精神病2、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障碍):癔症性运动障碍、癔症性感觉障碍 癔症性抽搐发作(最常见)发病时无明显意识障碍,历时数10分钟,发作结束仍双目紧闭,一日内可多次发作,根据他人言行对自己发作症状作相应调整。 1、起病急,病前有明显心理社会应激。2、症状缺乏相应的病理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3、症状可因暗示发生、加重或减轻、消失。4、持续时间与“继发得益”有关。5、初次发病恢复迅速,若病程超过1年,可能要待续多年才可恢复。 1、支持性心理治疗(倾听诉述、疏泄、解释)2、暗示性心理治疗(纯语言或是治疗性暗示)3、系统脱敏、分析性心理治疗 躁狂发作 以情感高涨易激惹为主的心境障碍 轻躁狂、无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复发性躁狂症(发作2次以上,发作间隔至少2个月) 遇小事暴跳如雷、思维飘忽不定、对什么都感兴趣、随境转移 1、“三高”:情感高涨或易激惹、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2、从未有过抑郁发作3、至少1周,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给别人造成不良后果 认知治疗:让患者认识自己情感失控是病态的表现,从主观上调整情感与行为;采取安全护理措施 抑郁发作 以心境低落为主的心障碍 轻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有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复发性抑郁症(发作2次以上,发作间隔至少2个月) 心境低落、自怨自艾、反应迟钝、联想困难、失眠、抑郁性木僵等,昼重夜轻 1、“三低”:情感低落、思维缓慢、精神运动性迟缓2、从未有过躁狂发作3、至少2周,社会功能受损,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 1、认知治疗:理解、同情、心理疏导、纠正认知歪曲、严防自杀2、抗抑郁药物治疗 双向障碍 躁狂和抑郁循环、混合或迅速交替发作 1、目前为躁狂发作的双向障碍2、目前为抑郁发作的双向障碍3、目前为混合发作的双向障碍 1、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同时存在同样突出2、躁狂症状和抑郁症状相互转换 1、循环发作,间歇性症通常基本缓解,但也可每天迅速转换;2、躁狂和抑郁症状大部分时间里都很突出3、至少2周 心理治疗、根据临床表现适量药物治疗 持续性心境障碍 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但发作时达不到轻躁狂或轻抑郁症状标准 1、环性心境障碍:至少2年,其中可有数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但达不到轻躁狂或轻抑郁的症状标准 1、通常一次发作持续数年,但在一次发作期可有心境正常间歇期2、每次发作均达不到轻躁狂与轻抑郁的症状标准3、有心理社会应激诱因 支持性心理治疗、长期服用药物 2、恶劣心境:至少2年,其中很少有待续2个月的心境正常间歇期 持续出现心境低落,但达不到轻抑郁的症状标准 偏执性人格障碍 以猜疑和偏执为特点 年满18周岁、至少2年 敏感多疑、容易记恨、固执已见、过分自负、以自我为中心、报复心强 易走极端、有过分情绪化的超价观念 1、对患者表现充分的尊重、依赖、诚挚,使其康健暴露人格中的缺陷,把握其人格特征2、建议并鼓励患者自觉主动与同辈健康人群交往 冲动性人格障碍 以情感爆发伴有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 行为受挫后有难以控制的暴怒与暴行 1、阵发性,难以预测2、难以自控,事后后悔,但无肋于防止再发 1、认知治疗:通过倾听,改变患者与冲动性情绪和行为相联系的错误认知2、运用“厌恶疗法”抑制和消除病理性冲动为。 强迫性人格障碍 过分谨小慎微,严格要求、刻意追求完美、内心不安全感为特征 墨守成规、过分疑虑、苛求完美 1、凡事严格遵循习惯或规则2、常有不安全感和不完善感3、难以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1、引导患者自我认识,自我观察、提高自知力2、运用“夸张疗法”,使其达到荒诞程度 分裂样人格障碍 以观念、行为、外貌装饰奇特、情感冷漠、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性格极端孤僻、情感冷漠、行为怪异、喜欢幻想 1、不好交际、独来独往2、缺乏丰富情感体验3、行为想法怪异、不合情理 1、运用“现实疗法”,阐明生命的“向上目标”,让其面对现实,发挥自身潜能,帮助其获得“自我识别”2、通过饲养小动物,实现自我满足。 表演性人格障碍 也称癔症性人格障碍,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寻求他人鍖椾含涓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涓鍖婚櫌閮芥槸鍋囩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