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白癜风要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80766.html 景点讲解是导游面试的核心环节,也是大家极为重视的“背导游词”部分。 下面,小编又整理了江苏(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通,连云港,徐州,淮安,盐城,泰州,宿迁、镇江)、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河南的某一个景点的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其余的省份景点导游词小编会整理陆续发出。 01 江苏省-南京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夫子庙: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南京夫子庙!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刘。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说起夫子庙,我们还得先来谈谈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秦淮河又名淮水、小江、龙藏浦,是南京文化的古老渊源。它从东水关入城,从西水关出城,流经夫子庙前的这一段长约十华里,因此被称为“十里秦淮”。从古至今,秦淮河的两岸就是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人杜牧的诗是这样说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一首诗说尽了秦淮河的繁华。解放以后,经过南京市政府的大力建设,今天的十里秦淮已成为展现江南特有风貌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夫子庙共包括孔庙、学宫、贡院三大建筑群。东晋年间,朝廷在这里兴建了学宫;宋代在东晋学宫的旧址上扩建了夫子庙;南宋又开设了科举考场——贡院。然而,夫子庙在历史上曾经五毁五建,最后一次是在年毁于侵华日军的战火,今天的夫子庙是年以后重建的。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孔庙前的广场,庙市合一是夫子庙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广场纵向为庙,横向为市,庙市合一,独具氛围。大家看到的这堵红墙称为照壁,具有罩气、遮挡、装饰的作用,是我国照壁之最。它长米,高10米,代表着南京的母亲河秦淮河全长公里,流经夫子庙前的内秦淮段全长十里。 照壁前方这个半圆形的池子为泮池,南京夫子庙是利用秦淮河的天然河道作为泮池的。古时候孔庙也叫泮宫,庙前半圆形的水池就这样被称为泮池了。古有在学府前建泮池能振兴学业之说,许多孔庙、文庙、学宫前也都驻有泮池。 西侧的这座桥叫文德桥,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相传,每年的农历11月15日晚,每当月到中天的时候,以此桥为界,月亮的影子被平分为两半,这一奇景被称为文德分月。 在这文德桥畔,广场西侧还有一座聚星亭,取“群星聚集、人才汇粹”之意。迎面这个大牌坊,是“天下文枢”坊,造型为仿古三门四柱,斗拱托顶,它的意思就是说这里是天下文化的中心。牌坊南侧有魁星阁,里面原来供奉魁星的画像,魁星是天上主宰文运之星,古代参加科举的文人士子喜欢在考试之前来此,以借文气,期盼科举夺魁。广场的北侧这个六柱三门被成为棂星门,传说呢棂星是天上主管教化的文星,取名棂星门是表示天下文人学士集学于此的意思。 穿过棂星门,就是大成门。因为孔子对中国文化做了集大成的贡献所以孔庙的大门叫做大成门,殿叫大成殿。横额“南京夫子庙”是赵朴初先生手书,直额“大成门”是我国前外交部部长姬鹏飞所提写的。门内甬道两边有孔子十二位门生中的八位(冉耕、闽损、冉求、端木赐、冉雍、宰予、言偃、仲由)的汉白玉塑像,两侧的碑廊内珍藏着赵朴初、林散之等三十位近代书法大师的墨宝。 大成殿前的这个露天平台叫做丹墀,它高1.4米,东西长21.8米,南北宽14米,围以石栏,有云头柱24根,两侧立有石灯。