骎骎史学苗圃中国古代史bull

时间:2021-7-7 13:31:0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鐧界櫆椋庢不鐤楅偅閲屽ソ https://m-mip.39.net/nk/mipso_6983144.html
“骎骎古文献研读小组”成员合影

“骎骎古文献研读小组”成立于年10月,是立足于朝辉老师的历史课堂并做课外延伸拓展,目前从级学生中招募到8位组员,已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研究任务,顺利结项。该小组在第一期的学习项目是将《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文本加以对比,说明二者的区别,理清史实的记录和虚构情况,我们本次主要围绕吕布这一历史人物形象来展开。在第一期结项时,组员们均完成了对两部古文献相关内容的研读,收获颇丰。

本期我们精选了部分组员的结项作品予以公开展示,希望同学们能在新阶段继续努力,学有所成,也请读者朋友们多提宝贵意见。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0《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2班申慧恩一、关于“吕布弑董卓”的问题(一)《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不同之处1.吕布与董卓产生隔阂《三国志》:《三国演义》:。2.吕布彻底背叛董卓的原因《三国志》:《三国演义》:(二)《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相同之处吕布因王允的离间杀掉了董卓。(三)小结史书中并没有貂蝉使用连环计的记载,但吕布因王允的离间最终杀掉董卓应该是真实的。二、关于吕布的外貌(一)文献记载《三国志》:《三国演义》:(二)小结吕布的穿着外貌形象可能为《三国演义》作者的想象。三、吕布的坐骑(一)文献记载《三国志》:《三国演义》:(二)小结《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这些内容,可能是《三国演义》作者为表现吕布的骁勇善战而虚构的情节。四、吕布殒命(一)文献记载《三国志》:《三国演义》:(二)小结吕布失败的原因古文献记载不同,《三国演义》中突出了吕布的无措和懈怠。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1《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2班王思睿一、相关文献记载(一)吕布的外貌描写《三国志》:《三国演义》:(二)吕布的装束《三国志》:《三国演义》:(三)有关“三英战吕布”事件《三国志》:《三国演义》:二、总结《三国演义》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依靠史实而写的。但作者也对部分史实有了些许夸大,比如“三英战吕布”就是为了突出吕布骁勇善战的形象而由作者发挥想象写成的。吕布是东汉末年众多枭雄之一,他胆识过人,骁勇善战,但最终因为多次易主而惨遭杀害。吕布是一个不忠不义的小人吗?这个问题我认为有些矛盾。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将吕布摇摆不定、猜忌多疑的形象刻画得尤为细致。但是,从谋士陈宫因吕伯奢被杀而弃曹投吕来看,吕布可能并非一个忘恩负义之人。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2《第一期甲骨文研习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2班黄可芫一、文献中对吕布与丁原关系的记载《三国志》:《三国演义》:笔者按:《三国演义》中,丁原为荆州刺史,而《三国志》中,丁原为并州刺史。《三国演义》为了突出吕布的反覆无常、不忠不义,故将吕布定为丁原义子,这种说法在正史中并不存在。二、对相关问题的分析(一)吕温侯濮阳破曹操这场战争在《三国志》中不见记载,吕布唯一一次与曹操的交战,就是吕布平生最后一战。《三国演义》描写这场濮阳大战有可能是只是为了贬低“汉贼”曹操,同时也是增添几点艺术色彩。(二)吕布与袁术通婚《三国志》对该事没有记载。《三国演义》编造此事,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也是为了突出吕布的无义无信。(见《三国演义》第十七回)(三)吕布乘夜袭徐郡《三国志》中记载,“备东击术,布袭取下邳,备还归布。布遣备屯小沛。”而《三国演义》的记载,曹操下令让刘备攻袁术,刘备虽然知道是计策,但因“王命不可违”,随后让张飞守城池,可部将因为被张飞打骂而心生怨恨,所以与吕布里应外合,徐州失守。《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刘备丢失徐州着了一个借口——“王命不可违”,美化了刘备的正统形象,但在正史中却是刘备主动攻打袁术。三、总结在我国古代注重“仁”的思潮下,吕布是非常不受欢迎的形象。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吕布传》中言道:“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身为文学家的罗贯中把这种鄙夷之情发挥到了极致,首先是把吕布刻画成“三姓家奴”,随后是与袁术通婚,然后是背叛,还把夜袭徐郡的事情改为欺负刘备的劣迹,最终以白门楼殒命致形象崩塌。从客观上说,首先,陈寿和罗贯中对吕布的鄙视不是毫无道理的。试想,生逢乱世,易主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可吕布先投丁原,后投董卓,并先后将二人杀害。丁原和董卓的为人先搁置不谈,但他们都是十分信任吕布的。遭此厄难,实在是令人毛骨悚然。令刘备也曾叹曰:“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吕布的不忠不义是中国古代社会最为忌惮的,那他自身还有其他问题吗?苏轼曾说:“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也就是,具备才能并不难,难处在于如何把自己的才能施展出来。吕布正是印证了这句话。吕布的才能在于高超的武艺,单从他救刘备的时间看,也不是有勇无谋的角色,但他却是缺乏政治眼光。因此,最后的白门楼悲剧是不可避免的。《三国演义》中如此贬低吕布,作者一是出于个人喜好,二是为了给刘备等正统人物作陪衬,从而增加作品的艺术色彩,增强情节的可读性。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3《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3班丁方晴

一、吕布刺杀董卓之事的描写

《三国演义》:

第八回王司徒巧使连环计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王允为了杀死董卓,想借吕布杀他。他把貂蝉先许配给吕布,又将她许配给董卓,以此挑拨董卓和吕布二人之间的关系。董卓发现吕布在凤仪亭和貂蝉私通,一气之下用手戟投刺吕布,后又在李儒的劝说下与吕布讲和,吕布表面原谅他,实际怀恨在心。王允借此机会怂恿吕布杀死董卓,吕布后来在殿门前刺死董卓。

故事发展顺序:貂蝉嫁吕布→貂蝉嫁董卓→引起误会,董卓投戟刺吕布→讲和→吕布杀死董卓

《三国志》:

1.董卓因小不如意,拨手戟刺吕布。

2.吕布向董卓道歉,暗中怀恨。

3.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心中不安。

二、吕布的身死描写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4《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6班王梓诺

一、“三英战吕布”的描写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第五回情节,而在《三国志》中没有记载。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搏斗为描写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

故事背景为曹操联合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上将吕布一连大败众将之后,刘备、关羽、张飞在虎牢关与吕布大战。

二、“董太师大闹凤仪亭”的描写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是《三国演义》第八回情节,在《三国志》中也没有记载。

故事梗概:吕布趁董卓上朝,与貂蝉约在凤仪亭中相会,貂蝉向吕布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很是不满,对董卓产生怨恨。恰巧董卓回府,见到此情形,抢戟执向吕布,吕布逃走。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5《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6班祁小易

一、“巧施连环计”一事的区别

在《三国志·吕布传》中,吕布杀掉董卓只是因为董卓总是暴怒时想要杀他,他怀恨在心,再由朋友王允怂恿,他便立即答应杀死董卓。而在《三国演义》中,这个情节很复杂,是王允用小女貂蝉诱惑吕布和董卓,巧施连环计使二人矛盾越来越深,最终吕布趁董卓不备,刺杀了他。如此看来,《三国演义》中“王允巧施连环计”一情节可能为后人虚构,在《三国志》中并未阐述。

二、刺董卓后续的区别在《三国志·吕布传》中,刺杀董卓一事之后,王允任命吕布为奋武将军并与他共掌朝政;但在《三国演义》中并未出现此情节,而且据《三国演义》内容的连贯性与紧密性,吕布可能还未来及与王允共掌朝政就被西凉兵大败,舍王允离开,投奔袁术去了。另外,在《吕布传》中,吕布兵败西凉兵是发生于董卓死后六十天;而在《三国演义》中没有给出具体日期,只是说“数日之后”,这样写也许是为了使事件之间的间隔变短,便于读者联系吧。当然,这就是一个时间上的细节了。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6《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3班于翰程

一、文献中对吕布与丁原关系的记载

《三国志》:

《三国演义》:

二、文献中对“吕布射戟辕门”的记载

《三国志》:

《三国演义》:

撰稿日期:年02月

骎骎史学新苗研习作品展示37《第一期古文献研读成果》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级七年6班黄可菁一、吕布究竟为何刺杀丁原正史对此的记载远不如小说演义中精彩。《三国志》:大意是,董卓忽悠吕布杀掉丁原。《三国演义》:虎贲中郎将李肃先是把董卓的赤兔马送给吕布,又将许多金银珠宝送给吕布,这才说服吕布杀掉丁原。正史中对于此事的记载并未涉及李肃,而小说却将此扩充想象得十分精彩,同样为作品增添趣味。(值得注意的是,小说中李肃与吕布是同乡人,这倒是一个合理的安排。)二、貂蝉的形象貂蝉在《三国演义》的戏份非常多:貂蝉作为王允的歌妓,先是被送给吕布,后又被送给董卓。吕布与董卓为一个歌妓闹不愉快,于是吕布把董卓给杀了。但在正史记载中,吕布是被王允忽悠去杀董卓的,不过,吕布确实和董卓的一个侍女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可能这也是他被忽悠两句就能决定杀人的原因之一吧。三、总结1.正史与小说综合来看,《三国志》所述远不及《三国演义》丰富,但《三国志》作为“二十四史”之一,是正史,那些“八卦”、传闻及不能够确定是否为真的,就不能记录在内,毕竟留给后人的记载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确越好。但《三国演义》作为“四大名著”之一,还是越精彩越好。2.吕布的个人失误吕布最为人熟知的名号是“三姓家奴”,但这不是当时人的称呼,是罗贯中给他编的,说明罗贯中对此人的偏见,有趣的是,陈寿对他也有偏见,说其“无英奇之略,轻狡反复,唯利是视”。试想,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又有谁不是反复无常呢?所以,陈寿和罗贯中对他的偏见一定另有原因。吕布勇力过人,精于骑射,却不懂得恰当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忙于在各家势力之间来回“跳槽”,失去了别人对他的信任。这是他个人的失误。

撰稿日期:年02月

※以上文章在刊登过程中,本着尊重作者和读者的态度,个别词句在未改变作者原意的基础上由指导教师予以适当修改、调整,特此说明!ABOUTME关于我王朝辉,男,年生于天津,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硕士研究生,年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师从于杨效雷教授。曾在北大附中天津东丽湖学校任教多年。现为天津南开日新国际学校历史学科教师。读研和工作期间,侧重于陶瓷考古、博物馆学等方向学术研究,在《中国文物报》《四川文物》《博物馆研究》《洛阳考古》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参编《苏颂与〈魏公谭训〉研究》等学术专著两部。此外,参编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教学用书)》,任分册副主编。年,参加首届“京师杯”全国中学优秀历史教学成果大赛,荣获“教学设计类”二等奖;年,参加首届“京师杯”全国中小学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展示活动,荣获天津市“微课类”和“课件类”双项三等奖。年,以班主任身份带领级明隽班获得“区级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10617.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