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一、五行 1、五行学说来源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所在,是指木(生长、生法、柔和、条达舒畅)、火(温热、升腾、明亮)、土(生化、承载、受纳)、金(清洁、清肃、收敛)、水(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五种物质的运动。中国古代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认识到木、火、土、金、水是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物质,并由此引申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由木、火、土、金、水这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这就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2、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着生、克、乘、侮的关系。五行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解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而五行的相乘相侮则可以用来表示事物之间平衡被打破后的相互影响。 相生即相互资生和相互助长。五行相生的次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相克即相互克制和相互约束。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相生相克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生,事物就无法发生和生长;而没有克,事物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只有保持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二、五行与五脏 中医学认为,人的有机整体是以五脏为核心构成的一个极为复杂的统一体,它以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形成五大系统。这是中医学系统论的一部分。所以要说中医养生就不得不说五脏之间内在的联系和相互滋生的关系。 木→火 → 土 → 金 → 水 肝→心 → 脾 → 肺 → 肾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正常发挥。火生土,即心火温脾土,心主血脉、主神志,脾主运化、主生血统血,心主血脉功能正常,血能营脾;脾才能发挥主运化、生血、统血的功能。土生金,即脾土助肺金,脾能益气,化生气血,转输精微以充肺,促进肺主气的功能,使之宣肃正常。金生水,即肺金养肾水,肺主清肃,肾主藏精,肺气肃降有助于肾藏精、纳气、主水之功。水生木,即肾水滋肝木,肾藏精,肝藏血,肾精可化肝血,以助肝功能的正常发挥。这种五脏相互滋生的关系,就是用五行相生理论来阐明的。 用五行相克说明五脏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肺属金,心属火,火克金,即心火能制约肺金,如心火之阳热,可抑制肺气清肃之太过。肝属木,肺属金,金克木,即肺金能制约肝木,如肺气清肃太过,可抑制肝阳的上亢。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即肝木能制约脾土。如肝气条达,可疏泄脾气之壅滞。肾属水,脾属土,土克水,即脾土能制约肾水,如脾土的运化,能防止肾水的泛滥。这种五脏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就是用五行相克理论来说明的。 三、五味与五脏 1、酸生肝:酸味食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用。常吃不仅可以帮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饿病菌,还有防感冒、降血压、软化血管之功效。以酸味为主的酸梅、石榴、西红柿、山楂、橙子,均含有维生素C,可防癌、抗衰老、防治动脉硬化。 2、苦生心:古有良药苦口之说,中医认为苦味食物能泄、能燥、能坚阴,具有除湿和利尿的作用。像橘皮、苦杏仁、苦瓜、百合等,常吃能防止毒素的积累,防治各种疮症。 3、甘入脾:性甘的食物可以补养气血、补充热量、解除疲劳、调胃解毒,还具有缓解痉挛等作用。如红糖、桂圆肉、蜂蜜、米面食品等,都是补甘食物的不错选选择。 4、辛入肺:中医认为辛味食物有发汗、理气之功效。人们常吃的葱、姜、蒜、辣椒、胡椒,均是以辛味为主的食物,这些食物既能保护血管,有可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作用,经常食用,可预防风寒感冒,但患有痔疮便秘、肾经衰弱者不可食用。 5、咸入肾:咸为五味之冠,百吃不厌。中医认为咸味食物有调节人体细胞和血液渗透、保持正常代谢的功效。咸味有泄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蜇等属于优质的咸味食品。 四、五色、五谷与五脏 1、肝色青:宜食糙米、牛肉、枣、葵;青色应肝,所以想要面色红润,不宜以素食为主。 2、心色赤:宜食小豆、犬肉、李、韭;赤色应心,故而想要面若桃花,可补以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如西红柿、橘子、红苹果。 