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沉迷会导致厌学、焦虑、抑郁、自残、封闭自我、睡眠规律颠倒等问题。其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与儿童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发育处于不成熟期有关的同时,也与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有关。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山东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手机沉迷门诊主要是针对手机沉迷行为及其导致的并发问题而开展相关评估、诊断和治疗的特色门诊,今日开诊! 儿童青少年手机沉迷门诊将针对上述问题,开展相应的心理评估、脑认知检测等标准化检查以明确诊断,并依据诊断开展相应的综合干预。干预方案的制定基于个体全面的评估,干预治疗方法则包括心理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 儿童青少年手机沉迷门诊排班表 专家介绍 陈旭 社会职业: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山东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山东大学精神卫生学系副主任,应用心理学及精神医学双专业硕导。 研究方向: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行为成瘾,睡眠障碍及药物心理综合干预。 原伟 社会职业:主任医师,成瘾医学科主任。 研究方向:擅长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及精神科疑难杂症等治疗,对成瘾性相关疾病及心理治疗具有较深造诣。 杨楹 社会职业: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科副主任。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进食障碍、适应不良行为与环境、营养、生活方式的关系。 李丛冉 社会职业:硕士研究生,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科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儿童青少年多动症、抽动障碍、焦虑、社交恐惧、强迫、抑郁、学习困难、睡眠障碍等情绪及行为问题的评估、诊断及综合性治疗。 徐德峰 社会职业:北京大学医学博士,主治医师。 研究方向: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困难等神经发育障碍及儿童青少年情绪/行为障碍、心理及精神障碍的诊断和治疗。(因下乡暂不值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