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症恐怖症对人恐怖005

时间:2019-2-18 9:06:4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很高兴认识你,我是Jean|案例分享

阅读此文预计需要3分钟

1来访者简介

患者为女,年龄26,高中毕业,职业为工人,不敢面对别人,甚至不敢用余光“斜眼”看别人,特别是不敢看男性,甚至是自己的丈夫,认为这是轻浮行为。也怕别人从她“斜眼”看人看出她是一个轻浮的女人,而且能看出她有“下流”的想法。但自己虽下决心不再用余光看人,但又身不由已,只好避开别人。

2既往生活史与当前生活情境

24岁时,在父母操办下和现在的丈夫结了婚,夫妻感情尚好,性生活一般。但她从来不敢面对面地看丈夫,怕他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不正派的想法来。

病人出生在一个小城市,父亲是工人,生活作风很严肃,并以此来要求患者。病人自幼性格拘谨、胆小,曾和母亲说过她的苦恼,母亲认为是眼睛的问题,医院眼科检查。

大约在年(18岁)高中二年级时,有一天在下课前无意中“斜眼”看了一个男同学。下课后,那个男同学把椅子提起来猛地摔在桌子上。当即想到对方一定发现了她“斜眼”看他,认为她作风“不正派”,因而摔椅子以表示反感。于是,便警告自己以后不再看男同学,尤其不再用“余光”看。但越想克制,越要去看。而且在面对别人尤其是男同学时,感到脸上发热,表情也不自然了,左右为难,非常自责、痛苦。上课时精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逐渐下降。下课后不敢到人多的地方去,很少和同学们讲话。

年高中毕业,大学考试落榜。不久,参加工作。仍不时地用眼的“余光”看男人,并开始发现周围的人在不点名地议论她,在她面前故意说些“脏话”,或在她旁边走过时,故意把脚步放重(意思是说她不是一个作风“规矩”的女人)。痛恨自己的眼神不由自己指挥,曾想把眼睛弄瞎,或“一死了之”。

3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病人7岁时,同学30岁左右的父亲曾对其有过性侵犯。还有一次,与一个大一些的男孩玩同样的性游戏,感到兴奋、紧张。13岁时,懂得一些男女关系和怀孕生孩子等方面的事情,勾起7岁时事件的回忆,担心自己怀孕,感到害怕、紧张、自卑。

14岁开始,对男同学有好感,喜欢听别人谈论两性的事,但是总想起7岁时做的不光彩的事,感到自卑。

一次偶然事件——“斜眼”看她喜欢的男班长,正好班长发脾气摔椅子,认为是班长对她的“轻浮”行为“反感”,能看出她是一个“轻浮女子”,从而,使“斜眼”看人事件得到强化,从此不改再用“斜眼”看人。

4既往健康与治疗史

年,曾简单地向母亲讲了她的苦恼,医院眼科检查,没有查出什么病。服中药等无效。心情郁闷。年,偶尔看到一本科普读物讲到心理疾病,便想到自己可能“心理上”有病了,即主动到当地精神病院看病。开始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后又诊断为强迫症。用过各种抗精神病药物,包括氯丙咪嗪,并接受过电休克治疗10次,都不见好。以后,虽能勉强工作,但不敢抬头看人,不敢和别人多讲话,非常苦恼。

5专家分析、评估与治疗

诊断为对人恐怖症。

在进行了关于诊断和心理治疗的常规解释以后,医生问她,仅仅一次用余光看了一下男同学,为什么就引起这么大的反应呢?而且,事情已经过去了10年,为什么情况越来越重呢?还有什么事情使她如此紧张、苦恼呢?