3、肺色白:宜食麦、羊肉、杏、韭;白色应肺,想肌肤美白,可常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浆、牛奶一类。 4、脾色黄:宜食大豆、栗;黄色应脾,所以面色暗沉的人,可辅以黄色、味甘的食物,如胡萝卜、蛋黄等。 5、肾色黑:宜食肌肉、桃、葱;黑色应肾,所以肤色较深的人少吃色素添加过多的食物。 五、五官与五脏 1、鼻为肺之官 鼻子的外形为胃气所主,鼻孔为肺气所主,所以肺开窍于鼻,鼻是肺之官,只要人的肺有病首先就会表现在鼻子上。这里讲的鼻子主要指的是鼻孔里边,肺热则鼻孔出气粗、热;肺寒则鼻孔冒凉气。比如当人得肺病的时候,就会出现喘息鼻张的症状。 2、目为肝之官 肝开窍于目,得了肝病会在眼睛上有所表现,一般得肝病的人两个眼角会发青。孩子如果受到惊吓,鼻梁处常会出现青筋或者青痕,这也与肝有关联。 在中医的五色和五脏的配属里,肝主青色。这个青色并不是我们平时所见的青草、树叶的绿色,而是苍色。肝是从肾水里面生发出来的,苍这个颜色是黑色与青色的一个过渡之色。顺便谈一个问题:如果人在冬季没有养好身体,到了春天气机就生发不起来,就会生病。所以,了解颜色和脏腑的对应关系对养生保健是有裨益的,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观察脸色的变化对身体的状况作出判断。 3、口唇为脾之官 脾开窍于口,口唇是脾之官。得脾病的人会出现唇黄或者嘴唇四周发黄、嘴唇脱皮、流血等症状,这些都是阳明燥火太盛造成的。 4、舌为心之官 舌为心之官。心脏有病一般会出现舌头不灵活、舌卷缩等症状。口误,经常说错话,也是心气不足的象。 《黄帝内经》上有:心病者,舌卷缩,颧赤。颧赤是说心脏有病的话,颧骨这个部位会发红。除了颧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要留心印堂,因为心病还会表现在印堂处。印堂位于两眉之间,此处如果突然地发红,而且图案如灯花状,是心神将散的象,我们尤其要当心,这叫“祸福在旦夕间”,可能会有重病突发。印堂发黑也不是件好事,从中医的角度讲,这相当于水气凌心,就是肾水太多,心火太弱,肾水上来使心火的功能发挥不了。这也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对印堂颜色的变化加以小心。 5、耳为肾之官 耳朵是肾之官。耳朵的病都会跟肾相关。《黄帝内经》里有“肾开窍于耳”的说法。得肾病的人会有耳聋、耳鸣的症状。 五官通利则五味、五色、五音方能俱辨。中医认为五官与脏腑器官的关系极为密切,通过了解五官的病变就可以发现隐藏在身体内的五脏的病变,所以我们要时刻留心五官的变化,才能留意到相关联的五脏的情况。 具体到五官的养生方法,很简单:常闭眼,养神;少说话,养心;平稳呼吸,养肺;多食美味,养口;少惹烦杂,非礼勿听,养耳。 六、五情与五脏 1、心在志为喜”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素问?举痛论》说:“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喜悦的过程,犹如人体能源(精神能源和机体能源)的释放过程,获得释放的能源,将形成原动力,展开新的精神活动,并支配着身体活力,创造出新的业绩。如:能提高人的大脑及整个神经系统的活力,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提高脑力和体力劳动的效率和耐久力,使人感到生活和工作中充满乐趣和信心,从而动作起来显得轻松有力、敏捷、准确、精力充沛;能使心脏、血管的肌肉运动加强,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水平提高;能扩张肺部,使呼吸运动加强,肺活量增大,有利于肺部二氧化碳和氧气的交换;能加强消化器官的运动,增加消化液的分泌,从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促进新陈代谢。2、“肝在志为怒” 怒是人们受到外界刺激时的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一种不良的情志刺激。怒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故称“肝在志为怒”。一方面,大怒可以伤肝,导致疏泄失常,肝气亢奋,血随气涌,可见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甚则可见吐血、衄血、卒然昏倒、不省人事。另一方面,如肝失疏泄,也可致情志失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心烦易怒。3、“脾在志为思” 脾在志为思。思,即思虑、思考,是人体意识思维活动的一种状态。人的思虑的情志活动主要是通过脾来表达的。思是精神高度集中的思考、谋虑的一种情志。当人沉湎于思考或焦虑时,往往会出现饮食无味、食欲下降。有的妇女可以因为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导致月经量少,经期紊乱等,这与脾主统血的功能相一致。4、“肺在志为忧(悲)” 古代医家对忧愁的患者仔细观察分析后发现,肺是表达人的忧愁、悲伤的情志活动的主要器官。当人因忧愁而哭泣时,会痛哭流涕,涕,就是肺分泌的黏液。人哭泣的时候,肺气盛,黏液分泌增多,而肺开窍于鼻,所以涕就从鼻中流出了。肺主气,为声音之总司,忧愁悲伤哭泣,还会导致声音嘶哑、呼吸急促等。肺主皮毛,故忧愁会使人的面部皱纹增多。5、“肾在志为恐” 恐为肾志,肾是人们表达惊恐之志的主要脏器。恐是人们对事物惧怕的一种精神状态,对机体的生理活动是一种不良的刺激。《素问?