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多图且横向图片较多,建议在WIFI环境下浏览,并锁定屏幕旋转以获得最佳阅读效果。 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北京鼎鼎大名的绘造社联合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创作的《城市化风景系列之新场古镇》。 《城市化风景系列》是绘造社创作的一系列城市全景图的总称。这个系列的目的是用建筑制图的方式,同时性地记录当代城市某个区域的宏观和微观的景象。早期的作品,如《三里屯》和《七九八》,更强调真实记录,后来随着单图绘制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对新的视觉效果的探索,每张图在制图技法上又有不同方向的尝试。《新场古镇》是这个系列最新的作品,也是绘制范围最大的一张图。经历了三个月十几人次的接力绘制,最终完成了一张江南古镇当代风貌的全景图长卷。 《新场古镇》是由绘造社与上海安墨吉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创作的城市全景图。安墨吉和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通过对上海新场古镇传统街巷、水系、宅院等空间的理解,从微空间层面的功能变革与尝试,探索古镇的创新更新思路。规划前期全面细致的研究和一个非常庞大的的三维模型为本图的创作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没有这些信息,本图的完成将遥遥无期,甚至无从画起,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新场古镇》 《新场古镇》五记 李涵 《新场古镇》尝试了两个面的轴测图投影法:顶面加立面。 立体世界通常由三个面构成,两面轴测可能是呈现立体世界的最低条件。正因为此,两面轴测呈现的立体空间有一种强烈的扁平化效果。我非常喜欢扁平化,例如村上隆早期的作品,这可能是因为我用电脑绘图,我认为扁平效果是电脑制图最大的优势。 虽然电脑可以渲染立体效果、材质、光影,但我不认为这是电脑的强项。例如我拍一张照片,1/秒得到的图像所呈现的光影和肌理,要想用电脑渲染出来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扁平化的效果就是单线平涂。它要求工整、精确,而这两件事正是电脑最擅长的。用电脑画直线,光滑曲线可比手画简单多了;至于平涂,就是鼠标点一下的事儿,均匀准确的程度可是手绘达不到的。每种工具都有擅长的地方,呈现扁平化的立体空间正是电脑这个工具最擅长的制图方式。从这个角度讲,《新场古镇》是想挑战电脑制图最强项的极限。 我喜欢细密的画。一个简单的理由就是细密的画面有很多内容信息可以阅读,随着目光在画面的移动,有各种有趣的发现。这跟看极少主义的绘画迥然不同,后者让我大脑一片空白,不得不去想美术史,想抽象的理论。另外,我们画的城市街区往往都是混杂的密度高的地方,两相叠加,我们的图就一张比一张细地画下去了,以至于我患上了重度细密强迫症。 这事儿我总觉得需要一个终结,否则早晚得累死。但是强迫症得了,就不是一下子能好的。我的疗法是以毒攻毒。 《新场古镇》参考了波斯细密画的画风。我不太仔细地研究了一下细密画,发现两点:第一点就是很扁平化,通过很多二维投影图(平面、立面、剖面)的拼贴来表现三维空间,这跟我们采用的两面轴测有相似之处。第二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细密画不是造型上的细,而是肌理上的细。细密画中的轮廓线无论是建筑还是人物都非常概括,真正细密的是建筑上的肌理(比如砖、石头),人物衣服上的图案等等。这个发现很重要,拯救我于水火。 《新场古镇》绘制的范围是以前画的图的好几倍,如果每个建筑都抠得很细的话,工作量是无法想象的。实际绘制中,每个建筑都是用相对概括的方式进行绘制,甚至大量使用“预绘制构件”,如屋脊、马头墙、山墙、门窗等进行拼贴。细密不是体现在局部本身,而是局部组合和角度的变化,以及填充肌理上。 用纹理填充可以让画面快速变得细密,这是波斯细密画给我的启发。而软件的纹理填充功能恰恰是电脑制图最强大的武器之一。用预制好的的纹理将封闭的区域填满,产生密密麻麻、富有层次的肌理,让单线“白描图”变成有黑白灰调字的“素描图”,是一个治疗密集强迫症的过程。这种素描不是由黑白灰的颜色构成的,而是由不同密度的线条纹理形成的,换句话说,不是颜色,而是线条的密度差异构成了黑白灰。这让图产生了细密的质感。这是传统手绘需要付出巨大代价才能实现的效果,而电脑制图在这方面有巨大的优势。《新场古镇》填充的过程花了两周时间。细密度令我满意,而时间比我设想的快很多。 关于建筑图我有一个另类发现,它们正变得越来越“可爱”。我电脑里存着张建筑图,如果把它们按绘制时间排列,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图变得越来越“萌”: 18世纪的建筑名图走的都是暗黑系——Piranesi的《监狱组画》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来,Boullée的牛顿纪念馆弥漫着宇宙的“黑暗苍凉”;到了20世纪初,建筑图的圣手HughFerriss笔下的芝加哥和纽约还是雾霾肆虐,暗无天日,只有地面的灯光照射出建筑朦胧的轮廓线;60年代,新陈代谢派的图描绘了高科技的未来,但那些巨构看上去如同废墟;但与此同时,欧洲建筑师的图开始向“可爱”发展——Archizoom和Superstudio的拼贴图已经明亮起来;到了Archigram的图,“可爱”指数直线提升,卡通人物出现,颜色也变成了糖果色;OMA画的癫狂纽约,批判的归批判(文字),“可爱”的归“可爱”(建筑图);今天BIG把图解彻底“可爱”化了,结果是图所及处,建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新场古镇》也在“可爱”的道路上毫无节制地“堕落”下去了。我觉得其中有两个主要原因: 第一是轴测投影的基因。我们的眼睛已经适应了近大远小的透视效果,一个物体如果没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就说明它不够大,没有纵深。而轴测图的特点就是没有近大远小,所以它无意中就把所画的建筑变小了,而小、迷你,是变“可爱”的重要原因。“迷你”这个词大概是来自英语miniature的音译,而miniature的另一个翻译就是细密画。迷你即细密画,这是巧合吗? 第二是图标化(icon)。《新场古镇》里的建筑比现实中要概括抽像,双面轴测投影又取消了建筑的尺度感,加强了它们的扁平化。建筑变得像一个个电脑桌面上的图标。这种表现方法和卡通画法有某种相似之处,“可爱”也就在所难免了。 建筑图曾经是严肃的、沉重的图像。今天它们向“可爱卖萌”道路上的蜕变,也许折射了建筑和城市在这个时代使命的转变。 从《团结湖》开始,《城市化风景系列》都在尝试多种角度轴测的拼贴绘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