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疫情隔离期间如何调节心情

时间:2021-8-1 11:36:3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比较好 http://pf.39.net/bdfyy/

  今年冬季期间,面对疫情反弹,隔离人们除了对疫情扩散的担忧、恐惧,还有因为自己轻信他人而被动导致隔离、因为自己导致他人隔离而自责、或被他人责怪。很多人因为隔离导致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被迫中断;药物及生活用品购买受到影响,这一系列问题堆积在一起,很多人内心无法接受、无法适应。

  不少隔离人员出现心烦、紧张、焦虑、愤怒等心理不适症状;还有的出现心慌、失眠、精神不振。这些都是在面对外界突如其来的巨大压力时,人体出于自我保护而产生的一种应激反应,可表现短暂的心理、行为、生理、认知方面反应,又称心身反应。这些反应有波动,有间歇,经过个体的自我调整,随着时间的延续、疫情控制,这些症状大多能得到减轻。适度的应激有利于保护我们远离危险。

  一、隔离引起的应激状态下常见以下反应:

  1.心理反应:

  (1)焦虑多疑,惶恐不安。隔离后特别   (2)恐惧害怕。由于对疾病的恐慌,加上网上各种谣言,出现过度担心等行为及想法。

  (3)愤怒暴躁、冲动激惹。在隔离压力下变得极度敏感,因一点小事就急躁、发脾气,甚至出现冲动行为等。

  (4)抑郁悲伤。每天都十分疲劳、精神不振,什么都不想做,也很难集中注意力去思考。

  (5)孤独寂寞。由于疫情可能导致自己孤身一人在异乡隔离,感到孤独寂寞。

  (6)盲目乐观。多见比较固执的人,尤其老年人比较多见,不听亲人或管控人员劝说。抱有“疫情很遥远,不会有危险”“我抵抗力强,不可能感染”的错误想法,更有甚者认为事不关己、不做防护。

  2.行为反应:

  应激状态下出现过度的防护、过度的保护性措施,如回避、退缩、麻木。或者许多人压抑的情绪不能释放,可能导致一些冲动的、不理智的行为,如自残、暴力等行为。也有人采取吸烟、饮酒或有网络成瘾等不良行为来缓解压力。

  3.生理反应:

  身体是情绪的记事本,忠实地记载着一切,就像世界心理卫生组织指出的那样,70%以上的人会以攻击自己身体器官的方式来消化已有的情绪。而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是重灾区。应激状态时,由心理的焦虑而引发的躯体症状表现,如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食欲不振、心慌、胸闷、头晕、头痛等。

  4.认知反应: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决策能力下降,判断力下降,优柔寡断。认知评价出现偏差:我太倒霉、为什么是我、老天不公平、仇视社会等。

  提醒大家:

  过度焦虑、恐慌会降低自身免疫力,不仅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心理健康,要及时调整情绪。

  二、如果有不良情绪,隔离人员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调节情志:

  1.调整心态,调整认知

  (1)要学会接纳这些情绪。出现恐惧、担心、焦虑的情绪是一种非常正常的现象。当遇到这种突如其来的隔离生活时,从生物学本能上来讲,人难免恐惧、紧张,无论是谁在这样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感到有压力,这是很自然的。

  (2)了解隔离的意义,认识到隔离是疫情防控所需,目前疫情的变化是在掌控之中,要   2.”五个一“心理自我调适法

  (1)生活有一定规律。调整良好生活习惯和状态,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别是要保证规律的饮食和睡眠作息规律,对心理健康有益。

  (2)学会一种表达。不良情绪需要宣泄的渠道,以免蓄积的不良情绪对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可以通过文字把情绪写在纸上,然后把纸撕碎扔到垃圾桶里。唱歌、大喊,甚至必要的时候一个人大哭一场。找你认为适合你的、安全的方式,宣泄内心的紧张、愤怒和不安,千万不要认为哭泣是懦弱的表现,流泪本身就是情绪的宣泄和放松,有益于心理健康的维护。

  (3)找到一种支持。与亲人朋友沟通、倾诉,释放压力。隔离的是空间而不是联系。在隔离期间,人们多会感到孤立无援,这时需要多与朋友交流,相互鼓励,沟通感情,加强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没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通过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联系。

  (4)学会一种放松。就是转移注意力,达到放松心情的作用。做平时想做而没时间做的喜欢的事情;做一些平时使自己感到愉悦的事情,像看书、听音乐、追剧、学习一项新技能等。

