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内科病症的针灸治疗四

时间:2019-11-30 6:47:19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距离实践技能考试还有60多天了,留给小伙伴们的学习的时间已经不多。

真题演练

1、患者,女,45岁。失眠2个月,近日来入睡困难,有时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2、患者,男,30岁。失眠3个月,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睡,甚至彻夜不眠,舌苔薄白,脉沉细。治疗应首选   

A.神门、内关      

B.神门、胆俞   

C.神门、三阴交    

D.心俞、脾俞   

E.心俞、足三里

答案:CC

知识点总结:

不寐

(一)辨证要点

不寐常与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逸失度、病后体虚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兼症

心脾两虚:多梦易醒,心悸健忘,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心肾不交:心烦不寐,或时寐时醒,手足心热,颧红潮热,舌红,苔少,脉细数。

心胆气虚:夜寐多梦,易惊善恐,舌淡,苔薄,脉弦细。

肝火扰神:难以入睡,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

脾胃不和:眠而不安,胸闷脘痞,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不寐的治法   

舒脑宁心,安神利眠。取督脉、手少阴穴为主。

(三)不寐的处方

主穴:

百会安眠神门三阴交照海申脉 

 

配穴: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

心肾不交配太溪、肾俞。

心胆气虚配心俞、胆俞。

肝火扰神配行间、侠溪。

脾胃不和配足三里、内关。

噩梦多配厉兑、隐白。

头晕配风池、悬钟。

重症不寐配夹脊、四神聪。

(四)不寐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平补平泻,照海用补法,申脉用泻法。配穴则虚补实泻,心胆气虚者可配合灸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取神门、皮质下、心、肾、肝。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皮肤针法 

自项至腰部的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部第一侧线,用皮肤针叩刺至皮肤潮红即可。   

(3)拔罐法 

自项至腰部沿足太阳膀胱经来回走罐,以潮红为度。

郁证

  

(一)辨证要点

郁证多与情志不舒、思虑过度、饮食不节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肝,可涉及心、脾、肾。肝气郁结,郁火、痰湿、神乱均可致气机郁滞,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而出现郁证。

病久则心脾两虚,或肝肾不足。

郁证以实证为多见,也可由实转虚。

主症

精神抑郁善忧,情绪不宁或易怒易哭

兼症

肝气郁结:胸胁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气郁化火:急躁易怒,口干而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痰气郁结:咽中如有物梗塞,舌苔白腻,脉弦滑。

心神惑乱:精神恍惚,多疑易惊,悲忧善哭,舌淡,脉弦。

心脾两虚:多思善疑,失眠健忘,神疲纳差,舌淡苔薄,脉细。

肝肾阴虚:情绪不宁,五心烦热,两目干涩,舌红,少苔,脉细数。

(二)郁证的治法   

调神解郁,疏利气机。取督脉、手足厥阴、手少阴经穴为主。   

(三)郁证的处方   

主穴:

百会印堂水沟内关神门太冲 

配穴:

肝气郁结配膻中、期门。

气郁化火配行间、侠溪。

痰气郁结配丰隆、阴陵泉、天突。

心神惑乱配通里、心俞、三阴交。

心脾两虚配心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

肝肾阴虚配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

咽部异物哽塞感明显者配天突、照海。

(四)郁证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水沟行泻法,其余主穴行平补平泻法。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肝、心、神门、交感,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电针法取百会、印堂、内关、神门、太冲,用连续波。   

(3)穴位注射法取心俞、内关,用丹参注射液,每穴0.3~0.5ml。

痴呆   

(一)辨证要点   

痴呆常与老年精气亏虚、情志失调、外伤及中毒有关。

病位在脑,与肝、心、脾、肾等脏腑功能失常关系密切。

由于禀赋不足或年事渐高,脏腑功能逐渐低下,瘀血、痰湿瘀阻脑络或气血、脑髓不足,脑窍失养,最终导致神明失用而发生痴呆。

主症

呆傻愚笨。轻者神情淡漠,寡言少语,反应迟钝,记忆减退等。

重者神情呆滞,言辞颠倒,行为怪僻,记忆障碍,智力衰退,生活不能自理等。

兼症

肝肾亏虚:头晕耳鸣,腰酸骨软,舌质红,苔薄白,脉沉细。

气血不足:步态不稳,面色淡白,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痰浊蒙窍:脘腹胀满,倦怠思卧,舌质淡,苔白腻。

瘀血阻络:善惊易恐,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不遂,舌质紫暗,脉细涩。

(二)痴呆的治法 

醒脑调神,充髓益智。取督脉、手厥阴、足少阴经穴为主。   

(三)痴呆的处方

  

主穴:

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太溪悬钟

配穴:

肝肾亏虚配肝俞、肾俞。

气血不足配足三里、气海、血海。

痰浊蒙窍配丰隆、中脘。

瘀血阻络配膈俞、太冲。

(四)痴呆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太溪、悬钟行补法,其余主穴平补平泻。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皮质下、枕、心、肝、肾、神门,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头针法取额中线、顶中线、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毫针行较强捻转刺激,或配合使用电针。

心悸   

(一)辨证要点   

心悸多与体虚劳倦、七情所伤、感受外邪、药食不当等因素有关。

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七情刺激、素体胆怯及脏腑功能失常均可内犯于心,进而导致心神失养,或心神受扰而发病。心悸以虚证为多见,也可见虚实夹杂之证。

主症

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

兼症

心胆虚怯:惊恐而发,兼气短自汗,少寐多梦,舌淡,苔薄,脉细弦。

心脾两虚:失眠健忘,头晕乏力,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

阴虚火旺:少寐多梦,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水气凌心:胸闷,动则气短,咳吐痰涎,面浮足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

心脉瘀阻:心痛阵发,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二)心悸的治法   

宁心安神,定悸止惊。取手少阴、手厥阴经穴及脏腑俞募穴为主。   

(三)心悸的处方   

主穴:

内关神门郄门心俞巨阙

配穴:

心胆虚怯配胆俞。

心脾两虚配脾俞、足三里。

阴虚火旺配太溪、肾俞。

水气凌心配气海、阴陵泉。

心脉瘀阻配膻中、膈俞。

(四)心悸的治疗操作

1.基本刺灸方法

毫针平补平泻。心脉瘀阻者膈俞可用刺络拔罐。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取心、交感、神门、皮质下。毫针刺或用埋针法、压丸法。   

(2)穴位注射法取心俞、厥阴俞、内关、膻中。用维生素B1或B12注射液,每次选用1~2穴,每穴注射0.5ml,隔日1次。   

(3)皮肤针法取心俞、厥阴俞、巨阙、内关、膻中。叩至局部出现红晕略有出血点为度。

更多信息请







































白癜风怎么预防
中科医院承办青少年白癜风防治援助项目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l/785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