举痛论》说:“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即是说明惊恐的刺激,对机体气机的运行可产生不良的影响。“恐则气下”,是指人在恐惧状态中,上焦的气机闭塞不畅,可使气迫于下焦,则下焦产生胀满,甚则遗尿。“惊则气乱”,则是指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可因惊慌而产生一时性的扰乱,出现心神不定,手足无措等现象。 七、五季与五脏 1、春宜升补:春季阳气初生,大地复苏,万物生发向上,内应肝脏,应根据春季的特性,因势利导,应用桑叶、菊花、生姜等升散之品以充分调动人体的阳气,使气血调和。 2、夏宜清补:夏季炎热、火邪炽盛,万物繁茂,内应心脏,应根据夏令之时,人体脏腑气血旺盛,采用金银花、荷叶、莲子等清淡、清热之品调节人体阴阳气血。 3、长夏宜淡补:长夏时值夏、秋之际,天热下降,低湿上蒸,湿热相缠,内应脾脏,应采用赤小豆、绿豆、藿香等淡渗之品,利湿健脾以达到气血生化有源。 4、秋宜凉补: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滋长,气候干燥,内应肺脏,此时五脏刚从夏季旺盛的代谢中舒缓过来,应采用百合、黑芝麻等滋阴生津之品,以调节夏季脏腑功能的失调。 5、冬宜温补:冬季天气寒冷,阳气深藏,内应肾脏,此时应根据冬季封藏的特点,以桂圆、核桃仁、阿胶等温补之品来滋补人体气血之不足,是脏腑的气血旺盛,适应自然界的变化。 五行、五脏、五味、五色、五官、五情、五季之间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只要你掌握了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应用到日常的养生中,相信您自会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心、肝、脾、肺、肾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喜、怒、哀、乐、爱、恶、欲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玄孙、曾孙、孙、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稻、黍、稷、麦、豆四川菜、湖南菜、山东菜、江苏菜、浙江菜、广东菜、福建菜、安徽菜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大方、小方、缓方、急方、奇方、偶方、复方青、黄、赤、白、黑宫、商、角、徵、羽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河北的瓷州窑、浙江的龙泉窑、江西的景德镇窑、福建的德化窑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礼、乐、射、御、书、数风、赋、比、兴、雅、颂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金、木、水、火、土乾〖天〗、坤〖地〗、震〖雷〗、巽〖风〗、坎〖水〗、离〖火〗、艮〖山〗、兑〖沼〗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有五种说法 ①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②宓戏(伏羲)、神农、黄帝、尧、舜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④少昊、颛顼、帝喾、尧、舜 ⑤黄帝、少昊、颛顼、喾、尧 其中第三种说法最为流行,意指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的天神,东方太昊,南方炎帝,西方少昊,北方颛顼,中央黄帝。儒教、道教、佛教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第一层]泥犁地狱、[第二层]刀山地狱、[第三层]沸沙地狱、[第四层]沸屎地狱、[第五层]黑身地狱、[第六层]火车地狱、[第七层]镬汤地狱、[第八层]铁床地狱、[第九层]盖山地狱、[第十层]寒冰地狱、[第十一层]剥皮地狱、[第十二层]畜生地狱、[第十三层]刀兵地狱、[第十四层]铁磨地狱、[第十五层]寒冰地狱、[第十六层]铁册地狱、[第十七层]蛆虫地狱、[第十八层]烊铜地狱苏绣〖苏州〗、湘绣〖湖南〗、蜀绣〖四川〗、广绣〖广东〗檀香扇〖江苏〗、火画扇〖广东〗、竹丝扇〖四川〗、绫绢扇〖浙江〗牡丹〖山东菏泽〗、水仙〖福建漳州〗、菊花〖浙江杭州〗、山茶〖云南昆明〗西湖龙井〖浙江杭州西湖区〗、碧螺春〖江苏吴县太湖的洞庭山碧螺峰〗、信阳毛尖〖河南信阳车云山〗、君山银针〖湖南岳阳君山〗、六安瓜片〖安徽六安和金寨两县的齐云山〗、黄山毛峰〖安徽歙县黄山〗、祁门红茶〖安徽祁门县〗、都匀毛尖〖贵州都匀县〗、铁观音〖福建安溪县〗、武夷岩茶〖福建崇安县〗黑桃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丹麦人霍克拉 