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ldquo领导突然你rdquo

时间:2021-4-15 17:49:2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本文由「新周刊」授权转载

ID:nw-wkly

作者:詹腾宇

GGV有话说:

99%的都市青年都讨厌上班。

——好吧,虽然数据是我编的,但职业倦怠确实是一个绕不过的话题。

许多人的常态是:每天起床都哭着喊着不想上班,看看花呗账单又立刻滚去工作。

摸鱼、抑郁、过劳、接锅……

当上班沦为谋生工具,完全谈不上自我价值,我们就患上了一堆职场病。

今天GGViw给你带来中国职场的十大病菌,它们正在逐渐入侵白领们,让格子间变成炼狱。

我们想知道,阿兰·德波顿所描述的理想工作状态:「有尊严地感到疲惫」,真的存在吗?

古有浑水摸鱼捞利益,今有无水摸鱼求嗨皮。上班什么都干,就是不工作。

一件事被反感,大都因为它没了该有的模样。

当工作与兴趣、理想、愿景、生活都无关,自我实现、价值创造无从谈起,只为了挣钱糊口不闲着,没有被赋予必要的意义和趣味,上班当然就与「正事」无关。

公司角度的所谓「正事」是可为公司增值之事,是对得起员工身价之事,是一名员工应该克服惰性、争分夺秒去完成之事。

但当一个人笃定认为公司或自己根本无值可增,身价被公司强行压低,不想如机器般麻木劳碌,只想消磨时光、不扛不忙、到点下班时,摸鱼成了唯一合理的生存方式。

在工作这场长达每天八小时、一次持续五天的循环战役中,耳机隔世、微博上班、带薪发呆、在职走神,与时间对抗,跟无趣开怼,和命运嘻哈,跟严肃认真说拜拜,让放任自流成为习惯,是为「摸鱼成性」。

工作,即以有效劳动产生价值换取相应报酬。这绝不是件轻松的事「胸无大志的摸鱼老手除外」,但也不该那么沉重。

目前职场上已出现越来越多的致郁因素:年龄,性别,观念;市场结构重组,新兴职业冒头,社会环境更迭。生活和职场的双重压力,样样戳,时时戳,每一个年龄、性别和岗位,都并非安全无忧。

高龄「35岁以上」员工可能被当成企业累赘,被盘算着淘汰掉;

婚龄女员工可能被怀疑「随时会怀孕,随时生二胎」而在招聘中倍受歧视,导致许多女性在简历中得写明「已育,无二胎计划」;

新人约等于被排挤的茶水工和背锅侠,试用期约等于低价试工……

创业老板一边画大饼一边愁生计,创业员工一边看大饼一边愁兑现。

公司要效益,员工要权益。

两者相冲,声大为赢——通常是公司胜出,员工多吃哑巴亏。

对有职场抑郁的人来说,快乐工作是什么?能吃饱肚子吗?能不受歧视吗?能不被淘汰吗?有等来诺言兑现的一天吗?

期待快乐但永远与快乐无缘,忍受一切但忍不来好结局,时刻紧绷但随时会被击垮——当工作从改善生活的可能,变成毁灭生活的理由,叫人怎能不抑郁!

有一类员工,坚定反摸鱼。

他们非常符合AI时代的基础岗位要求,堪称「当代人形机器人」:

绝对服从,绝对付出,绝少反感,绝无抱怨,默默地产出,不奢求回报,不计较工作时长。他们被设定好了「努力就有希望,过劳才能升级」的「肝工作」信念。反正氪金是不可能氪金的,唯有埋头劳动方可安心。

过劳是他们的信仰:,白加黑,以司为家最光荣;晒加班,晒单量,晒喜提,移动才是真办公。这种人被丢到与世隔绝的大山里都会催生负罪感:咦,网络呢?信号呢?电话打进来怎么办?急事不能处理怎么活?哎哎,我不要假期,我要回去工作,工作和老板需要我!