露台是古时候举行祭祀和歌舞的地方。露台正中是一尊孔子的铜像,前方设有铁香炉,上面刻的“至圣先师”是对孔子的尊称。铜像高4.18米,重2.37吨,是全国孔庙中最大的一尊孔子铜像。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夫子庙的主体建筑大成殿。大成殿为重檐歇山顶仿古建筑,海蓝色竖匾上有大成殿三个大字。大殿高16.2米,东西长27.3米,进深为20.9米,在屋顶正脊上有二龙戏珠砖雕,在国内同类型建筑中也属首创之作,雕刻十分精美。 大成殿是用于祭祀孔子的地方。如入大成殿,殿中央成列着国内最大的孔子画像,这幅孔子巨幅画像,它高6.5米,宽3.15米,是现代画家王宏喜先生按照唐代吴道子的画本绘制完成的。画像上方的三块匾额分别是由康熙、乾隆和光绪三位皇帝亲笔书写的。画像下方有孔子神像和排位,两侧立有四尊汉白玉雕像,他们是孔子的门生——曾参、颜回、孔子的孙子孔汲,再传弟子孟子,这四位被尊称为四亚圣,又称四配。在这里还摆放着一些乐器,祭器,是祭祀孔子的时候所用的。两边的楹联是由乾隆皇帝题写的。 在大成殿的四周墙壁共有38幅镶嵌壁画,被称作《孔子圣迹图》,这38幅壁画是浙江的多工匠花了三年多的时间,用鸡血石,玛瑙、黄金、珠宝等名贵的材料雕刻而成的。生动描绘了孔子万世师表的光辉一生。 穿过了大成殿,殿外有复原的宋代开凿的玉兔泉古井,井畔立有一块《筹措朝考盘费碑》,记录了两江总督李鸿章,左宗棠捐助考生进京会试费用的一段历史。另一侧还有四块古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刻于南朝时期的《孔子问礼图碑》,碑心刻的画像文字记载了春秋末期奴隶制度即将瓦解之际,孔子为维护奴隶制度从鲁国到周天子所生活的洛阳寻访典章制度,向老子请教问礼的故事。这块碑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了,但是图文仍清晰可辨,是难得的珍贵文物。旁边三块是刻于元朝的《集庆孔子庙碑》、《封四氏碑》和《封至圣夫人碑》。 大成殿后是学宫的大门,明初时,这里曾为大明国子监的所在地,所以,门额上悬挂了“大明国子学”牌匾,这是由曾国藩题写的。门里还有清代乾隆年间文武双科状元秦大士题写的“东南第一学”,这些题词都显示了学宫的崇高地位。 眼前的明德堂是学宫的主体建筑。学宫是本州府最高学堂,当年只有参加院试后的童生(也就是民间俗称的秀才)才有资格进入学宫学习。明德堂是学子们在新入学的第一天行拜师礼的地方,每个月逢初一、十五学生在训导的带领下拜祭完孔子之后,集中在这里听国家的伦理道德与政策法令。在全国其他孔庙的学宫都叫明伦堂,为什么这里却叫明德堂呢?原来南宋时期这学宫的建筑在重修时,刚刚建成的大殿还差一块匾额。刚好文天祥北上抗元经过这里,大伙就请他题匾。他认为德代表的是忠信,是忠于国家,取信与民,所以把明伦堂改题成了明德堂,一直用到今天。现在的明德堂已经改名为“雅乐宫”,是演奏雅乐的地方。 在学宫的院内有两座亭,习礼亭里面摆放的是礼运钟,仰圣亭中摆放的是圣音鼓。 在明德堂的后面是新复建的尊经阁,阁为三层,歇山顶,上檐匾是女书法家萧娴题写的“尊经阁”,原先这里楼上是摆放儒家的经典书籍,楼下是教谕讲授功课的地方,现在开辟为“夫子庙民间艺术大观园”,里面展出了南京云锦、金箔、秦淮灯彩等南京当地的民间工艺。 尊经阁东原先有供奉孔子父母牌位的崇圣祠,还有一座青云楼,是供奉历代督学使的祠堂和学宫秀才阅览经书的地方,现已该为他用。阁后有一座小山,名叫卫山,山上的亭子叫敬一亭,是原先文人举子们登高览胜的地方,现在成为了供游客驻足、休憩的场所。 各位游客,白天的夫子庙繁华热闹,而晚上的夫子庙更是流光溢彩!早在南北朝时,秦淮河上就有金陵灯会,明朝时更是达到了顶峰,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可谓天下一绝。今天的夫子庙沿袭了“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隔窗”的徽派建筑风格,游客来到这里,不仅能够领略传统文化;还能品尝独具风味秦淮风味小吃;探寻秦淮八艳的传奇故事;乘上秦淮画舫饱览两岸风光;或者去探寻乌衣巷、王谢古居、李香君故居、桃叶渡的名人遗踪,都是赏心乐事。接下来,给大家2个小时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会在停车场恭候各位,谢谢。 