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古文,激发大兴趣记惠民县第二实验小

时间:2021-9-4 13:20:1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为了扎实开展我校教研活动,搭建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的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10月23日小学部语文组开展了公开课教研活动。小低年级组全体语文老师参与了此次活动。

文言文记载、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随着部编版教材的推进,小古文悄然走进小学语文的课堂。   本次公开课我校语文组三年级处孟洁老师执教的就是一篇文言文《司马光》。活动包括集体备课、授课听课、汇报交流、评课等环节。环节一:集体备课三年级语文组多次集体备课、磨课,大家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在教学重难点、文本的解读与感悟,教学方法的传授等方面都做了一些调整和补充,大家齐心协力,为上好这节公开课做好了铺垫。环节二:教师授课

孟洁老师在三(2)班教室给大家献上了精彩的展示课。孟老师仪态自然大方、语言简洁凝练,孩子们也对本节课充满期待。孟老师的课堂语言,课堂技巧,还有课堂氛围,无不显示出她较高的语文素养和课堂驾驭能力。

 

环节三:汇报交流,集体评课

先由三年级语文组做汇报交流。

路雅群老师汇报教材学情分析。

1.《司马光》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4课,是教材改革后语

文教材中首篇以课文形式出现的文言文。课文围绕“击瓮救友”这

一核心事件,仅用30个字就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通

过危机时刻“众皆弃去”和司马光临危不乱这两种行为的对比,表

现司马光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

2.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对《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不陌生,但文言文是第一次接触,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应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刘彤老师汇报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皆、跌”等5个生字,会写“庭、登”等7个生字。2.能正确跟读课文,借助拼音读通顺,注意停顿和节奏。3.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比较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教学重点:借助拼音读通课文,借助注释了解大意。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讲故事。感受文言文的特点。刘燕燕老师就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和大家做汇报。1.引出课题。基于三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不多,所以本节课孟老师侧重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从已学的古诗词导入,引出课题《司马光》。接着由“司马”复姓回顾了一年级《姓氏歌》中的复姓,复习了旧知。2.学生讲故事。通过学生讲《司马光砸缸》故事与课文中的文言文进行对比,让学生说出现代文和文言文的区别。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索。3.通过三个小妙招让学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读中读通课文,了解故事,自述故事,最后熟读成诵,层层递进。4.老师范读,范写的同时更注重了学生的练读,练写,体现了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李然然老师对本堂课做了教学评价:优点:本堂课不仅“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在教学过程中,孟老师用“借助拼音读通顺,巧借注释读明白,熟读成诵记心中”三个小妙招的方法让学生很好的去读懂文言小故事,激发了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学会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堂课思路清晰,层次分明,逐层推进。建议:基于学情,应在朗读环节和理解故事环节放慢节奏和速度。让学生充分练习和讨论,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和消化的时间。接着由一年级语文组,二年级语文组教师代表做评课指导,大家积极交流,开诚布公,给予了肯定,也做出了细节指正。最后由薛薇主任做总结和指导。薛主任对本节公开课给予高度认可,肯定语文组集体的力量,也对部分环节做了具体指导,给大家加油打气,力争我们的教学更上一层楼。教无涯,研不止。相信在未来的道路上,第二实验小学语文组的每位老师将手拉手、肩并肩,一同前行,绽放出更灿烂的教研之花。

图文:语文组

审核:张军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hl/11251.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