他们笃信要在职场有所作为,所以必须向死而生,或者装作向死而生。

既要忙,也要让所有人看见。

他们唯一的额外要求是加班时晒个自拍,让全世界见证自己劳碌而憔悴的面容「但是滤镜该上还得上」,以及「我努力我骄傲,我不多说了你们能看到」的隐形膨胀。

过劳的下一步是慢性自杀,上着上着班就「上天」了。普通人进出格子间,摸鱼的耍弄格子间,传统意义上的「好员工」,则可能倒在格子间。

和摸鱼导致的「安逸肥」不同,过劳导致的病症样样致命:

无休止的加班,超负荷的工作量;

随时随地的工作,没有尽头的调整修改;

高度紧绷的神经,厌倦无力的情绪。

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接受,都会给身体带来不可逆的损伤。

最可怕的是,人会慢慢适应并接受这种强度。

情况越难就越能习以为常,还能学会解压和自嘲。从无法控制精神和记忆开始,到无法控制身体的加速衰老,从初级的眼干颈痛、加班暴肥,到致命的久坐成癌,日渐脆弱的肾和颈椎:

一旦稍有责任心或者希望干出一番事业,为公司尽力或被公司压榨,危害都是巨大的。

身体受到的伤害尚且可以留意,但内心的巨大压力和纠结情绪,即便是最亲近的人也不一定看得出来,这才是最大的健康隐患和死亡宣告——

「哎,他不是一直都好好的吗?为什么会突然走了呢?」

人在格间坐,锅从四方来。锅不在重,砸到就行;手不在稳,接到则灵。

一个公司不可能不犯错,一旦犯错就有锅,一旦有锅就要找人接,一旦考虑找谁接,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总是你?

接锅症患者通常同时具备两个毛病:太善于自省,又太拙于争辩。

很好,这锅不给你给谁呢?经常被强行背锅的人,面相必然招黑,五官写满「我的错我的错」,只会接不会甩,职业生涯也可能受此影响而停滞不前。

还有因为事情做得多而习惯性接锅的。锅不由分说地来,无论怎么争辩、向谁争辩,都像与空气对话,被一句话噎死:「这事儿不是你负责的么?你为什么事先没想到呢?」

锅是有层级的,分管领导不作为,大领导砸下来,你被拖出来挡枪,当然比被分管领导直接怼要痛得多。

甩锅的不是傻子,知道谁不反抗或难以反抗,甩得干净还没人追责。

如果频频接锅成仁,不如考虑换个「战场」。

太过于强调职场人际关系是种病,这会导致「明明职场塑料同事情,偏偏假装欢乐扮合群」。

职场里有喜欢强行组织团建的领导,有喜欢打哈哈做和事佬的员工,还有一种「我很能处理同事关系,很有领导力,大家都喜欢我」的集体幻觉。

职场并非交友频道,而是一个各司其职、各施所长、协同合作的平台。私人关系好,只是干好工作的要素之一,把个人情感带到工作里本就不职业,但偏偏就有人混淆。

要知道,职场存在着产品和运营、编辑和美编、文案和设计、领导和下属、竞争的同事、甲方和乙方、乙方和丙方等诸多天敌,哪容得下你过家家般的孩童脾气。

此外,能力平庸又喜欢做老好人的「小白兔员工」受到越来越多的警惕。

「小白兔员工」扎堆,会让公司陷入创造力和进取心的双重停滞。

能力强、个性足、不那么合群的人会愤而选择离开,剩下一堆假合群的「小白兔」抱团取暖——或者叫抱团沉沦。

太多假合群的平庸员工看似营造了和谐气氛,实际上影响并产生了容不下正常物种的「死海效应」,落得个艰难存活、虽生实死的结局。

很多人因为工作不顺、升迁困难、同事关系差,天天怀疑被人算计、遭到不公压迫,「总有刁民想害朕」可不是天子才有的想法。

「我得罪了谁,谁又得罪我,我想屏蔽谁,谁屏蔽了我,我在打听谁,谁在议论我,我想无视谁,谁无视了我…」这种强烈的不安定感让人无法安心于工作,卷入无效社交和自我怀疑之中,过得紧张兮兮,惶恐不堪,这是自闭型幻想。

另一种情况,则是「为什么这件事不经过我的同意,为什么这个工作不让我参与,为什么不问我意见,为什么可以动我的蛋糕」…

对任何事情都持居高临下的批判意见,对任何忽略都充满怨念,这是自大型妄想。

小职场是浓缩版的大社会,既现实无比又充满了各种问题,并不存在理想化的、干净无污的情况。

所谓妄想,只不过是职场人士在无力对抗阴暗面时的多疑和愤懑罢了。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d/9823.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