病人沉默了一会,突然流泪。缓慢地讲出以下经历:

大约在7岁时,有一天在大院里一个同学家里玩,当时同学不在家,只有同学的父亲在(30岁左右)。他把她抱住,搂在怀里,放在两腿中间,把她的裤子褪下,取出阴茎向她两腿中间“顶”。她那时还不懂得是怎么回事。正在此时,室外有人说话,对方即停止,把衣服穿好。以后这件事就被渐渐地忘掉了。

约在13岁前后,懂得了一些男女关系和怀孕生孩子等方面的事。不久,又听说学校里一个15岁的女生被人奸污了,还怀了孕,大家都在议论。这时突然想起她自己在7岁时的那次经历,便认为自己可能怀孕了。心里很害怕,老想用什么方法证实一下,但不敢向家人讲。经常为此事感到心理紧张。过了一段时期,忘了听谁说的,说6岁以前不可能怀孕。回忆当时自己已经7岁,还有怀孕的可能,便经常偷偷地和别人比肚子。后来发现肚子没有膨大,又找书来看,知道怀孕不可能持续这么多年,这才放下心来。但仍然认为7岁时曾有过“流氓”行为,并为此感到羞耻。

从14岁开始,对男同学有好感,喜欢听别人谈论两性的事。有时想和班上某个男同学要好,想接近,但不敢。心里老想起7岁时就做了不光彩的事,感到自卑。就在这样的心情下,在年的一天看了那个男同学一眼;对方猛摔椅子,肯定是看出了她在用“斜眼”看他——这是不正派女人的轻浮行为。那个男同学当时是班长,她对他有好感,但从不敢正面看他,仅用余光看了他一下,没想到他反应如此强烈。

医生再一次告诉她,她患的不是精神分裂症,而是恐人症,是心理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可以治好,但要和医生合作,对医生的解释要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来共同讨论。逐渐停用一切药物。

嘱咐病人把患病经过和生活经历写成书面材料。

一周后第2次会见。病人情况无改进,见面时仍低头不敢面对医生。医生问她,用余光看别人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人人都有过,谁也不会注意,她为什么这么重视呢?病人说,她出生在一个小城市里,父亲是工人,生活作风很严肃。她自幼性格拘谨,胆小。记得小时候听大人们议论说斜眼看人是下流女人做的事,是“调情”的举动。这给她印象很深。这些年来,果然发现别人对她用余光看人都非常鄙视,不点名地辱骂她。自己下决心不再用余光看人,但已不由自主,只好避开别人。

医生向她解释用余光看人是正常的,任何人都有,别人不会注意到的。而且,这也不是什么“下流”行为。病人不同意医生的意见。她说,别人在她走过时,不是皱眉就是咳嗽或做出鄙视的表情,表示对她的厌恶,怎么能说别人不注意呢?

医生问她,如果设法证明别人确实看不出她用余光看人,她的心情是否会好些?病人承认。但又说这是不可能的,别人肯定看得出来,不然,他们怎么会做出那些厌恶的表情呢?

医生鼓励她向别人调查,用事实来检验她的推测是否真实。病人表示不敢调查,并说即使问别人,他们也不会说真话的。

在医生的鼓励督促下,病人答应回去试着问问。

10天后第3次会见。病人照医生嘱咐写了关于生活经历的书面材料。并补充说,她24岁时,在父母介绍的操办下和现在的丈夫结了婚。婚后夫妻感情尚好,性生活一般。但她从来不敢面对面地看丈夫,怕他从她的眼神里看出不正派的想法来。

病人情况无大改变,反复倾诉她怕见人的苦恼,希望医生告诉她怎样才能克制住自己不再用余看人。她说,自幼就很爱“面子”,不希望别人说她不好,尤其在男女关系方面。

医生向她解释并进行了讨论,指出人到青春期对异性产生好感并有一些性幻想都是正常现象,不是什么错误。病人承认医生讲的有道理。但又说,她现在对这一点已经明白了,而且已经结了婚,但病仍然不见好。医生向她提了一个新问题:据她回忆,在她7岁时,曾受到同学父亲的猥亵行为的侵犯。她是被迫的,不应看做是她的“流氓”行为,为什么老是归罪于自己、谴责自己呢?是否还有其他秘密呢?病人长时间不答复。最后断断续续地讲出又一次性经历:7岁时的那次经历,当时虽有些怕,但回想也觉得有趣。过了不久,和一个比她小一些的男孩玩,双方照样子试了一下,感到紧张、兴奋,但又怕被人发现。以后就没敢再试。这些事以后都渐渐地谈忘了,直到13岁才猛然回忆起来,认为那时可能怀孕了。