02 江苏省-苏州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拙政园: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苏州。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小葛。在接下来的旅程中将由我和大家共同度过,在游览的过程中,希望各位能积极配合我的工作,我也会尽全力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此小贾先谢过各位了。 我们今天要游览的景点是苏州园林,提到它呢我想问一个问题:苏州园林是园林吗?大家会想:如果苏州园林不是园林,那我们去哪游玩啊?各位其实啊,苏州园林真不是园林,它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是一个统称,主要以私家园林为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吴国。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现保存完整的有六十多处。在年,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和环秀山庄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好了游客朋友们,现在呢我们就来到了拙政园。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合称为我国“四大名园”,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始建于年,据传它的建造者王献臣在建园之初,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近乎自然风景的园林。王献臣死后,他的儿子一夜豪赌,将园输给了他人。各位从园门进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东花园。入园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东花园的主厅“兰雪堂”。“兰雪”二字出自李白的诗句“春风洒兰雪”,厅堂中间屏门上有一幅漆雕画,是拙政园的全景图。大家请看,拙政园分为三个部分:东部,曾取名为“归园田居”,以田园风光为主;中部,称为“复园”,以池岛假山取胜,也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西部,称为“补园”,以清代建筑为主。整个院子没有明显的中轴线,也不对称,但错落有致,近乎自然,是苏州园林中布局最为精巧的一座。 各位走出了兰雪堂,迎面而来的是一组太湖石假山。这块名为“缀云峰”的假山高耸在绿树竹荫中,与西侧形状怪异的石峰并立,叫做“联壁”。走到这里我们可能都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大观园进门处的假山,是不是和这座假山极为相似。 游客朋友们走出了东花园,我们便来到了中园。中园是拙政园的主体部分和精华所在。总体布局以水池为中心,四周分布着高低错落的建筑物。从东面看,一山高过一山;从南面看,一山连接一山;从西面看,一山压倒众山,体现了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意境。各位请跟我走,我们面前的这座亭子叫作“悟竹幽居”。此亭俗称“月到风来亭”。是一座方亭,4个圆洞门使人联想到十五的月亮。站在其中向外看,犹如四个巨大的镜框镶嵌着苏州园林一年四季的风光。亭内有文征明的书额和对联:“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 看过了东园田园风光,欣赏过了中园的池岛假山胜景,最后我们来到了西园。西花园的主体建筑“卅(sa)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是鸳鸯厅结构。从外面看是一个屋顶,里面是四个屋面;从里面看是一个大厅,南北分为两个客厅,北面客厅是夏天盛凉用的,南面客厅是冬天取暖用的。 游客朋友们,接下来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咱们30分钟后集合,谢谢大家! 03 江苏省-无锡 (上下滑动查看完整内容) 灵山胜境风景区: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灵山胜境。