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手足癣最好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210410/8833423.html 美盲与文盲 美盲,很多时候被理解为贬义词。 尽管没人愿意对号入座,但却不可否认,正是这个词,刺痛了某些人的心。 其实如“文盲”一样,它只是个中性词。 不同点在于形而下层面。文盲可定义为目不识丁的群体,因此极易辨析,而且自知。 但美盲,多伴有认知局限,难以自行诊断。因为这涉及到境界与修养问题。 基础审美,或许人人都有,品味方面,也大同小异。但必须承认,审美是有层次的。通俗地讲,美盲可以接受“下里巴人”,却无法辨识“阳春白雪”。 如此来看,美盲的“盲”与文盲的“盲”,是有本质区别的。 书法是美盲的照妖镜 书法的尴尬地位,就在于它同写字密不可分。因此太多人以为把字写好,甚至写好看,就是书法。殊不知这是对广义的书法概念最粗浅的认知。事实上,古代书论浩如烟海,说明书法早在千年前就上升为一种艺术形式。 而艺术,是有层次和门槛的。其中虽不乏雅俗共赏者,然却无法涵盖所有。应该说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到达高级阶段,都绝非门外汉甚至浅尝者所揣度的那般简单。若无专业人士从事高层次的研究,势必迟早流俗式微。 丑书之争 谈到这个问题,有个网络上流行的名词不得不说,那就是“丑书”。 说到底,所谓丑书的概念,就出自于美盲认知。 书法艺术层面上的美丑,仅对风格而言。秀美甜俗是一路,朴茂稚拙也是一路。 多数初学者,一般爱好者,亦或圈外人,易于接受前者,对后者则嗤之以鼻。这便是“丑书”概念的来源。 其实也不局限于书法,任何艺术形式皆是如此。《美学》是不少文科专业的公共课,大学里学过这门课的都应该记得,除去优美、崇高、悲剧、喜剧外,美的形态本身就包含丑”与“荒诞”。 真正审美的人,一定具备审“丑”的能力与水平。很多时候,所谓的“丑”,其实是另类美的形态。 事实上哪有什么丑书?如果有,且应该作为打击对象的,就是那些江湖书法、俗书,甚或“老干部体”,此三者才是真正的丑书。 当然,美盲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辨识能力。 马蒂斯的野兽派绘画,东西方表现主义等抽象艺术,和“优美”的概念相差甚远,但作为一种艺术风格及审美形态,在专业领域内却是毋庸置疑的。 然而,书法艺术中的表现主义,诸如杨维桢、王铎、傅山、张瑞图等,其中不少人的作品,已被美盲贴上“丑书的标签。 美育之缺 作为近代中国美育第一人的蔡元培先生,曾经大声疾呼: 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础的人生观教育! 然而时至今日,本应作为基础教育的美育,依旧未能得到足够重视。不少小学音乐、美术老师的课堂,依旧时常被占课、被自习,甚至“被代课”。 当代美学家张世英先生,提出人生四境界的概念,依次为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可见“审美境界”实为最高层次。 我想就美育的意义而言,其目的并非让每一个人都成为艺术家。当务之急仍在于“扫盲”——培养审美的人,任重道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