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与孩子成长漫谈

时间:2019-7-27 19:42:31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摘选自阳阳妈妈的论文《论家风的影响力》

一、引子

午后的公交车上后门边,站着一位六十多岁的老奶奶,手里提着书包,旁边跟着一小姑娘,看样子是刚接孙女放学回家,小姑娘长相甜美,穿着也很时髦,公交到站后门打开了,不段有人上下车,这时公交车上所有人都听到一段让人侧目的对话,奶奶说:“妞妞,往边上站站,等会开门打着你怎么办?”,小姑娘说:“我就想站在这,关你什么事,你管的着吗?我爸我妈都不管我!”,公交车一路前行,但是这位奶奶没有再说话......

年8月下旬某一天,女乘客小王从济南西站上车时,发现自己的座位被一陌生男子占了,于是便和该男子说明情况,但是对方却迟迟不愿意起身。僵持不下,后来小王十分委屈得向列车长反映此情况,可是该男子的态度十分的顽劣,依旧不肯起身,并要求小王去坐他的位置,如果不愿意就自己站着,或者去餐车坐!而且据网上的爆料称,该男子为“孙某”,三十二岁左右,山东人,目前还在读博士,一个“博士”,素质如此的不堪!

二、好家风与坏家风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大学》里对于修身、齐家有大篇幅的描写,古之圣贤皆注重修身齐家。当我们抱怨熊孩子满街跑,社会上各种道德伦理沦丧时,我们的社会怎么了?但是当我们看到今天很多父母,只要孩子学习成绩优异,家长就很满足了,至于品行基本会被自动忽略,答案呼之欲出。

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能让孩子启迪智慧、修养德行?

我们先看陶母责子的故事:尝以一坩鲊饷母。母封鲊付吏,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选自《世说新语》。从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陶母对儿子陶侃生活作风,对儿子立身处世有着非常深刻的教诲。后来的陶侃平定陈敏、杜弢、张昌起义,又作为联军主帅平定了苏峻之乱,为稳定东晋政权,立下赫赫战功;他治下的荆州,史称“路不拾遗”。他精勤于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所称道。在后将军郭默擅自杀害刘胤后,即率兵征讨,不费一兵一卒就擒获郭默父子,因而名震敌国。唐德宗时,陶侃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反观明朝大学士严嵩,嘉靖年间内阁首辅,与其子严世蕃狼狈为奸、弄权祸国、民不聊生、残害忠良以饱私欲,最终落得家破人亡、晚景凄凉的悲惨下场。严嵩中年得子,故对独子严世蕃十分溺爱,从不注重品德教育。随着严嵩平步青云,其子严世蕃承父恩荫,官至工部左侍郎,无恶不作。最终,严世蕃获罪被斩,严嵩也被抄没家产,削官还乡,乞讨度余生

从上面两则故事,可以看出家教首在德育,立世以德为先,父母应以身作则,给予孩子言传身教的生活作风。这也就是我们说的家风,家风又叫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说到家风我们就不得不提家训,家训是指家庭对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教诲。家训是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人的教养、原则都有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家训在中国形成已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都有良好的作用。家训有多种表现形式,有世代相传形成的装订成册的家训,如《颜氏家训》《钱氏家训》,有散文格言,如《诫子书》,有家书,如王阳明家书《示宪儿》、《曾国藩家书》等。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可以说,曾国藩一生的道德学问,以及为人处世之法,全在家书之中:

1、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恋。

起床要早,天色刚亮就赶紧起身,醒了以后不赖床。这对有拖延症或是懒惰的人来说,是极有必要的。

2、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

这是曾国藩送别曾国荃时候的一句诗,是为的就是告诫自己的兄弟在烽火连天的岁月,也不要忘记保持一颗冷静的心去读书,修身养性。

3、既往不恋,当下不杂,未来不迎。

一件事,就算再美好,一旦没有结果,就不要再纠缠,久了你会累;一件物,就算再留念,如果你留不住,就要适时放手,久了你会心碎。有时,放弃是另一种坚持,你错失了夏花绚烂,必将会走进秋叶静羌。

4、与多疑人共事,事必不成。与好利人共事,己必受累。

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5、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将利益与他人共享,他人心存感激,就不会背叛你,所以说“轻财足以聚人”。律己甚严,使他人心生敬意,自然就肯服从你了。欲得人才而善用之,首先要有容人的雅量。凡事带头去做,才足以领导他人。

6、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只有天下最诚实的才能胜天下最虚伪的,只有天下最笨拙的才能胜天下最灵巧的。所以,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的工作,怀有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最终肯定会有所作为的。

7、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曾国藩对于勤和俭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一个家能够保持兴盛发达,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要学会勤俭过日子,富的时候不骄傲,贫的时候不气馁,由俭来打理自己的生活。

8、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

多躁者必无沉毅之识,多畏者必无踔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质实之心,性格急躁的人一定没有成熟稳重的见识,怕这怕那得人一定不会有卓越的远见,欲望过多的人一定没有慷慨大方的操守,喜欢侃侃而谈的人一定缺少实事求是地精神。

下面我们再看《钱氏家训》:

“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

内外门闾整洁,尊卑次序谨严。

父母伯叔孝敬欢愉。

妯娌弟兄和睦友爱。

祖宗虽远,祭祀宜诚。

子孙虽愚,诗书须读。

娶媳求淑女,勿计妆奁。

嫁女择佳婿,勿慕富贵。

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

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

勤俭为本,自必丰亨,

忠厚传家,乃能长久。“

这就是“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钱氏家训》之家庭篇。

“欲造优美只家庭,须立良好至规则”意思是建设幸福的家庭,首先要有良好的家风,而良好的家风要从细节做起,而细节要从家长做起,且持之以恒,一以贯之。

所以有家训规则约束和家族一起一以贯之的执行,慢慢形成了属于这个家族特有的为人处世,特有的气质我们称之为家风。

三、建设良好家风的现实意义

孩子不是与生俱来拥有某种能力,学习无疑是最好的途径。孩子人生之初朝夕相处的父母,所以父母是孩子最直观的老师,孩子最快的学习渠道就是眼睛,孩子在模仿中成长,对孩子品格和道德形成的影响最大的时期就是孩子的童年,学校更适合承担的是知识技能教育。而孩子走上社会自己的内在品质早已成型了。

孩子在正直的父母身上学到了正直,在节俭的父母身上学到了节俭,在勤劳的父母身上学到了勤劳,在善良的父母身上学到了善良,在邪恶的父母身上学到了邪恶,在贪婪的父母什么学到了贪婪。因此我们说如果孩子是一颗小树苗,那么家庭教育是根,学校和社会教育是树干和树叶。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良好的家风又是家庭教育的核心。

年1月1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

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均对领导干部的家风问题提出了要求,将家风建设提到制度高度。

年12月12日,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盛赞代表们的事迹“温暖了人心,诠释了文明,传播了正能量,为全社会树立了榜样”,充满感情地“点赞”他们“都是好样的”!

年3月5日,习近平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询问上海奉贤区“奉贤”之含义,肯定家风、村风与民风建设。

习近平对好家风的重视,始终如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阳阳妈妈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湖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d/769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