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抑郁症是病吗记住这些,过一个暖

时间:2018-4-1 19:13:3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天冷了

记得给情绪“保保暖”

数九寒冬

不少人都懒得出门

无精打采、闷闷不乐是常态

甚至还会觉得烦躁不安、全身不适

小晚了解到,入冬以来,医院的心理诊室接诊患者明显增多,而且很多患者都有上述症状。该院心理治疗师袁英提醒:这个季节,如果反复出现情绪低落等情况并影响到了日常生活,那可能是患上了“冬季抑郁症”。

“冬季抑郁症”是一种病吗?

严不严重?

怎么防治?

小晚随后对此进行了采访

以为孩子装病,谁知是“冬季抑郁症”

乐乐今年18岁,平时文静懂事,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入冬后,乐乐却因为学习成绩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状态而心情沉闷,产生了厌学的情绪。每次在学校时,总会喊着头疼头晕、身体疲乏,还会在课堂上以此为由趴着睡觉。同时,还出现食欲不振,入睡困难等现象。

看着整天精神萎靡的乐乐,刚开始,父母以为她是头部出现了问题,医院做了脑CT等各项检查,结果都正常。这时,乐乐的父母才意识到,每次乐乐出现不适都是在学校,在家时症状就会缓解。于是怀疑孩子在装病。

后来,乐医院进行心理治疗,结果令人大跌眼镜,原来,乐乐患上了“冬季抑郁症”。

在医院里,乐乐告诉医生,自己每年冬天心情都会感到疲惫沮丧,感觉怎么样努力学习都达不到理想的状态,食欲、体重、注意力、记忆力都明显下降,失眠还头疼头晕。

无独有偶。这两年,刘女士每年从秋末冬初开始,就会出现多愁善感、心情郁闷的症状,并且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不仅如此,还出现入睡困难以及嗜睡等问题。这样的状态,也影响了刘女士的家庭生活以及和周围同事的关系。常常因为一件小事,刘女士就会和丈夫、同事置气。有时,自己还会莫名的流泪,这种丝毫克制不住的坏情绪就连刘女士自己都捉摸不透。无奈之下,刘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进行了心理咨询,这才知道自己患了“冬季抑郁症”。

医生表示,其实,像乐乐、刘女士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不少人到了冬天或者冬春交际之时,都有可能出现这种因天气变化而产生的抑郁症现象,这种病症也被称为“冬季抑郁症”或“季节性情绪紊乱症”。

“冬季抑郁症”不是真的抑郁症

“‘冬季抑郁症’在医学上并不能归为真正的抑郁症,它是一种与季节变化、阳光照射密切相关的周期性情绪失调。而真正的抑郁症好发于春秋两季,程度更严重,持续时间更长,且和多种生理、心理因素相关。”袁英介绍。

袁英告诉小晚,“冬季抑郁症”的产生,主要和大家平时所说的“生物钟”有关。“生物钟”是在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调控下形成的周期性节律,时刻调节我们的体温、进食、睡眠、激素释放等生命活动有规律的变化。入冬后,随着日照时间变短,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变化,导致生物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从而使情绪与精神状态紊乱。生物节律紊乱越明显,抑郁的程度就会越严重。

“这种病多发于性格内向、敏感多疑、感情脆弱的人群。”袁英介绍。尤其是近年来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手机等数字技术越来越发达,夜生活越来越丰富,许多人加入了“夜猫子”的行列,很多人固有的生活节律逐渐被打破,患“冬季抑郁症”的人也越来越多。“冬季抑郁症”分轻度、中度和重度3种状态,轻者每天心境不佳,对生活和工作丧失积极性,并且贪睡多梦、睡眠质量差、无精打采,同时伴有食欲较差或贪食,总喜欢吃淀粉和碳水化合物食物等症状。而重者逐渐丧失社交和工作能力,甚至有自杀倾向。

出现这些症状,就要当心了

袁英告诉小晚,“冬季抑郁症”常见于体质较弱、较少锻炼的脑力劳动者以及气候寒冷、光照时间短的地区。据调查发现,约3%的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冬季里会出现精神不振、烦躁、焦虑、嗜睡等问题,这一现象在大城市中更为突出,女性比男性更常见,在20到40岁的患者中男女比例约为1:4。

那么,如果出现了上述症状,大家该如何具体的进行自测呢?袁英说,大家可以对照以下几点表现进行对照。

1、日常兴趣显著减退甚至丧失;

2、无望感,觉得生活没有希望;

3、无助感,觉得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自己;

4、积极性和动机丧失,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做;

5、丧失自尊和自信,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自我评价显著下降;

6、感到生活中的一切都没有意义。

日常生活中

我们该怎样才能预防

这种心理疾病的发生呢?

