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变化,精神分裂症才能融入社会生

时间:2023/12/10 10:03:37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轻诊断,重康复,提升生活质量,是精神分裂症等重性精神障碍未来的治疗趋势。我对有些孩子被确诊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家长说,孩子诊断为什么样的精神障碍,并不是最重要的。

即使一个孩子被诊断为焦虑症、神经症,如果他既不能上学,也不能工作,谈婚论嫁、事业发展当然更是遥不可及,那与精神分裂症又有何不同呢!

放下对精神分裂症的恐惧,帮助孩子提升心理弹性,顺应变化的趋势,积极调整方向和目标,让自己的追求,与自己所拥有的能力、资源更加匹配,精神分裂症患者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离最终的正常才能更近一步!

而这个改变又是不那么容易解决的问题。个性偏执,思想教条,恐惧变化,拒绝改变,弹性不足,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个性的又一种典型特征。虽然艰难,但是回避不了,也绕不过去。

十几年,几十年形成的认知经验,经过自我的不断强化和巩固,早已变得根深蒂固,如果那些容易轻易解决,还能称之为世界难题吗!

难解决的问题,并非是无解的死题,只是解决的难度大而已,既然认知是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慢慢形成并固化的,解决起来,自然还是要回到问题的源头,回到形成这些错误认知的事件中去修正。

但是很多家长,以为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靠反复做些思想工作,就可以完成,当然大多数是以失败告终。

所以如果不幸得了精神分裂症,那么,最重要的问题,首先是“改变”。如果延续原来的思想,原来的行为模式,只能重复原来的结果,这已被实践证明了。如果AXB=C,那么重复一千遍,AXB的结果,理论上还是C。

这个世界,只有变化是不变的。变化,意味着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变化,意味着原来的习惯,需要更新;变化,意味着原来的节奏,需要调整。

变化,意味着需要费力,面临新的焦虑和痛苦,原来的经验需要补充或丢弃。

生活每天都在变化,年龄在增加,接触的人不同了,面临着新的任务,需要学习新的技能与经验。精神分裂症患者既缺乏自我检视和反思的能力,又无法听进别人的意见,固守自己现成的认识和经验不放,大大增加了康复的难度。

《吕氏春秋》曰:“世易时移,变法宜矣,譬之若良药,病万变,药亦万变;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无论是谁,只有随着时间、地点、环境、任务的变化,增加自己的顺应性,才能与变化了的各种要素相匹配,才能在短期内重建新的平衡。长期处于心理失衡状态,轻则出现心理障碍,重则伤及生理健康。

顺应性较差的人,畏惧变化和改变,他期待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万物围绕着他转。变化来临时,无法尽快调整自己的步伐,为此持续焦虑、紧张,恐惧、逃避等,各种问题往往油然而生。

得了精神分裂症以后,人生的期望、目标、方法都需要重新调整,包括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因当下的健康状态,对工作、学习、升学、就业、婚姻等重要发展任务,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整,这样对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是有益的。

如果仍然抱守过去求之而不得的人生目标,则很容易出现双输现象,既不容易获得精神分裂症病情的整体康复,也不容易实现自己的理想。

别人没有义务去改变你,也改变不了你,你改变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愿意,是否愿意付出代价,因为改变是痛苦的,改变是需要出力流汗的。

我写下这些文章,也不是刻意要去改变一个人,而是给那些尚有自我觉知的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在前行的路上,点亮星光。如果你觉得有用,可以点个赞也可以不点,如果你不喜欢,也没有必须破口责骂,潇洒飘过即可。

精神分裂症,虽是疑难病症,却不是不治之症,任何灵丹妙药,都不如清醒的自我觉知,和积极的自我改变,来得有效!对病情的自我觉知,既是病情康复的重要因子,也是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指针!

《精神分裂症深度心灵重塑康复训练系列》持续更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d/13438.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