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羽症(Feather-picking)是宠物鸟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的特征是鸟会自己将颈部以下某一部份的羽毛咬掉。这种疾病并不会致命,但是因为爱鸟身上的羽毛七零八落变的很丑。 非洲灰鹦鹉和各种葵花鹦鹉(小葵花鹦鹉、裸眼葵花鹦鹉等等)由于生性敏感多疑,在环境压力下比其他鹦鹉患上啄羽症的可能性较大。 啄羽症致病原因: 啄羽症的病因还不是非常的明确,一般说来有以下等原因: 精神性:鸟儿因为无聊或是生气,甚至为吸引主人的注意而产生这种行为。 营养性:长久下来鸟儿营养不均衡所引起,例如有些鸟儿长期只吃某一种食物(特别是葵花子),再者,对市售某些综合饲料内之人工营养添加剂产生过敏现象引发小鸟皮肤起疹子,致使形成拔羽恶习。 据研究指出,饲料中的必须氨基酸、食盐、无机盐(如硫、钙、磷、铁、锌等)、维生素(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缺乏或不足,是引起啄羽症的主因。 过敏性:对特定食物过敏、虫咬等造成皮肤发痒,鸟儿为了搔痒,不惜把羽毛咬掉。 感染性:原因来自于外寄生虫引起的皮肤过敏,内寄生虫引起的营养失调,病毒如poxvirus(禽痘)、psittacosis(鹦鹉病)引起的皮肤病变造成。 内分泌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就会引发啄羽症。 其他:在繁殖期的亲鸟,当雏鸟将要独立生活时,亲鸟又准备产第二窝卵时,也常啄拔雏鸟体上的毛去营巢。 鸟儿的羽毛不正常的过度脱落是啄羽症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特别多见于头部、背部、腹部和两翅,使羽毛残缺不全,严重者全身羽毛几乎被啄光。 虽然病鸟的精神、饮食尚都正常,也不影响鸣叫,但影响观赏效果。由于具体病因不同,除羽毛过度脱落外,还有相同临床症状,如缺锌时,羽毛脆弱易断或卷曲; 泛酸(Pantothenicacid,又称Vitamin5)不足时,常有皮炎,羽毛断碎不整;叶酸(Folacin)缺乏者,同时并发贫血及羽毛颜色改变;体外寄生虫引起者,羽毛污秽不洁,生长不良,经检查可发现寄生虫或虫卵。 啄羽症预防方法: 要完全预防啄羽症其实有一点困难,但是如果能做到以下几点,相信发病的机率便会下降。: 一、提供鸟儿适当的活动空间及玩具,给牠适度的关怀: 鸟主人不论多忙还是要抽出一段时间陪陪您的爱鸟,不要长期在室内饲养观赏鸟,导致活动量不足而诱发啄羽症。提供玩具(如可以啃咬的木头或纸版),转移他们在啄羽上的注意力,但需要持之以恒。 二、给鸟儿丰富而多样的食物,避免偏食: 平时饲料应该多种多样,不要长期喂单一饲料,尤其是单一的油脂饲料。啄羽症的治疗首先要调整饲料配比,有针对性地补充相应的营养素,如增加含硫蛋白质的蛋黄、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同时加喂适量的钙粉,并在笼内放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任其啄食,有助于改变啄羽的恶习。 三、定期驱除内外寄生虫: 发现有体外寄生虫时,应该及时杀灭。多供给水浴、沙浴也能有效地驱除体外寄生虫。如果群养的话,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养殖密度。 四、当发现鸟儿有开始啄羽的现象时,使用止痒药物以避免病情扩大: 当主人发现爱鸟的的啄羽症,最积极的方法便是医院接受药物治疗;对于鹦鹉等比较经常发生啄羽症的鸟类,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断喙手术,即用电烙铁或烧红的铁丝将喙的尖端烫去一少部分,使啄羽现象得到控制,但断喙以后要注意加强对观赏鸟的护理。 五、针对繁殖期的亲鸟,应及时与雏鸟分开饲养: 对于繁殖期的亲鸟,只要及时将雏鸟和亲鸟分开饲养,供给亲鸟足够的营养材料,就可以避免啄羽症的发生了。 啄羽症治疗方法: 至于啄羽症的治疗方法,通常要视病因而定。若是无法立即找出病因的话,我们会建议先采取上述的措施控制病情。详细检查找出病因后,再根据病因治疗。 如何对待鹦鹉的啄羽症? 如果鹦鹉经常性地咬羽毛和皮肤,嘴能啄到的羽毛和皮肤受损而头和颈部的羽毛正常,且精神和行为不正常,通常是患上了啄羽症。 这种啄羽的行为是鸟感到不舒服的迹象——与人类感到压力时咀嚼他们的指甲相似。这些自虐的鸟通常与主人已经没有了正常的交流。 我们要学会判断鹦鹉是否真的得上了啄羽症,根据症状来作出判断有时候会误诊,因为鸟患上其他疾病时也会有与啄羽症一样的症状。比如厌倦、害怕、繁殖失败、肝病、中毒、营养不良、感染(细菌、病毒、真菌)和过敏症等,甚至是配偶咬坏羽毛。要进一步确诊可以通过血液检测。 当一只鹦鹉习惯性地啄羽,要改变它是很困难的,如果产生问题的原因是由心理引起的,主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尝试各种不同的办法来转移鸟的注意力。提供一些新玩具给它,或者让它尝试一些更具挑战性的游戏,或者把鸟带到新地方。 这需要主人付出很大的耐心,每一种方法在使用的时候结果都是难以预测的,一种方法对一个鸟有效,对另一个鸟可能毫无帮助,甚至会导致病情的恶化。作为最后一个手段,特别是鹦鹉开始伤到皮肤的时候,就要使用伊丽莎白领圈或颈圈。 制作简易的鸟儿用的防抓咬项圈: 步骤一、取得一透明塑料片(塑料片可由资料夹,,X光片等取得),塑料片要够厚才能立起来,也才能防止鸟儿咬坏,且塑料片须为透明无色的,才能让鸟儿看清四面八方,给他们安全感,让他们更适应项圈,也可以避免走路或飞行时发生意外 步骤二、在塑料片上用油性笔(铅笔、原子笔亦可,但较不清楚),画上下列图形,内圆的大小依鸟儿脖子的粗细而定,不要太紧或太松,外圆则是以项圈立起来后能刚好遮住鸟喙为宜,所以不能太小,但如果过大可是会妨碍鸟儿吃东西的喔! 将灰色的圆圈从透明塑料片上剪下,里面的小圆也要剪下喔!再将红线部分剪开,在深灰色部分贴上双面胶,以便等一下可以将红线两边的塑料片黏起来,使成甜筒状。 步骤三、剪好后,把鸟儿抓好,将塑料片上的双面胶撕下,将塑料片围在鸟儿脖子上,此时要注意不要围的太松或太紧,再将红线两边的塑料片通过双面胶黏在一起就好了,围好了会像照片中的鸟项圈一样喔!此为立体透视图,请注意项圈的边缘要刚好在鸟喙上面,这样才能有效防止鸟而再抓咬伤口,而平时又可以吃到东西。 本资料来源于宠物百科,鹦鹉阁整理 想了解鹦鹉 获得更多鹦鹉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