袁英给了大家几点建议

1防治的关键是增加日光照射和户外活动。首先,给自己更多拥抱阳光的机会,阳光明媚时多去户外运动或散步,但要循序渐进,不要在日光下暴晒,否则可能引起烦躁不安;在室内用白炽灯照向面部,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但不要用眼睛注视灯光;尽可能选择阳光明媚的地方办公;白天常开窗户,使室内空气流通。2生活有规律,按时作息,提高睡眠质量。固定上床和起床的时间,不要熬夜;不在床上玩手机、看电视;保持卧室安静、避光;不在睡前饮酒、大量饮水或剧烈运动等等。3注意加强营养,改善饮食结构,适当多吃一些高热量、有健脑作用的食品以及蔬菜水果。富含矿物质、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香蕉、甜橙、黄瓜、西红柿等;可以增强脑细胞的活性、改善抑郁的咖啡和可可;可以帮助大脑分泌抗抑郁物质的糖水和碳酸饮料等等,都是很好的“情绪补充品”。4

多接触大自然。比如去一些森林和海滨旅游,因为那里的负离子含量高,有助于改善情绪;也可以在自己的办公室或家里种一些绿色植物等等。

5经常听轻松愉快的音乐,参加一些能振奋精神的文体活动。多与朋友谈心聊天,或读些健康向上的书籍,以活跃自己的情绪和思维。6有意穿着一些颜色明快的衣服,如红色、黄色和白色都是不错的选择。春季

气候无常,要注意别焦虑疲劳

在一年四季之中,气温、气压、气流等气象要素最为变化无常的就是春季,这种变化无常的气象要素容易扰乱人们的生理功能,导致机体平衡失调,加剧心理机能紊乱,诱发春季精神类疾病。1考试焦虑症

每年春季都是一些重要考试集中的季节,硕士考试、博士考试、高考、公务员考试等基本集中在这一季节,很多人把这些考试看成是决定命运的关键一步。但是,过度紧张对待会导致考生心理压力明显加大,症状严重的会导致考试综合症,其表现为:精神高度紧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睡眠不足,烦躁易怒,甚至产生放弃学习和考试的情绪。

2抑郁症

春季多变的天气会导致人的情绪波动较频繁,而且春节后人们都怀着美好的愿望,但是几个月来如果没有什么有转机,性格内向、暴躁或不自信的人就容易精神紧张,出现焦虑、睡眠障碍、食欲不振等症状。具体表现为:情绪低落,平日里沉默寡言,喜欢沉湎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愿与人交往;思维联想过程缓慢并且动作减少,语速慢,语音低,语量少,应答迟钝,精神动力下降,敏感易激也伴随着躯体性症状,比如睡眠障碍、乏力、便秘等。

“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的情绪低落,社会功能下降或丧失,应当引起高度重视,避免其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袁英提醒。

3精神分裂症

春季是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的季节,但也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期。这一季节,紫外线辐射和温度增高,体内褪黑素增加,导致精神分裂病人躁动不安。表现为突然的头痛、头晕、心烦、多梦或失眠;生活比以前懒散、性格变得和以前不一样,如常常独处,不爱理人,远离亲戚朋友,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工作能力下降,偶然有一两句话不可理解或“牛头不对马嘴”的话;或有时有奇怪的行为,如突然发怒摔烂东西,或为一点小事执拗与人纠缠不休,无理取闹,话多,好诡辩,爱管闲事;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出现幻听、幻视;工作能力下降,办事丢三落四,记忆力明显减退等。

4慢性疲劳综合征

每到春天,很多人会出现“春困”的现象,这是人体应对季节转化而自然做出的调节反应,人容易感到疲惫无力,这也是慢性疲劳综合征高发的季节,表现为困乏、周身不适、情绪低落、压抑郁闷、食欲下降、失眠多梦、烦躁不安、爱发脾气、不想上班等。周身不适的症状有时类似感冒的症状,如肌痛、关节痛等。

夏季

日照时间长,要防狂躁和精神分裂

“夏天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会令人的情绪和性腺功能相对活跃,精神心理疾病发病几率随之增高。”袁英介绍。1躁狂症

夏季天气闷热,人的火气也大了起来,很容易变得心情浮躁、暴躁易怒,这也是躁狂症发病的高发期。躁狂症的表现就是躁狂症患者的情绪一般会很高涨,话特别多,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烦躁,会表现得很容易开心,或者很容易不开心,在开心和不开心的两个极端里反复来回;会表现得有爱心或者爱管闲事,还爱吹牛、夸大自己,觉得自己特别灵活,易激动、主意多,但并不能做成什么事情。

1焦虑症

夏天气温高,血管扩张,引起人们神经系统紧张,感到“焦虑”的人群比例会急剧上升。焦虑症的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对别人发火,而自己则觉得心烦意乱,不能静下心来思考问题;经常丢三落四、感觉记忆力减退,开车易急躁、易与人发生冲突;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对家人、朋友缺乏热情等等。

3精神分裂症

因为夏天光照时间长、光照强度大的特点,相对于春天而言,夏天更是精神分裂症的高发期。

秋初秋末

更应







































白癜风能不能治愈
庆国庆中科白癜风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gs/572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