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汐是甄嬛身边的姑姑,在甄嬛一步步在宫中立足的过程中,少不了槿汐在她身边的一句句提点。 当然,她也因此随着甄嬛一起,笑到了最后,成为了太后身边的掌事宫女。甄嬛入宫之后的一切,她都是知道的,不论是她与果郡王定情,还是她与四阿哥的缘分走近。 后来,甄嬛助四阿哥登上了帝位,却没想到登基后的乾隆,用一则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暗示弘曕对自己的威胁。 彼时待她如亲生额娘的四阿哥,一朝竟对甄嬛暗中胁迫,作为长期跟在甄嬛身边的人,槿汐那一刻的表情,又将会怎样呢? 1、当他只是个阿哥时 当四阿哥只是个不受宠爱的皇子,连见皇上一面也难的时候,他见到了当时颇受宠爱的甄嬛,见到甄嬛便主动与她打招呼,想借她之力获得皇上认可。彼时甄嬛以他的生母身份回宫,他还在甄嬛面前痛哭流涕:他终于有自己的额娘了。 这一点一滴,全看在槿汐的眼里,当时的四阿哥,是个虽不得皇上宠爱却很聪明勤勉的皇子,在无依无靠时懂得寻求甄嬛庇护;在甄嬛以他的生母身份回宫时,他与甄嬛已经捆绑为利益共同体,他也必不会与甄嬛为难。 2、登基后的暗中逼迫 四阿哥登基称帝,成为乾隆,这天,他假意讨教学问,拿着《郑伯克段于鄢》,去试探甄嬛意思。 甄嬛饱读诗书,又岂会不知新帝心中在想什么。郑伯寤生,母亲爱少子,为少子充当内应助少子造反;他这是暗示甄嬛:六阿哥,即现在的六贝勒,威胁帝位的可能性。 一旁的槿汐看得真切,她在得到甄嬛的保障之后,眼里也流露着笑容。 她自然明白太后想要保全六阿哥,只是那也是她的儿子啊,还是亲生儿子,哪怕实际上他并非皇子,看着如今的新帝刚刚登基,就对甄嬛暗中逼迫,她跟在甄嬛身边一辈子,怎能不担忧甄嬛呢? 新帝一登基,就大有撕破脸皮之势啊!甄嬛只是他名义上的养母,并非亲生,难保日后他不会对甄嬛不利啊! 3、登基后苏培盛的消失 槿汐跟在甄嬛身边一辈子,起起伏伏,从未离开过甄嬛,对她自然忠心,也会设身处地为甄嬛考虑,因而,她担忧甄嬛日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甄嬛对新帝此举很是坦然,但此刻她也想起,新帝登基,他身边的随从太监也换了,不再是旧日的苏培盛。 苏培盛去了哪儿呢?自他登基,苏培盛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甚至一声告别也没有。能够登基成为帝王之人,又有哪个心中不是杀伐决断的呢? 也许苏培盛已去,此时槿汐早对苏培盛真心以待,他若是去了,幕后之人不是新帝,又有谁呢?只是如今太后的日子怕也没那么好过,更何况她只是太后身边一位宫女呢? 她皱紧了眉头,一脸倦容:她虽心中痛恨,也不能表现出来半分,如今天下已变,她不能连累了太后。 槿汐在甄嬛进宫之前就已经久待宫中,对宫中尔虞我诈了解的不少;四阿哥终非亲生,即便尊甄嬛为太后,心中对她也不会如待亲生母亲一般,她身为太后也依然需要言行谨慎,避免新帝多疑。 郑伯克段于鄢,他疑心甄嬛会偏心亲生子;登基后贴身太监换人,他未必信得过与甄嬛交情颇深的太监,疑心会不会一个趁他不备,苏培盛就成了太后内应。 《甄嬛传》中的四阿哥聪明勤勉,不得宠爱但未必没有智谋,从他主动寻求甄嬛的庇护开始,到一句话让六阿哥被除名永无继承皇位之可能。 再到登基之后敲打甄嬛,他隐藏所有锋芒,暗中铁杵磨针,他才是《甄嬛传》中最聪明、最潜隐、最有谋略的人呀!他的智慧,许是连雍正也始料未及,大家说对不对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