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是否真实存在,遇到了该怎么办不妨听

时间:2023/12/5 9:56:3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彭洋挂号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32508.html

自年10月开始,《百家讲坛》栏目组便邀请了曾任台湾师范大学教授的曾仕强先生,参与到后续的系列节目录制。

曾仕强先生作为一名国学大师,在节目上主要讲解《易经》。

《易经》虽然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载体,一本充满着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古典文献,但通常被世人认为是一本讲解算命、与鬼怪有所沾染的怪力乱神之书。

《易经》自古以来就长期被用作占卜和算命,书中更是总结了一些古人预测和推演的规律。面对这一系列在当今看来不切实际的鬼神之说,曾仕强先生又有什么高见呢?

曾先生的履历

曾仕强先生首先现身说法,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我们描绘了一个颇为怪异的故事。

年出生在福建漳州的曾仕强,接受着正统的儒家思想教育的启蒙,这也为他之后成为一名国学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即便是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曾仕强也一心奋笔疾书,专心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

在他成年之后,曾仕强先生担任过台湾师范大学的教授,还担任过胡雪岩研究会的副会长。

对国学研究还颇有建树的他,同时也对管理学饶有兴趣,针对现阶段中国的管理模式,曾仕强还提出过自己的管理观念,他也由此被曾作“中国式管理之父”。

充满文学气息的他,很是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他曾公开过自己14岁时的古怪经历。

曾先生的说法

当时曾仕强还在福建漳州的家中,晚上闲暇时分,他正在家中的庭院闲坐,读着古典书籍。

皓月当空,树影婆娑,再泡上一壶清茶,这样的场景在当时再闲适不过了。

忽然一团黑云慢慢靠拢,逐渐让月儿失去了光泽,庭院也笼罩在了阴影之下。

昏暗的月光让平日里看起来亮堂堂的院子骤然阴森诡异了许多,一股凉飕飕的微风不知是不是来凑热闹,徐徐吹过。

这时的曾仕强先生转身就想走,结果看到有一个奇怪的影子慢慢飘过。

一是慌了神的曾仕强也分辨不出这团影子到底是男是女,外貌如何。

随着风慢慢飘过来的影子也没有实体,就悬在空中,被吓坏了的曾仕强摒住了呼吸,不知如何是好。

恍惚之间才反应过来的曾仕强,心里打着主意,想要放下了手中的书本,快步跑回到房间内亮堂的地方。

但是他的双脚似乎就被粘在庭院的石板上一样,死活抽不出身。

他知道自己如果有了逃避的举动,背过身去就更加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恐惧就会更加剧烈。

在心惊胆战的同时,他迅速调整了呼吸。渐渐地,时间好似慢了下来。

他就这样一直直勾勾地盯着那团奇怪的黑影,想要弄清楚究竟是不是鬼怪作祟。

此时的曾仕强他已经慢慢冷静下来,理智又重新回到了曾仕强的大脑。

古人对“鬼”的看法

但令曾仕强没想到的是,当自己定下心来想要一探究竟的时候,这团鬼影就像刚刚来凑热闹的微风一样,悄无声息地散去了。

这时,被乌云挡住的月儿也重新从云层中露出了脑袋,一些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曾仕强先生自己的亲身经历故事讲到这儿就结束了。

现在曾仕强先生再细细回味自己之前遇到鬼的经历,他把这次经历的教训总结为:

疑心生暗鬼,心正则鬼亡。

大概的意思就是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只要心中有着直面鬼怪的决心,鬼怪自然就会对人体心生畏惧,不敢接近,只能远远观望了。

但是,我们可能要发问,现在的一些灵异事件在科学上还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是因为现阶段我们的技术水平还达不到,把这些怪异的时间推到鬼怪身上,真的恰当吗?

“鬼”这个字,在人的脸上带着一块奇怪的面具,从甲骨文当中就能看出古人对鬼怪的描述。

中国古人向来信仰鬼神之说。从蒙昧之初,“鬼”就作为一种来不应去无踪的存在。

黄昏时分,白天的阳气开始慢慢减弱,阴气开始盛行,百鬼也就开始慢慢夜行。

鬼怪经常在夜间作祟捣乱,古人对他们很是敬畏。

轮回转世的因果循环观念影响者中国古人,作为一种人们虚构而出,想象的产物,却变成了一种历久弥新的文化现象,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骨子里。

我国的传统文化

对于中国传统的鬼神观念,曾仕强先生又从传统文化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地分析。

“鬼怪”这个词语向来不是踽踽独行,在中国传统的道教思想中,“”神明“则是相对于”鬼怪“,二者一同诞生,就像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维持着稳定。

在各种宗教思想中,有一个一脉相承的道理,鬼怪与神明,就如同坏人与好人一样。

作为善恶两种势力,人们总是会更加期望正义战胜邪恶,好人战胜坏人。

在发生的任何一件事情当中,坏人都会得到应有的惩罚。而这样的观念也深入人心,就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看电视连续剧的时候,都会期望着幸福美满的结局。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向人们传达着好人有好报,恶人自有恶人磨的因果循环思想。

正是由于中国人从骨子里就渗这这种正义必将战胜的观念,铸就了中国人骨子里的正义感。

恰好是这种正义感,给中国人带来了抵御鬼怪的力量。

而当人精神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时,就会变得比较脆弱,经常会想起一出是一出时,这时我们心中原来较为坚定的意识便会慢慢消退,变得愈发疑神疑鬼。

慌乱之下,我们会将想象到的事物便会占据大脑,一些虚幻事物也就孕育而生了。

而且曾仕强先生还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点,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肉体精神。