灵山胜境是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相结合的国家首批AAAA级景区。这里三山怀抱,南面太湖,湖山清净,气势恢弘。年开园以来,共接待近0万海内外游客,荣获全国旅游知名景点称号和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灵山大照壁,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认为灵山胜境与太湖相互辉映,就像佛教中的琉璃世界。因此题写了“湖光万顷净琉璃”的诗句,灵山胜境是在赵朴老鼎力支持下建成的,赵朴老多次到灵山视察,与灵山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照壁的北立面,是赵朴老题的《小灵山》一诗――“昔游天竺访灵鹫,叹息空荒忆法华。不意鹫峰飞到此,天花烂漫散吾家。”年赵朴老考察灵山胜境,看到灵山大佛庄严慈祥,香火鼎盛,欣然提笔写下了这首诗,意思是说:我曾去过印度灵鹫山,那里原是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的地方,现在一片空荒,令人叹息,在小灵山看到了法脉兴旺盛景,重现灵鹫峰当日的盛况,就像灵鹫飞来一样啊。这表明朴老对灵山的赞许,希望灵山能成为新时期的佛教圣地、世界佛教文化中心。 小灵山就是大佛身后的这座山。根据地方史记载,唐代时,当地有位杭恽将军,他曾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立下汉马功劳。在他告老还乡时,李世民把这块地方赏赐给他,于是杭恽将军邀请与他私交甚好的玄奘法师到此做客,玄奘看到我们这的山形与古印度佛祖说法处灵鹫峰十分相似,便赐名“小灵山”。并命大弟子窥基和尚在此开法,遂建小灵山刹,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多年了,可见灵山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 前面我们要走过的这五座桥称为“五明桥”。佛教把人类文明分为五类。分别为:声明(语言学)、因明(逻辑学)、内明(哲学)、医方明(医学)和工巧明(应用科学)。要广学五明,这样才能更好的为众生服务。现在我们过“五明桥”,通过不断的提升自己达到文明大道更高境界。 过了五明桥,就到了灵山胜境的大门口,这座门楼气势宏伟,集徽式建筑、皇家建筑、藏式建筑之风格于一体。门上悬挂“灵山胜境”匾额为前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题写。 现在欢迎各位游客进入灵山胜境。请大家拿出门票,刷票入园,门票特别附有一张灵山大佛景区的吉祥明信片,大家游览时可填写邮寄给亲朋好友,把灵山的美景、大佛的祝福寄给家人、朋友和曾经祝福关心过你的人。 已经入园的朋友请回头往上看,大家猜一猜,门楼背面这块匾额上题的是什么字呢?这是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题写的梵文体“灵山胜境”。回过头,两侧不远处是洗心池,大家可能都熟悉一首禅诗“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擦拭,莫使染尘埃”。洗心池寓意就是让我们要时时洗心反省,清净心灵,除却在尘世中沾染的尘垢,放下心中一切执着,恢复清静纯正的自然本心,这样才能更深刻感受和体味人生的美景、意境和真谛。 现在大家跟我一起继续往前在,前面的圣坛就是佛足坛,相传佛祖涅盘前为弟子留下双足印,称为“两足尊”,是佛教徒千百年一直供奉的圣迹,唐玄奘法师到古印度取经时将其临摹带回我国,我们可以看到佛足足底平满,五趾齐平。佛祖一生传教50年,足迹遍布南亚大大小小的国家,直到涅盘,佛足印就是佛祖脚踏实地、精进不止精神的象征。现在让我们沿着佛祖的足迹,了解这样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和他创立的渊源流长的佛教思想。 前方我们看到的是宏伟精致,具有佛教内涵的石牌楼称为五智门。佛教认为人们通过修行,不断提升五明,最终可达到五智圆满的境界。牌楼上两面雕刻了佛教的“六度”,就是修行的六种主要方法和原则。正面是“布施”“持戒”“忍辱”,后面是“精进”“禅定”“般若”,“布施”,就是给与,无私地不求回报的给与别人。