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少年的你》热播,截止到目前,其票房已近15亿。 在电影初上映时,我就急匆匆跑到影院看了。影片围绕着遭受校园暴力的陈念和自小被父母遗弃的小北展开。 尤其明显的是,整部影片氛围始终有些压抑,不论是陈念屡屡受到校霸攻击,还是小北一出场就给人的颓丧、堕落之感,种种场景都触动着观众的心。 回味影片的同时,电影中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在小北和陈念的几次对话里,小北曾多次强调了这样的事实:我就是个小混混,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撇开电影情节的需要,在生活中,我相信很多人都与小北的想法不谋而合: “我就是个普通人,这辈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了”“我怎么可能做到像那些成功人士那样呢?还是想开点吧!”“这太难了,我绝对搞不定!”“我不是没努力过,但事实胜于雄辩,我就这样了吧。” 生活中,有小北这样想法的人实在太多了。曾经火烈的斗志被现实渐渐浇灭,我们选择了妥协,不仅向现实妥协,也向自己妥协。我们不再相信自己能行,认为自己大概就这样了。 当你有诸如上述的心理时,你很可能忽视了暗示的力量。 在《心理暗示力》这本书里,库埃提醒了我们心理暗示的重要意义,他用真挚的语言告诉了每一个疲于生活的人:你值得唤醒更好的自己! 通过阅读本文,我希望你能对心理暗示这个略带些神秘的方法有更深入地了解,并能从心理暗示中汲取力量,最终唤醒更好的自我。 库埃与《心理暗示力》 自年,心理学第一次登上历史舞台后,有关心理学的研究就再未停止过。作为心理暗示领域的集大成者,库埃靠着心理暗示的力量治愈了数以万计患者。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心理大师弗洛伊德也表示自己非常尊敬库埃先生,并受到过很多他的理论的启发。 在《心理暗示力》中,库埃用几乎所有篇幅说明了一个问题:只要你相信,并愿意为之努力,你就能通过心理暗示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同时,库埃也并没有全程自说自话,而是运用了大量的实例(这之中就包含了他曾治愈过的不少病人)来辅助自己的观点。 印象深刻的是,库埃曾接待过一位双目失明的法国姑娘。她告诉库埃,自己的失明是源于5岁时的一场车祸,为了治疗,医生用纱布蒙上了她的双眼,并进行了持续3个月的治疗。在经历了3个月病痛与黑暗的双重挣扎后,她最终失明了。 神奇的是,在了解了原因后,库埃随即开始耐心劝导,仅用了两天时间,22岁的姑娘真的复明了! 说实话,在初看这里时,我心中不免抱有困惑和疑虑。心理暗示真有这么厉害吗?而随着他一点点的讲解,这样的困惑逐渐消失了。 不止是我,《思考致富》作者希尔、励志大师罗伯特·舒勒、心理大师弗洛伊德,太多成功人士都因心理暗示力而受益匪浅。 如《思考致富》作者希尔所说:我一直在思索,到底有没有一种更高的法则隐藏在成功的背后。在我遇到库埃先生时,我意识到“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的连锁反应”就是我在追逐的答案。 什么是心理暗示?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它? 提起心理暗示,尽管有些抽象,但我们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有些自己的见解。 简单来说,心理暗示就是我们因受外界或自身的想法、观念、情绪、态度影响的一种心理现象。 如英国学者托马斯说:头脑中的每个意念都是身体的一个命令。 而其实,何为心理暗示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什么我们需要心理暗示,它究竟能带给我们的人生多少价值? 你大概没有在意过,但实际上,心理暗示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 每次上台讲话前,你习惯在心里给自己打气、见到漂亮女生,你莫名的紧张结巴、遇到紧急情况,你鼓励自己冷静下来、生气时,你在内心告诉自己没必要这样、吃东西时,你因吃到美食而心情喜悦、失败时,你不自觉的责怪自己…… 诸如此类,心理暗示早已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就像作者所言:心理暗示与自我暗示是身体的主宰,虽然它不是全知全能的,但却具备重塑自我的能力。 现代医学也表明,在接收到正面积极的心理暗示之后,人的生理会发生一些变化,如分泌的荷尔蒙激素增多,新陈代谢加快。这均非常有利于你之后的行为。 另外,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在听到一首轻柔舒缓的音乐时,即使再烦躁的心情也会随之平静一些,而听到振奋激昂的音乐时,即便再疲乏的状态也会忍不住有些激动。甚至如《国王的演讲》中,结巴了一辈子的老国王,最终也是靠着音乐的辅助完成了演讲。 其实,依靠音乐稳定情绪,进而拥有更好的状态,这依旧是心理暗示的力量。 在书中,作者表示音乐也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暗示工具: 据调查显示,一些特定的音乐能够与人体产生一种神奇的频率共振,它会使人放松并减轻焦虑和压力。