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你的耳朵吗?你知道小小的耳朵里有多少个秘密吗?3月3日是全国“爱耳日”。年第16次全国“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确定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听力健康知识,增强听力保护意识,今天,贝林畔山园开展了“安全用耳,保护听力”的“爱耳”健康讲座。 本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主题为:“安全用耳,保护听力”。讲座中,医生运用猜谜语、看图片等形式,让幼儿了解耳朵的作用,并向幼儿耐心细致地讲解了各种保护耳朵的方法,使孩子们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习了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的健康知识。通过这次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了解了耳朵的构造、耳朵的作用,而且让小朋友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耳朵。 接下来,畔山园的小编也给爸爸妈妈们普及一下关于“爱耳”的一些常识吧! 相关“爱耳”常识 有种头晕叫耳石脱落 好好的,突然一阵头晕,很多人可能会想,是不是血压血糖问题?会不会是颈椎病?但还有一种可能:耳石脱落。 耳石:内耳中有一种感受直线加速度的结构,称为囊斑,其表面有一层耳石膜,有很多碳酸钙的结晶,医学上称之为耳石,它对帮助人体维持平衡感有重要作用。 大部分患者发病表现为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引起天旋地转的感觉,伴恶心、呕吐。但眩晕发作时间短暂,几秒钟或几十秒钟。 耳鼻喉科医生表示:“耳石症病因不明,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期低头,容易诱发耳石症。” 近年来,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作息不规律的“低头族”而导致耳石症的年轻患者不断增多。 判断耳石症的三大原则:一、头晕多与体位变化有关。二、头晕时间,一般只持续数十秒钟。三、头晕的感觉,患者会感觉天旋地转,有强烈的恶心感,严重者会呕吐,甚至有濒临死亡的感觉。 如果确诊耳石症,主要需采用手法复位治疗,通过一系列体位改变使“不慎”掉入半规管的耳石重新回到属于它的地方——椭圆囊,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耳石症患者若以前发作过,平时生活要格外注意:避免过于疲劳;饮食上忌饮浓茶、咖啡和酒类等刺激性饮料;适当地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平衡、远离头晕。 压力大、紧张,当心突发性耳聋 除此之外,长期压力过大、精神紧张,也会带来一些身体不适,以神经性耳鸣、突发性耳聋最多。 一般来说,神经性耳鸣症状多为阵发性的,如果3天左右症状能消失,就不必在意。 要缓解神经性耳鸣,首先要对症处理、及时减压。白领减压要调整工作节奏,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其次,尽量别熬夜,睡前用热水泡脚,以舒缓情绪,促进睡眠。要学会控制脾气,不要多疑、多虑。 许多人去理发店都喜欢顺便掏下耳朵,可惜这份享受,对耳朵很有风险。 有人可能介意耳朵看起来不够干净,事实上,我们所不能容忍的耳屎,恰恰是耳朵自带的天然保护伞,耵聍腺分泌的油脂,能够防止小虫子飞进耳道。 耳鼻喉科的医生表示,他们一般都会拒绝去理发店掏耳朵。“一来,如果经常被清理,会让耳道失去保护;二来,如果棉签有细菌、真菌,反倒会引起耳疾。” 更加可怕的一种情况是,有的外行采耳手势不对,很有可能导致鼓膜受伤,轻则疼痛,重则鼓膜出血,带来听力下降的问题,严重的甚至需要手术进行修补。 戴耳机听音乐1小时,听力下降? 很多年轻人平时都喜欢戴耳机听歌,医院耳鼻喉科曾做过实验:听力完全正常年轻人,听MP3,音量最大(一般情况会超过85分贝),一个小时后,他们的高频听力会出现暂时性阈移(暂时性听力受损)。在停止听音乐,耳朵得到休息后会恢复。 所以,劳累时不要听高分贝音乐,避免耳朵“压力加噪音”的叠加损伤。 专业医生这样保护听力: ·选择有降噪功能的头戴式耳机。 ·戴耳机听音乐,坚持“60-60-60”原则: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听不超过60分钟,外界声音最好不超过60分贝。 ·路过装修场所、建筑工地,放鞭炮时,把耳朵闷住,快速通过。 ·少去舞厅、酒吧等音乐放得比较响的场所。 ·能不用药就不用药。 ·饮食清淡,保证身体血液循环良好,营养耳神经。 ·公交车上、睡觉时不要听歌。 ·千万不要用一只耳朵听歌。 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