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动物 县功镇境内动物种类不少,数量较多,分布甚广。有饲养动物与野生动物之分。 属于国家一类保护的动物有黑獾;二类保护动物有大天鹅、鸳鸯;三类保护动物有锦鸡、血雉、豹、青羊。 一、饲养动物 家畜:牛(包括黄牛、奶牛、菜牛)、马、驴、骡、猪、狗、羊(包括绵羊、山羊、居里羊、奶山羊、新疆细毛羊)、猫、水貂、兔、(安哥拉长兔、青丝兰兔)。 家禽:鸡、鸭、鹅、鸽、鹌鹑、画眉。 鱼类:草鱼、白鲢、鲫鱼、鲤鱼。 昆虫:蜜蜂(虫蜂、意蜂)、瓢虫、蚕、蝴蝶等。 二、野生动物 兽类: 林麝(又名香獐子、獐子、山驴子):耳短直立,后肢长于前肢,全身橄揽褐色,夹杂桔红色。视、听觉灵敏、善跳,敏捷行走于悬崖峭壁和深雪之中。常隐蔽于干燥、温暖的针、阔叶林中。分布于牛头山、关山一带。 雄麝分泌麝香,名贵药材。 青羊(又名麻羊、野羊、斑羊,山羊):雌雄均有角,且短而直。栖居于高山地区的山顶石岩处。其肉可食,香酥味美。 水獭(又名水狗、獭子、水猫):半水栖,夜间活动量大,肉食性,分布于高山临水处。其皮毛是制作高级裘皮之珍品。 麂子(又名小麂、黄麂):全身毛色呈淡栗棕色,广泛分布于关山、牛头山林区,早晚活动频繁,很少远离栖息地,性机警且怯懦。皮可制革,肉鲜味美,入药能补气、暖胃、化湿、祛风、治痔。 狍子(又名羊鹿子、黄羊、野羊):山区分布较广。常栖息在稀疏而多草的混交林区,食树皮、嫩枝、禾苗等。肉鲜味美,佳肴珍品。 花面狸(又名果子里、白鼻狗、大狸猫):形似家猫,身细长,四肢短,灰褐色。常栖于裸岩和灌木丛中,夜行性,杂食,尤喜食柿,扑捕食鼠、蛙、鸟类及昆虫,偶盗家禽。脂肪较多,肉可食,皮毛是制作裘皮之珍品,针毛可制毛笔、毛刷。 猪獾(又各沙獾):毛灰色、头部有三条白色纵纹。栖息于平桑、田野、荒地、溪旁及灌木丛草之中,夜行性。杂食,除食植物根、茎、叶、果及小鸟、小兽、鱼类之外,且窃食农作物。肉可食,脂肪油可治疗子宫脱垂、疥癣、痔疮、烫伤等。 狼(又名山狗,土狼):形似狗,毛青灰色或棕灰色,机警,多疑,性残忍,杂食性,常危害家畜,亦伤害人类。解放前广布于全镇,今基本绝迹。肉可食,能补益五脏,粪烧灰油调可治瘰疬. 黄鼬(又名黄鼠狼、黑狼子、黄狼):分布广,夜出没,性凶悍,视觉敏。食性杂,主食鼠类,亦食蛇、蛙、鱼、泥鳅、小鸟,常潜入民宅偷鸡食之。皮毛贵重,肉入药治遗尿病,效果很好。 草兔(又名野兔、兔子):沙灰色,无固定洞穴,多栖息于灌木、草丛、农田之中。早、晚觅食,草食性。分布极广,每公里平均约四、五只。皮可制作皮绒,肉可食,入药能退翳明目、杀虫、鲜毒,治疗目赤、痔瘘、疳积等症。 鹿:毛短、灰色、体瘦、腿长,性可驯服,行动敏捷,角有杈。产鹿茸,名贵药材。肉可食。西部浅山区常有三五成群出没。 野猪:形似家猪,性烈猛,行动快,对农作物危害极大。皮可制革,肉可食用。野猪是家猪始祖,与家猪交配,所产仔猪,品优良,肉好食,性烈暴,不驯服。分布于深山区,多成群出没。 鼠:种类很多,分布极广。有家鼠、田鼠之分。