佛教把布施分为:财施、法施和无畏施。财施很好理解,就是施与财物给需要的人,法施就是把正确的道理告诉他人。无畏施就是给与他人勇敢和自信。“持戒”就是守法,遵守法律法规、行为规范、社会公德。修行者要持五种最基本的戒律:不杀生,不妄语、不邪淫、不偷盗、不饮酒。佛教以戒为师,我们讲以法治国。“忍辱”:指我们处世要安心忍性,忍辱负重,有忍力,有耐心,不鲁莽,不浮躁才能成就大事业,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转过来看这一面,“精进”就是奋斗,凡成就事业必要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和奋斗,要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禅定”是一种心性的修养,提高专注力和定力,做任何事情都要持之以恒,专心致志,不轻易被各类事物诱惑。“般若”就是大智慧,是说我们为人做事要讲究大智慧,讲究方法,不要蛮干,要圆融;也不要耍小聪明,要诚信。五智门门柱是由整根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每个石柱上都有一只威武的石狮子,俗语说:雄狮一吼,威震四方。狮子吼在佛教中是法音传播四方的象征。门柱两面还有名人名家的对联,意义深刻,值得品味。 现在我们脚下走的是菩提大道,菩提是印度的名树,相传佛祖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所以菩提树又是智慧的象征,由于气候原因,在中国一般以长寿的银杏树象征佛教中的菩提树,我们可以看到两边的银杏树总共有棵,树影婆娑,待到秋天,金黄的银杏叶随风飘落,独具禅境。菩提大道路中间有七朵莲花,引自释迦牟尼佛出生时候步步生莲典故,我们沿着莲花往前走。可以看到,道路两边是绿色休闲区,内有四季常青的草坪,竹林,湖泊,小溪,种植了近千种名贵花木,是江南水景园林的典范。大家待会儿累了可以在这里休息,养心,享受一下大自然。 走到菩提大道的尽头,我们就进入大千世界广场,眼前所看到的就是灵山大型音乐动态景观“九龙灌浴,花开吉祥”,它是佛教文化典故和现代科技艺术的完美结晶,展示了佛祖释迦牟尼出生时恢宏壮观的祥瑞景象。整座群雕高二十七点五米,青铜制作,顶端莲花座中释迦牟尼小太子像高7.2米,重12吨,全身镏金,共使用黄金18公斤。莲花座下为狮子鼓,在佛教象征佛法的弘扬,狮子鼓下是四大天王,他们是佛祖出生时的守护神。周围几个漂亮的仙女称为“八供养”是佛祖出生时的供养飞天。当《佛之诞》音乐奏响,顶端六瓣莲花会缓缓绽开,金身太子佛像从中冉冉升起,顺时针环绕一周,周围蹲踞的九条巨龙将一齐喷出九道高达三十多米的水柱,直冲天际,轰然交汇,沐浴佛身。 在“九龙灌浴”即将结束时,四周八组凤凰口中将会喷出72道涓涓细流,在佛教称之为“八功德水”,据说是佛教圣水,有八种有益健康的功效。这水是经过净化,大家可以放心饮用,饮用此水将保佑你身心安乐,六时吉祥。大家千万不要错过! 现在,让我们静心摄神,安心等待九龙灌浴的开启。 各位游客,观看了广场中心的九龙灌浴表演,我们再看看广场四周,广场四周的三十三个大理石转球,象征着佛教中的三十三重天境界,外圈是有只转经筒的转经廊,转经筒是藏传佛教祈福专用的法器,转经一周等于读诵经文一遍,功德无量。如果您有时间也可以把我们个转经筒全部转过来,这就如同诵读了百遍经文,功德百倍,会保佑你福寿延年。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观礼了释迦牟尼佛的出生胜景,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佛祖降魔成道的过程。在我们面前的这幅铜雕壁画记载着就是佛祖降魔的故事,整壁由紫铜锻造而成,宽26米,高8米,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大家可以走进细看,相传释迦牟尼在长达六年苦行后,在菩提树下打禅静思,并发誓“若不能洞悉宇宙万物的道理,永远不离开此座”。大家可以看到雕塑中间佛祖端坐,一手触地,为“降魔印”,佛祖两面分别展示了魔王分别用权欲、财宝、美色来引诱佛祖,用诽谤诬蔑佛祖,用魔兵魔将恐吓佛祖的场景,佛祖威然不为所动,将魔王的攻击一一击溃,经过七天七夜,终于克服了金钱、权力、女色、恐惧、诽谤等等障碍是自己的心魔,大彻大悟,成为真正的大觉者,天地都为之震动,佛祖的前下方,土地神跪在佛祖面前,向当地猎户诉说释迦牟尼成佛的事迹。 