医生夸奖她的合作态度,并答应为她保密。并指出那些幼年不懂事时的性游戏行为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坏事,许多孩子都有过,不应当用成年人的道德标准来指责自己,也根本不可能怀孕。把儿童时期的性游戏当做大事来谴责自己,说明她心理发育不成熟。虽然她已经27岁了,而且已经结婚,但在这个问题上,她的心理年龄不过相当于刚达青春期的水平。请她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并做调查。

病人表示愿意思考,但对向别人调查询问仍感到为难。医生再一次强调用调查结果来纠正自己错误判断的重要性。

半个月后第4次会见。病人说,这些天来,她鼓起勇气询问了20多个人,包括男性、女性、老年人和中年人,没有一个人发现她用余光看人。而且有人还说,他们也常用余光看人,别人是不会发现的。病人承认她以前的想法已开始动摇,初步相信别人可能不会发现她的眼神活动。认识到这些以后,心理感到平静多了,敢一个人上街买东西了。自己也觉得奇怪,在她面前不点名地议论她或做出鄙视表情的人也少多了。

病人又回忆起在男同学摔椅子的事发生以前,她就常想和男同学“亲热”的事。摔椅子的事发生以后,便推想那男同学一定看出她在调情,也看出她心里有想和男人“搞对象”的念头。7岁时的经历随之又浮现出来,并认为别人一定看出她是一个“不规矩”的女孩。这一下“名声坏了”,越来越怕见人。以后从别人的谈话、举动中看出来,大家都在鄙视她。

病人说,通过调查,认识到别人不可能看出她用余光看人的行动,心情好多了,自感病好了60%。但对于医生为什么说她是自己想用余光看人还不能理解,因为她一直在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去看。

医生指出,想看是她少年时的愿望。青春期开始,对男同学有了模糊的好感,不愿面对面直视男同学,偶尔用余光看一下,是正常的,也是自愿的。但由于自己的个性和所受的教育,又听到有人传说斜眼看人是不正派女人的调情行为,因而对自己这种行为不能容忍,遂形成冲突和恶性循环。如果不把这种行动看成是坏事,任其自然,不必克制,也就不引起自己注意了。

病人承认有新的认识。一周后第5次会见。病人说,她在一周内询问调查了30多个人。自称调查得越多,胆子也越大。在被调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曾注意到她在用余光看人,更没有看到她表情如何。当她问一个老年人是否看出她在想什么时,老人笑了,问她:“姑娘,你可能有病吧?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呢?”病人承认以前是自己“过敏”和“多疑”了。

病人说,几天来她仔细思考了医生的讲话、讨论和分析,并写了书面体会。其中写道:“……我现在觉得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一下自己。我有强烈的不愿用余光看人的一面,认为那样做是低级下流的;但在自己心灵深处又有想这样看人的一面,想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喜欢。一方面想看,一方面又控制自己。这一对矛盾也是我得病的根源……为什么想看呢?现在明白了,那是对性的好奇、兴趣和幻想等在起作用,但这些又是我的自尊心所不允许的。以后就越来越多疑,认定周围的人都知道我是一个不正派的女人。经过调查我明白了,我认为别人议论我等等都是自己瞎想出来的,那种顽固地促使我用余光看人的盲目力量来自幼年,也认识到没有必要再那么苛责自己幼年的幼稚行为了。我的心情越来越轻松。虽然现在仍偶尔用余光看人,但已不再害怕,也越来越少,几乎不引起我的注意了。”

结束治疗时,医生嘱咐她继续调查,并经常想到自己已经是成年人了,不应把幼年时做的事看得那么严重,要理性地看待一切。

3个月后,病人来信说,她一切都好,自己认为已没有必要再调查了。

后记

作者想说的话

不论你是心师,还是被同样问题困扰的“患者”,希望能给有需要的人带来帮助和思考。

愿此时的你心安、身安!

你好,我是Jean

愿能给你温暖与力量!

欢迎







































白癜风假期不白过
白癜风最好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d/73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