家鼠有褐家鼠(性狡猾,疑心大,能游泳、会爬树,传染出血热病),长尾鼠(栖于室内,行动敏捷,可爬墙、走铁丝),小家鼠(室内、农田害鼠,无不啃咬、侵害);田鼠有黑线仓鼠、长尾仓鼠(怕光怕风、地下生活,对农作物危害最大),棕色田鼠(主要危害果树),大仓鼠(多分布于荒丘坟地,能大量偷储粮食)。 其它尚有狐、刺猬、刺猪、壁虎、蜥蜴、蝙蝠、蟾蜍、蝎子、蛇等。 三、禽类 锦鸡(又名金鸡):多栖息于浅山密林或灌木丛中,极善奔走。雄鸡尾长,体色华丽,由多种颜色组成;雌鸡尾短、体色逊之。食籽。肉可食,羽毛可制作装饰品,为我国重要观赏鸟类。 血雉:多分布于海拔l米~2米之间的针、阔叶混交林或灌木丛中。夏居高山,冬迁低山,秋季结群活动。善奔驰不善飞翔,见人不甚恐惧,仰头呆立,易于捕获。食籽。肉鲜味美,营养丰富,羽可制作装饰品。 灰喜鹊(又名山喜鹊、马尾鹊):形似喜鹊,体型小,头、颈部呈黑色,背部土灰色。食籽、昆虫等。多在林中飞行。 大天鹅:金陵河流域有小量分布。幼鸟体羽灰色,咀黑色,下咀基部和正中黄色;成鸟全身洁白,眼、咀基呈淡黄色。性机警,不易接近。观赏珍鸟。 鸳鸯:雌雄终生相伴,成双成对,不能分离。背部苍褐色,腹部洁白。雄体艳丽、稍大;雌体逊之、较小。春夏季在水域可少量见到,冬季迁至长江中下游。观赏珍鸟。 啄木鸟:咀角质且长,主食昆虫。以林木“医生”著称。 猫头鹰(又名长耳鸮、鸟纲、鸮形目):头部有两支耳羽,翌立似猫耳状。上体棕黄和黑褐色,下体棕色且有横支纵纹。白天隐于树枝或林间草地,不易发现。眼适于夜间活动,黄昏觅食。是老鼠及害鸟的天敌。 红雀:小于麻雀,形似麻雀。雄羽栗红色,目处无黑斑;雌羽灰色,耳、喉部无黑块。春夏秋栖于深山林间,冬季靠山脚越冬。喜食谷类,也食昆虫。 乌鸦:分布甚广。白天多隐,早晚觅食。近年大为减少,川、塬频于绝迹。 斑鸠:灰褐色,颈后有白色或黄褐色斑点,咀短,脚淡红色。成群活动于田野、树林间。食谷类、草籽。危害农作物。肉鲜味美。 野鸡:分布较广。肉质肥嫩,为野味之上品。 雁(又名大雁):体形似鹅,颈、背较长,足、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群飞时常排成一字或人字队型。冬季由北南迁,春季由南北迁。主食谷类、昆虫。 黄鹂:身黄色。咀浅红色,眼至头后部为黑色。叫声悦耳动听。栖于林中,食虫。 八哥(又名鹦鸽):喜群居,食性杂,林区有少量分布。能仿它鸟音调,略效人言,讨人喜欢。 伯劳:活动于小树或灌木枝头。神态凶猛,扑食时忽飞直下。食害虫。 鹰(又名山鹰、老鹰):金身黑褐色,上咀唇呈钩形,颈短,脚部有长毛,足趾有长且有锐利的爪。性凶猛,食小兽、鸟类。 其它还有布谷鸟、麻雀、画眉、白脸山雀、燕子鹤、白颈乌鸦、红咀乌鸦、黑头灰喜鹊、石鸡、鹞子、岩鸽、枭、鹌鹑、黄鸭,火斑燕等。 四、水生动物类 草鱼、黄鳝、泥锹、锦鱼、螃蟹、蜗牛类、蛙类、蚯蚓、水蝎、蚂蝗、蚌类。 五、昆虫类 蜻蜓,食蚜蟒、瓢虫。盲椿象,椿象、介壳虫、金小蜂、金龟子、叩头虫、象鼻虫、蚜虫,瓜虫、菜蚤、粘虫、玉米螟、地老虎、日飞蛾、蚊子、蟋蟀、枣尺蠖、婉豆象、麦蛾、潜叶蝇、苍蝇、蝼蛄、苹果食心虫、菜蝇、天牛、梨食心虫、苹果星毛虫、螳螂等。 六、药材类 麝香、土元、金虫、虫蜕、蝉蜕、豹骨、熊胆、熊鞭、豹鞭、狗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