前面高耸的石柱称为“阿育王柱”,由整根花岗岩雕凿而成。高16..9米,直径1.8米,重达多吨,是国内罕见的手工雕刻石柱。最顶端的四只狮子面向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象征着要把佛教弘扬到四面八方。阿育王是古印度的国王,与秦始皇同一时代的人,他在统一了整个印度之后受到佛教僧人的点化,感到战争罪孽深重,于是皈依佛门。以佛法来教化百姓,为了弘扬佛法,他在各地竖立石柱,上刻有经文供老百姓学习,并派遣使臣出使各国,把佛教传向周边各个国家。由于阿育王的大力弘扬,佛教才能够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 现在我们来到有“天下第一掌”景观。它与灵山大佛右手形状大小完全一样,高达11.7米,相当于三层楼的高度,宽5.5米,手指直径就达1米,总重量达13吨,由此可见大佛的雄伟高大了。佛掌的印相为“施无畏印”,寓意驱除众生痛苦,令众生无畏无惧。“摸摸佛手,增福添寿”,我们不妨带着美好的心愿去摸摸佛手,燃一炷清香,让大佛为您驱除烦恼,保佑您一生平安。 烧香在不仅在佛教中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融入中国百姓几千年生活中的重要文化活动,不仅祭祀时敬香,还有对月焚香,对花焚香等,读书的时候也要燃一炉香。烧香除了敬拜祖先、神灵的作用外,还有除污去秽,灭虫杀菌的作用,清雅的香气可以清心醒脑,除去杂念,使人静心专心安心,佛教中燃香礼佛,主要表示对佛的尊敬,同时香燃烧自己、把益处留给别人,代表了佛教无我利他的精神,用现在的话就是一心为他人服务的精神,所以烧香也表示了一种感恩,感谢那些无私付出,一心为百姓众生谋福利的人。烧香的意义和规矩也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大家感兴趣可以看看那边请香处的说明牌就知道了。 现在让我们欣赏大型青铜艺术珍品“百子戏弥勒”,斜倚而卧的弥勒神情和蔼,笑容可掬。在弥勒硕大的身体上,塑有整整一百个正在嬉戏耍闹的小顽童,各个形神各异,栩栩如生。您看:他们有的在叠罗汉,有的在拔河,有的在拿小树枝桶弥勒的肚脐,更有调皮的竟然在弥勒身上撒尿。但弥勒一点也不为所动,依旧乐呵呵。这些小顽童为何如此捉弄弥勒呢?据说他们是在考验弥勒的肚量,是否真如世人称道的“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事实证明,只有心胸开阔之人才是真正拥有快乐的人。 走过前面的祥符三桥,便可进入千年古刹“祥符禅寺”。这座寺始建于唐代,后历经风雨,宋大中祥符年间重建,改名“祥符禅寺”,为禅宗法庭。大家可以注意一下,我们面前三座桥东边的是“慈恩桥”,意思是让我们知恩感恩,佛教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感恩是一个人修身必须具备的基本品德,西边的是“普渡桥”,佛教中讲普渡众生,帮助别人脱离苦海,意思是让我们在感谢别人的恩德和帮助的基础上,学会无私的帮助别人。中间的是大觉桥,意思是说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拥有无私助人的美德,才能真正走上人生的大觉之路,成就大智慧,获得大福报。过了桥正对着我们的是天王殿,又是祥符寺山门。殿内供奉四大天王,分别代表着风调雨顺,寓意国泰民安。相传弥勒佛便是释迦牟尼佛的接班人,但要过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才能继承佛位,所以称之为未来佛。弥勒背面的是寺庙护法神韦驮菩萨,他手拿降魔杵,能除一切妖魔鬼怪。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公安部长。 走出天王殿,可以看到钟楼、鼓楼。钟楼里设置有“江南第一钟”。重12.8吨,高3.5米,下口直径2.5米。每年的元旦和除夕都会举行隆重的撞钟仪式,佛经中记载人生有个烦恼,每撞一下便能去除一个烦恼,撞完下,你就去除人生的个烦恼,所谓“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增”。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面前高8米的一尊佛,这是江苏著名的雕塑家吴显林设计的,88米高的大佛就是根据这尊8米高小佛通过计算机放大11倍建造的。 