自古以来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精神也中国人看极其注重身体的完整性。

在古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的肉体精神就备受推崇。

相对于铸造的盔甲而言,虽然盔甲能够抵御刀枪剑戟的侵袭,但是面对鬼怪,这样的防御措施明显不值一提。

所谓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人的身体在古人看来就是最坚实的屏障。

在这个世间最坚固屏障的保护之下,一切妖邪想要轻易入体是不可能的。

再加上人体存在的正义感,身体屏障在得到精神上的加固之后,就会更加牢靠。

古典文献中的记录

曾仕强先生的这一思想观念确实有其道理,即便是到了现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念也告诉我们身心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任何行为都是通过身心这个有机体才能发生的。当我们产生一个想法的时候,大脑会进行编程形成指令,传达到身体从而付诸实践。

除了从人自身的本体因素来进行归纳探究之外,曾仕强先生还概括了一些外部因素。

在各类古典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一些跳大神、萨满等文化现象。

存在即合理,任何事物一旦产生并发展延续,那他就一定尤其为人们所用之处。

萨满、跳大神等文化现象告诉了世人一个道理,那就是鬼怪是可以被驱除的。

到了现代,今人对萨满这个文化现象则研究得更加透彻。

萨满的影响区域极为广阔,遍布世界,影响了亚洲、欧洲和北美洲。

执行仪式的萨满被称为人与神之间的中介者,萨满可以直接与天上的神明对话交流。

被神灵附体的萨满可谓是无所不能,在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驱邪、医病、祭祀等古人重视的活动,有条件的家庭必定会请来萨满。

《清史稿》还记载了萨满和大臣们一同参与到仪式当中的场面:

“乾隆八年,更名庆隆舞,内分大、小马护为扬烈舞,是为武舞;大臣起舞上寿为喜起舞,是为文舞。”又载:“扬烈舞,用带面具三十二人,衣黄画布者伴,衣黑衣皮者伴。跳跃倒掷,像异兽。”

萨满虽然现在被世人看来是怪力乱神之说,但是满足的萨满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资源。

满族的萨满面具不仅对于研究民族学、民俗学、考古学有着巨大的助力,而且还是一种可以开发的文化资源,让它产生经济效益。

经过萨满的一些仪式性的指导之后,被世人看作鬼怪入体的病人也就有心理安慰。

所以在人们的脑海中,鬼怪的形象也就开始慢慢消退,身体也就开始康复了。

由此,曾仕强先生就提到了: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或脑海中的鬼实际上就是由自己的臆想或者是感觉化身而成的物体,科学界对于鬼的解释大多为这是一种心理作用的化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也告诉了我们,鬼怪并非真实存在。

从字面上来看,”鬼“的身体比例极不协调,头部偏大,下身和双腿偏小。

古人由此做鬼怪与活人的区分,把鬼比作像人身而有着巨大脑袋的异物。

古人把逝世比喻为驾鹤西去,落叶归根。鬼正是人逝世以后才产生的文化现象。

人们想象着在阳间存活的人死后就去到了阴间,而阴间也就是阳间的翻版,也有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街道巷子。

认为魂灵不灭的古人,相信人死亡之后会存在魂魄。魂魄会从肉体分离,魂归故里,回到老祖宗那里去,他们将继续以超自然的力量左右着现世。

哲学知识

鬼也就作为人的延续,继续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只是阳间的人看不见也摸不着。

郭沫若也曾经说过:“鬼是人的延长。“

到了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精神文化现象都是一定物质因素经过大脑加工的产物。

没有人曾经到过黄泉彼岸,更没有人亲身体验过死而复生的整个过程,一向重视生死的中国人无论发生任何事件时,都会遵循死者为大的道理。

由此,鬼怪的来源我们就理清楚了,古人是以人现世的生活方式,来想象鬼怪是如何存在。

鬼魂也同样需要金银财帛,同样需要正常的一日三餐,会饿肚子,鬼魂的世界说到底就是人们生活的翻版。

虽然到了现在,我们觉得鬼神观念极其荒谬,封建传统的落后思想应该被时代所淘汰,但是当时的生产力水平还极其低下,这样的观念自然也就孕育而生。

鬼怪的思想观念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从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开始,鬼神观念就已经开始盛行。

当时的自然界,存在着许许多多人们不能解释的现象,就连当今看来的还刮风下雨、打雷闪电在古人眼中都是天神发怒的表现。

找不到合理解释的古人,便把一切的原因都寄托在无所不能的鬼神身上。

人们臣服于这种鬼神观念,统治者把自己比作天神的代言人,由此整个原始社会、以至于后来进入了奴隶社会,统治者都借用鬼神的名义,进行着思想上的自我维护。

鬼神观念作为统治者维护中央集权、对老百姓进行思想统治的工具,一定程度上也维护了国家统一,让整个社会更加具有凝聚力。

所以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自己誉为天子,天赋皇权的说法也更加使人信服。

同时鬼怪观念也是中国各个宗教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正确看待“鬼”

由此,虽然鬼怪并非真的存在,但是鬼怪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与那个时候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我们不能全盘否定鬼神观念在中国历史上起到的重要作用,这种文化现象也已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向前进步。

《礼记》也曾提到:“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鬼魂和贵夫人一样,在有人跟她们说话之前,不会首先开口。

面对生活当中的一些异常现象,虽然现阶段还有部分现象科学未能给出合理的解释,但是我们也得坚持正确的三观,不能疑神疑。

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

-完-

参考资料

曾仕强:《易经的奥秘》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jbjc/1342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