  (5)坚持一项锻炼。运动是非常好的缓解紧张压力的方式。心情烦躁时,做自己喜欢的室内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等这种舒缓的运动可达到疏通经络、吐故纳新、扶助正气的目的,还可以放松神经、改善心情。如果不明白就上网上找视频学习或其他自己喜欢的运动。

  三、呼吸调节法

  1.用一个舒适的姿势坐或平躺在床上,用鼻子缓慢吸气,默数1、2、3、4(秒),直到无法再吸入为止。

  2.屏住呼吸3-4秒钟。

  3.再用嘴巴缓慢地把气体呼出,默数1、2、3、4(秒)。在呼气时心中暗示所有的烦恼压力随着污浊的废气都被呼出了,身体在慢慢地变轻松。

  以上动作重复3-5次就可以体会到放松的效果。可以每天早晨醒来后起床前,晚上入睡前进行练习,每次练习时长10分钟左右。

  四、六字诀

  运用中医心理调节方法来调节心情。要知道中医不但可以抗击疫情,也有很多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调整心理健康。

  中医学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深厚的心理学理论及诊治技术。《黄帝内经》提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简单地说就是如果减少或调整可能引起内心不安和骚动的外界刺激,保持内心的淡定与心灵的平静就不会得病,也就是要做到心灵的健康整个身体才会健康。人不可能没有情志变化,关键是要保持一个动态的平衡,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是我们养生及防病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六字诀是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的吐纳调息法。它是通过呬(si)、呵(hē)、呼(hū)、嘘(xū)、吹(chuī)、嘻(xī)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促进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

  根据中医五行学说春天主木,肝属木,春季宜养肝;同时因为疫情压力很多人脾气大,多是肝火太旺盛,所以春季可以练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肝开窍于目,作嘘字功时,工夫稍长,则眼可能有气感。初时发胀,有的人感到刺痛、流泪,拇指感到麻胀。慢慢地眼睛明亮,视力会逐渐提高。

  1.预备式。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2.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五、穴位按摩放松法

  下面介绍中医对缓解焦虑紧张有益的三个穴位:

  1.太阳穴

  位置: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作用:缓解疲劳、振奋精神、舒缓头痛。

  按摩方法: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30-50次。

  2.劳宫穴

  位置:手掌心,第2、3掌骨之间,握拳屈指时中指尖处。

  作用:缓解恐惧紧张、镇静安神。

  按摩方法:可每天不拘次数地点按,每次约2分钟。

  3.内关穴

  位置: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作用:有效缓解由于过渡紧张引起的心慌、恶心等症状,并有效缓解失眠。

  按摩方法: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摩30-50次。

  六、中药浴足法

  具体用法是先把30克左右艾叶放入纱布袋包好并捆紧,放到锅里加水,先用大火煮开,然后小火煮5至10分钟,取汁即可。将药汁兑在温度在40℃或50℃的热水里;如果比较忙,直接把足浴包放在热水中,等水稍微不烫的时候,然后泡上十几分钟,不超过半个小时就可以了。中药浴足法即能祛除秽浊之气,又能放松紧张的神经,睡前30分钟浴足还可以有效缓解失眠。

  七、食物解压疗法

  建议三餐营养平衡,在保证食物多样的基础上,每日适当增加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如富含维生素B3(烟酸)、维生素B6、叶酸、维生素B12的食物。多吃新鲜蔬果、坚果等。四种B族维生素是大脑神经递质的润滑剂,如果没有足够必需的B族维生素,大脑会产生让人烦躁的化学物质。

个人简历CurriculumVitae

  李光英,日本精神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神志病学后备学术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项目《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项目组专家,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神志病疏肝理气调神疗法研究室主任。吉林省科技厅课题评审专家、吉林省食品药品技术评审专家。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分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双心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吉林省睡眠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神志病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精神疾病委员会委员。在SCI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十篇;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主持及参加国家级、省级科研课题十几项。荣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对多种心理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及心理治疗有丰富的经验。熟练运用认知行为、森田等多种心理疗法,对各类神经症的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多次参加吉林省电视台、广播等心理健康节目。

  擅长中医药治疗焦虑症、抑郁症、睡眠障碍、恐惧症、躯体化障碍、各种神经症及多种情绪困扰。

  文字:脑病中心 李光英

  编辑:朱素亭

  审核:韩 雪

长医院

长医院订阅号医院动态健康科普

本部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l/10895.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