后面气势雄伟的建筑,则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一匾为朴老题写。它是专门供奉佛教缔造者——“佛”的大殿,大雄是对佛祖释迦牟尼的尊称,意思是指能够进行非凡的努力和奋斗、拥有非凡的决心和毅力、非凡的成就和智慧的觉者。走进来看到中间坐着的是佛祖释迦牟尼的金身说法相,佛祖的两边,一老一少立着两为弟子,少者阿难,老者伽叶。两侧是十六罗汉。后面则是由整块汉白玉雕成的净瓶观音像。 出了祥符禅寺,来到杏坛广场,广场中的这棵古银杏,植于唐贞观年间,已有近年的历史,此树姿态神异,树乳累结。每年秋天枝头都挂满白果,据说,这棵千年银杏曾数次遭到雷击,主干中间空心,其间藏有一条青色巨蟒。寺里的和尚说每到白果丰收之时,巨蟒便在树内摇动树身,白果纷纷自动落下,从而免去僧人采摘之苦。 这里也是观瞻大佛的绝佳处,灵山大佛高88米,连同三层基座在内通高.5米。比“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的四川乐山大佛还高出17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青铜佛像。灵山大佛佛像总共耗用铜吨,佛体由0块铸造铜壁板拼装焊接而成的,每块铜壁板的壁厚为6-8毫米,最大的面积有20多平方米,全部铜板展开面积可达到多平方米,约有一个半足球场大小,把这些铜壁板焊接在一起,焊缝总长度竟达35公里。大佛的莲花座共有四层莲花瓣组成,每层22瓣,共88瓣。凡为灵山佛教胜境建设捐资满人民币万元的,可在一片莲花瓣上刻上自己的名字,流芳千古。整个大佛建造运用高科技拼装焊接而成,并且采用了完整的抗风、防震、耐腐蚀、避雷等措施。参观灵山大佛,不仅可以获得视觉上的震撼,更能增长可不少科学知识。 请大家不妨注意一下,不论你走近走远,或左或右,大佛的“眼神”似乎始终在跟随着你, 河南古称“豫州”,因位于九州之中,故称“中州”。全省土地总面积16.7万平方公里,人口万,分17个省辖市,下辖88个县和21个县级市,省会为郑州。河南不仅平原辽阔、气候湿润、土质肥美堪称我国农业大省,而且还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经济逐渐迅速发展。交通方面,中国铁路网的两条中轴线路——陇海线和京广线分别从东至西、从南至北从河南的中部通过,郑州是全国铁路网的中心。另外,河南还是国家重要公路、航空线的四面贯通之处,是南来北往,西去东行的必经之地。因此,不论陆路或空中交通,河南与全国各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联系都十分方便,处于全国交通辐辏的中心地位。 河南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主要包括: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等等。除此之外,历史上还有不少的王朝都曾在河南内建都和分封诸侯。在中国的八大古都之中,仅河南就占据了四个,它们是:洛阳、开封、郑州、安阳。河南地处中原的腹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四千年与这里紧密相连。所话说:“得中原者得天下”。南宋以前,这里一直是中国的文化轴心,长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焦点。无数杰出人物在这块土地上纵横驰骋,激荡起多少历史风云。例如:军事名人苏秦、李斯、吉鸿昌、杨靖宇;科技名人范缜、滑寿;文学艺人曹操、张择端等。 常言道:“世界武术看-中-国,中国武术看河南”,河南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同时还是少林拳、陈氏太极拳等大拳种的发源地。技冠天下,德播神州。早就享有武术之乡和功夫之乡的美誉。 现在我们的车已渐渐驶入了安阳境内,安阳是河南省的北大门,位于晋冀鲁豫交界处,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土地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达万。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漳河、洹河、淇河,卫河在安阳环绕流过,历为兵家瞩目之地。