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给我一个家,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休养员钱某某声泪俱下的说,在这里有着太多的感动,在这里有着许多真情的故事,医院莘县分院女病房,两位休养员的讲述即是她们住院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四院所有病房休养员内心感受的缩影…… 因受婆家歧视,她开始了流浪生活 患者钱某的父亲、两个哥哥、一个弟弟均有精神病史,在这样家庭长大的钱某其童年也是缺爱的,是没有安全感的。就像我们所说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童年养成的习惯,性格,思维将会影响一生。而在这样家庭状态下成长的钱某正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钱某一方面有性格及遗传方面的缺陷,再加上家庭贫困没有接受学校教育,所以她的性格就更加的敏感而焦虑,内心是十分脆弱的,处理人际关系也十分紧张,所以这些方面,注定了钱某婚姻生活的不幸。在与丈夫结婚后的一年,钱某因为生气为诱因而精神失常,她敏感多疑,怀疑丈夫在外面与人有不正当的关系,怀疑周围邻居也在议论自己,和婆婆的关系也是相当紧张,后来在她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病情愈加严重,被婆家赶出家门,开始了自己10多年的流浪生涯。她依稀记得那年冬天,是聊城汽车总站开始建造的那年,她做了一名从铁塔到汽车总站的搬运工。冬天的天气异常寒冷,她衣衫褴褛,在寒风中拉着车子,沉重的货物压弯了她的背脊,寒风中孱弱的她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堪重负。她说当时的她遇到过许多好心人,她们帮她拉车子,为了防止病情复发,她只能自己吃药物来控制症状。后来,她实在拉不动那么沉重的货物,有好心人介绍她做了保姆,性格缺陷的她对这个工作也是难以胜任。最后她就开始了漫无目的,经常变换工作的流浪。后来她的两个儿子长大后将她找寻,接医院莘县分院接受系统诊治。“谢谢这里,给了我一个家” 钱某谈到这里,眼里溢满了泪花,内心充满了感动。她说“医生、护士对我很好,给了我亲人般的温暖和关怀,我有情绪的时候护士会耐心倾听,我病情有变动的时候医生会及时给我更换治疗方案。在这里,我不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还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她腰疼,腿疼的时候,医院有康复科的医生来扎针灸,每天还会有心理科的工作人员来给她们做心理疏导。病房里每天有护士带领做操、朗读、有病友与自己打扑克,在这里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她说在这里的饮食也是多样化,有营养的。医院餐厅每天为保证休养员的营养,每天早晨都会有一个鸡蛋,每周七天的食谱是不一样的;在这里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吃的饱,住的舒适,每周洗两次澡,每周一都统一更换院服,如果有特殊情况,院服脏了也会随时更换。她说在这里的每个节日都有仪式感,医院会给休养员过生日,这个春节,病房里组织了节目,贴上了窗帘,挂上了五颜六色的气球;书记,院长及其他院领导也来慰问了我们,我很开心,也很感动。在这里,院领导为了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还让我们平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如扫地、拖地、擦桌子,还有劳动报酬,不医院生活还会让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感受劳动带给我们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医院让我对未来充满希望” “此刻,我想唱一首《感恩的心》医院和全体医护人员”,在病房里见到另外一位患者杨某某的时候,她像女孩一样梳着干净的小辫,脸上洋溢着幸福自信的微笑。杨某自述上初中时因骑自行车与另外一个骑自行车的路人相撞,因害怕导致首次精神失常。她说当时就首先表现为睡不着,阵发性的说神道鬼,家人因为迷信,相信这是“鬼神附体”,后发现用迷信的方法不见疗效,经人介绍来我院门诊取药治疗,病情好转后未坚持系统治疗,这次因孩子生病着急,病情复发,被丈夫送往我院系统治疗。在这里杨某积极配合治疗,并参与病房的绿色治疗中,接受心理疏导,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这里杨某某不仅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还收获了自信,阳光的心态,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杨某说我现在对未来和生活充满了希望,出院后我将会用自己的双手和努力创造财富,给三个孩子创造一个好的教育条件,做一个好妈妈。从她的身上我们看到健康一个人,幸福一家人的美好生活场景。只有建立正确的内心价值系统 才能把压力变为生命的张力 医院多年来一直坚持“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奉献”的办院理念,用爱心疗愈患者,用传统文化陶冶患者情操,净化患者心灵,对非药物治疗进行创新,让生命在这里更加精彩,让家庭得以更加幸福,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生活压力大的形势下,医院一方面为心理亚健康的人群提供优质服务,另一方面致力于住院患者的精神康复,努力为身心健康,社会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击图片可查看大图) 责任编辑:任喜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