具体来说,每个人的大脑实际都存在着四种不同的神奇波频:α、β、δ、θ,其中的α波频可以使人获得大量能量,从而进入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而现实中的不少音乐和旋律里多少都包含着一些α波频。 知乎有篇关于心理暗示的万赞文,说的是一位女儿担心妈妈骨质疏松,就给她买了一瓶补钙药。结果老人家耳背没听清药效,可就觉得这个药包装非常精美,一定是好药。于是,感冒吃一粒,肚子痛吃一粒,连眼花也吃一粒,就这样,一瓶普通的补剂愣是被老人家吃成了神药。 不止如此,在《心理暗示力》中,库埃也为我们讲述了他从医期间大量的心理暗示例子,像是他的朋友艾伦,一度在失恋、破产中拼命挣扎,最终在心理暗示的帮助下重新振作。诸如此类,无一不展现着心理暗示的强大力量。 可以说,心理暗示是我们所有生存活动里最有力的“武器”,它是人类经过残酷的自然选择与优胜劣汰后得以保留下来的生存本能。读懂心理暗示,并学会用暗示的力量塑造自我,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幸福美好。 怎样发挥心理暗示的力量,唤醒更好的自己? 一、积极的自我暗示 用库埃的话说,心理暗示要想成功,首先需要相信,即坚定的相信自己的想法,同时最重要的,去进行积极的、来自自我的暗示。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心理暗示的两个分类。 从性质上讲,心理暗示分为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从来源上讲,心理暗示又分为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 想发挥心理暗示的威力,我们必须做到积极的自我暗示。 ①摆脱消极暗示 首先,比起消极暗示,积极暗示显然更具力量。这本身很好理解,但在实际行动中却并不那么容易做到。 科学调查表明,人的大脑每天能产生5万个想法,有时候,即使再小心,我们也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消极想法。因此,消极暗示常伴随着我们。 库埃强调,消极暗示很难避免,而我们也没必要纠结于此,但一旦你做出某个决定后,就要竭尽努力来清除它们,因为此时一切的消极思想都是累赘。 可以这样理解,虽然消极思想很棘手,但我们却可以集中精神,把摆脱消极思想的精力用在做出决定之后,而不是之前或全程。 例如,你一直想开家奶茶店,为此你纠结了很久,在这期间,你必然头脑风暴了很多风险和失败后的惨状,这都无所谓,你尽可以放飞头脑。然而,一旦你最终决定施行,你就要全力地相信自己,并给自己全部的积极暗示,同时回避一切消极想法。 关于摆脱消极思想,我亲身试验过最好的方式是:书写宣泄。 它的做法很简单,就是在你不自觉地产生消极想法时,找一张纸或用手机将它们一一罗列出来。 《书写的疗愈力量》里,詹姆斯·彭尼贝克也通过实验印证了这一方式。 他发现,将令自己痛苦或担忧的想法写下来,会让情绪和思维得到释放,并变得更加客观。 而根据我的经验,在写下这些令你感到忧虑的想法后,你还应该更进一步地想一想,它们是真实可能发生的吗?发生的概率又有多大?如果它真的发生了,我能不能接受这个结果? 每每我按照这样的顺序思考后,我发现这些消极思想几乎都自行消失了。 ②自我暗示 任何暗示,想最终发挥效果,都必须转化为自我暗示,而不能是他人暗示。 大家都知道催眠很神奇,即使未亲身尝试,至少也见过类似的表演。 但你可能不清楚,催眠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被催眠者的服从意识。 也就是说,如果被催眠者有意反抗,那即便再厉害的催眠大师也束手无策。这也是为什么意志坚定的成年人比女性和儿童抗催眠性强的原因。 实际上,神奇的催眠术也是一种暗示方法,它的基础就是心理暗示。而所谓的服从意识其实是将他人暗示转化为自我暗示的意识。 哪怕再正确的道理、再明智的选择,如果你未将其转化为自我的意识,变成自我暗示,这对你来说就很难奏效。 很多人会有这样的困扰,为什么我一再小心,却还是会不停地迟到。如果从上述角度入手,这就可以理解为是未形成自我暗示的结果。 试想一下,你之所以不想迟到,是不是因为你害怕同事白眼、领导责骂或者扣工资。换句话说,是这些糟糕的后果在要求你、逼迫你不准迟到,也就是说,是他人的暗示在指使你。 然而你心底又是怎么认为的呢? “早上赖一会床太舒服了!不过没办法,去晚了又要挨批,我得快点起来!”“又要坐在那个无聊的地方工作,真没劲!但没办法,不去就没钱挣了!” 仔细想一下,这是不是才是你真正的想法呢?换言之,它们才是你内心真实的暗示,也就是自我暗示。 显而易见,在它们的主导下,你当然会屡屡迟到了。 如库埃在书中所说:心理暗示为什么会发生作用?因为潜意识接收了它。心理暗示为什么会失效?因为潜意识拒绝了它。这就是真相。 所以,想真正发挥心理暗示的力量,你得注意区分他人暗示和自我暗示,学着用积极的自我暗示作主导,如此,你的内心才会接收这股暗示,进而发挥强大的力量。 继续拿上面的例子来说。面对频繁迟到,你可以这样暗示自己:虽然被窝很舒服,虽然工作很无聊,但如果我早早起床,不仅能保证不被扣工资,还能尽快完成任务而不至于晚上加班,另外,说不定还能留出些时间做点喜欢的事情。 学会将一切的外界暗示转化为自身能接受的自我暗示,这样暗示的效果将大大提高。 二、持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