安阳是一个有着0多年历史的古城。年3月,在安阳小南海发现了距今2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原始洞穴遗址,被郭沫若命为“小南海文化”。在安阳北部的后岗,层次分明的叠压着晚于小南海文化的仰韶彩陶文化、龙山黑陶文化和小屯白陶文化。由此可以说明:这里很早就是中华民族的栖息之地。 殷墟位于安阳市西北2.5公里小屯村附近的洹水两岸,它以小屯村为中心长约5.6公里,宽约4.5公里,面积约24平方公里,是一处规模巨大的尚商代文化遗址。商代后期盘庚迁殷至纣灭亡历经八代十二王。周武王伐纣后,逐渐荒废,因而称为“殷墟”。 殷墟是一座丰富的地下宝库,为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为“中国20世纪项考古重大发现”之首,XX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进苑的大门。这座门是由北京着名古建筑学家杨鸿勋教授专门设计的,它是仿照甲骨文的“门”的写法而建。它看似简单,却是最原始的大门,可称其为华夏“门”的鼻祖。门额苑名由着名历史学家周谷城先生题写。整个苑门庄严大方,朱墨雕彩,古风古韵,古香古色。此苑门和仿殷大殿建筑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了古都安阳的象征。 殷墟之所以闻名于世有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都城、甲骨文和青铜器。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就是在商朝都城宫殿遗址上复原的仿殷大殿。它好似殷都的心脏,是商王议事朝拜的场所。这个建筑是“茅茨土阶,四阿重屋”的建筑方式,整个大殿宏伟庄严。“一片甲骨惊天下”。接下来让我们进入大殿系统了解一下甲骨文的一些知识。甲骨文是年由清朝国子监祭酒王懿荣首先发现的。它起初一直被当地人唤作“龙骨”,作为一种止血的中药不断地进行收集、刮字然后向药店出售。后来有些带字的龙骨被卖到京津两地被王懿荣发现,并确认为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甲骨文的发现,使“龙骨”的身价一步登天,导致周围的村民纷纷来挖掘,有的还以此为生。但当时的挖掘都属于私挖,破坏性极大,而大规模的有组织的挖掘是从年开始的。考古学家们在年至年这十年间共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挖掘。年卢沟桥事变使之中断,直到年新中国成立后其挖掘工作才得以继续进行。其中最着名的是h甲骨文堆积坑模型,总共有片,上面记载了商朝的天象、历法、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社会内容,被专家们认定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库。 其次我们再介绍一下青铜器。殷都以冶铜工业最为着名。尤其是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更是以其恢弘的气势向亿万人展示了手工业的“绝活”。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件青铜器就是司母戊大方鼎的仿制品。司母戊鼎年从王陵区出土,通高1.33米,长1.1米,宽.0.78米,重达公斤,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所发掘的最大的一件青铜器,是我们的国宝。其中铜、铅锡的含量比例与现代所铸青铜器的比例基本相同,我们可以想象当时的冶炼技术是何等的高超。 除此之外,殷墟内还有其它的观光景点——甲骨文碑林。在全国,各种碑林不少,但殷墟的碑林与众不同,它不是名人碑刻,也不是行草隶篆,而是保持了原甲骨片甲骨文碑刻。甲骨文碑林是由我国着名甲骨文学者王宇信、扬升南先生精选,以原甲骨片大而成石碑,共30通,其内容涉达个,它不仅记载了大将与两方国的战争,而且还记载了天气情况,准确的记录了彩虹的形成条件和出土的过程,是我国关于天象——彩虹的最早的、最完整的记录。 官方报名倬云教育专注职业资格证培训,紧跟国家政策动态。 进一步获取行业最新资讯 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