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精病”=神经病=精神病? 在网络语言中,“蛇精病”为“神经病”的谐音,然而神经病≠精神病。不少人把精神病误认为神经病,事实上,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疾病。精神疾病指精神活动有严重紊乱,精神状态有显著障碍,导致病人在认知、情感及意志等方面出现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表现为多疑、行为怪异等。而神经病是指神经系统有器质性病变,如脑外伤、脑梗塞等,多表现为疼痛、麻木,或无力、瘫痪、意识不清等。 有不良情绪就是有精神病? “很难过,很焦虑,很烦躁,我是不是有抑郁症?”很多人认为出现了抑郁情绪,就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其实不然,抑郁症和抑郁情绪是两回事。抑郁情绪最大的特征是有具体诱因的,一般是指因为某件事情的影响和刺激,如精神压力、生活挫折、痛苦的境遇或生老病死等,产生的焦虑、压抑、自我否定、对人生产生绝望等一系列感觉的情绪,经过自我调节、心理干预或辅导可治愈。但是如果超过一个月甚至是三个月,情绪一直处于低落期,而且已经影响到工作学习和生活,并且开始出现了“三低”(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更严重的伴有自杀倾向,这可能是抑郁症,建议去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 以往的认识中,想自杀才是得了精神病,实际上一些小的症状就可能是患病先兆。功能性精神疾病,以目前的检查设备很难检查出有明显病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也很低。例如有的人存在长期睡眠障碍,包括早醒、夜梦增多、入睡困难等,就靠服用安定药物解决,事实上睡眠障碍可能是功能性精神疾病的一种先兆。患者当成了普通失眠对待,错过了早期治疗时机,引起疾病进一步加重。还有的患者表现为躯体症状,例如胸闷、心悸、头晕、腰酸背痛等身体上的各处不适,医院的心脑血管、消化内科等科室检查,所有的检查结果没有明显问题,实际上,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一种表现,应医院进行排查。还有的患者即使意识到自己存在精神障碍,出于病耻感不愿意就医,宁愿拖着也不接受治疗,到了严重的阶段,已经完全失去自知,不认为自己存在异常,甚至做出一些过激的举动或言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患者是在、医院治疗的。 得精神病是因为“受了刺激”? 许多人把精神疾病归因为受到某个事件的刺激。患者或家属中总有人说“两口子吵架了”,或者“孩子跟别人打架了”,所以就得了精神疾病。实际上这是不科学的认识。引发精神疾病有四个因素,生活事件影响只是其中之一,另外三个分别是遗传因素、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生化因素,这三个是生物学基础,造成了该病“早晚都会发生”,外界事件只是起到一个促发作用。 精神病就是心理问题,调整心态就好了? 不少患者误以为精神疾病只是心理问题,做做心理咨询、调整调整心态就能康复。但精神疾病种类很多,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的方式方法也不同。有些一般的心理问题,通过心理调适能改善,但如果是精神疾病就必须要系统的治疗才能有良好的结局,这些疾病包括大家熟悉的抑郁症,还有精神分裂症等都需要系统的规范化治疗,当然心理调试对疾病缓解能起到积极帮助。 得了精神病就没治了? 不少人误以为得了精神病就没救了,治不好了。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虽然相对于其他常见的疾病来说,精神疾病的诊治更加困难,治疗周期似乎更长,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大多数精神疾病都有办法治疗,而且总体的治疗效果和结局也是相对不错,预后较以前大大进步。大部分精神疾病患者可以通过及时治疗、坚持服药和定期回访等方式控制病情,并且通过系统的康复手段预防和控制疾病复发。很多患者完全可以回归正常生活,继续上学、工作,并结婚生子。比起疾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影响,社会的歧视和病人由此而生的病耻感才是精神疾病患者回归正常生活的最大障碍。 精神疾病患者都是危险的疯子、傻子? 我国国民对精神疾病的知晓率低,精神卫生知识普及较匮乏。不少人将患有精神疾病患者与疯子、傻子划等号。实际上,精神疾病的范畴很广阔,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诊断分类有种之多,包括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绝大多数精神疾病都不会导致患者做出危及他人安全的过激行为,大多数精神疾病患者并不是我们想象中那种歇斯底里、危险恐怖的样子。调查显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存在暴力倾向或行为的人约占8%~10%,而在未患病的普通人中则有近20%的人使用过暴力。也就是说,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疾病患者数量远远低于普通人,社会的偏见和孤立反而让他们更容易受到他人的暴力欺辱,成为受害者。 (来源:人民网、健康界、四川日报) 北京的权威白癜风专家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