红桃J:查尔斯七世的宫廷随从拉海亚梅花J:亚瑟王的著名骑士兰斯洛特方块J:查尔斯一世的侍从罗兰黑桃Q:帕拉斯o阿西纳,古希腊神话中智慧与战争女神红桃Q:朱尔斯,德国人,查尔斯一世的妻子梅花Q:英国的兰开斯特王族的约克王后方块Q:是《圣经o旧约》中的约瑟夫的妹妹,莱克尔皇后黑桃K:戴维,公元前10世纪的以色列国王索洛蒙的父亲,擅长弹奏竖琴红桃K:查尔斯一世,弗兰克国王沙勒曼梅花K:马其顿国的亚历山大大帝,最早go-vern-ment世界方块K:罗马名将和政治家朱亚斯o西泽,罗马统一后成为独裁统治者〖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孩提:指2——3岁的儿童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豆蔻:指女子十三岁及笄:指女子十五岁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而立之年:指三十岁不惑之年:指四十岁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花甲之年:指六十岁古稀之年:指七十岁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期颐之年:一百岁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第1年§纸婚、第2年§棉婚、第3年§皮革婚、第4年§水果婚、第5年§木婚、第6年§铁婚、第7年§铜婚、第8年§陶婚、第9年§柳婚、第10年§铝婚、第11年§钢婚、第12年§丝婚、第13年§丝带婚、第14年§象牙婚、第15年§水晶婚、第20年§瓷婚、第25年§银婚、第30年§珍珠婚、第35年§珊瑚婚、第40年§红宝石婚、第45年§蓝宝石婚、第50年§金婚、第55年§绿宝石婚、第60年§钻石婚、第70年§白金婚〖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录取者称为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论语》、《中庸》、《大学》、《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老子》、《庄子》、《列子》、《荀子》、《扬子法言》、《文中子中说》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落笔、转笔、藏峰、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竖勒嵇康、刘伶、阮籍、山涛、阮咸、向秀、王戎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容成公、李耳、董促舒、张道陵、严君平、李八百、范长生、尔朱先生郑板桥、汪士慎、李鱓、黄慎、金农、高翔、李方鹰、罗聘黄庭坚、欧阳修、苏轼、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易经》、《诗经》、《尚书》、《礼记》、《仪礼》、《公羊传》、《榖梁传》、《左传》、《孝经》、《论语》、《尔雅》、《孟子》《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与许仙》《明清档案》、《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经卷》关汉卿《窦娥冤》、王实甫《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洪升《长生殿》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汉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 在讲用“数”来治病之前,我们还是再温习一下《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里的这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吧:“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们的老祖宗非常了不起,他们早就知道,不同的“数”有不同的养生、治病效果!关于这一点,胡涂医要先跟现代的中医专家学者们道歉,上古传承下来的用“数”来治病防病的学问,现行中医教材里是看不到的,请大家原谅我的胡说八道!当然,看不到的东西,并不就一定不存在,好比你看不到CCTV的电磁波,可是它确确实实存在。至于被“师氏藏之”的《黄帝内经》第七卷的内容,多半就有神奇的关于“数”的论述。这里所说的“数”,是指0、1、2、3、4、5、6、7、8、9这十个数。当然,我们老祖宗当时并不使用阿拉伯数字,为了方便起见,胡涂医就用大家熟悉的阿拉伯数字来表述。古人是如何发现不同的“数”有不同的养生、治病效果的呢?经常读胡涂医前面文章的朋友们应该有答案了——就是用返观内证的方法,让身心回归“零”的状态!进入甚深定境观察,可见每一个数字都含有不同的能量、信息——包括颜色。比如,数字“0”,在返观内察中,它是纯金黄色,怪不得古传中医及古代的天人之学之学,动不动就说“金丹大道”。为了避免大家追问其它九个数字的“颜色”,胡涂医干脆先把每个数字的颜色列于下,先“给点颜色”大家看看:“1”——浅蓝色。“2”——浅红色。“3”——浅绿色。“4”——褐色。“5”——浅黄色。“6”——深黄色。“7”——深绿色。“8”——深紫色。“9”——深红色。为什么要先谈“颜色”呢?因为颜色其实就是数本身的一个本质属性,许多人都知道中医有“五行对应五色”之说,但谁也讲不清楚为什么,其实全部的秘密就在这里——在返观内察中,每个数都是有颜色的,每个数都可以被按五行来分类的,就这么简单!没有经过返观内察的“返还”之功,是不可能讲清楚这些东西的。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反复提到,中医的一大本质就是“天人合一”,天人如何合一呢?这个问题可以写成长长的一本书!本文就从“数”的角度来解释天人如何合一。按照古传中医的内证观察,人体与天地,时时刻刻都在交换着信息和能量,这些“信息”,可以理解为是以一种“生物脉冲”形式,向天地发出、从天地间接受、与天地万物交换,其运行的速度,最低速度是光速(因其一起步就是光速,一刹那就超越光速,所以无形、无相),这些“生物脉冲”,古人用阴爻(--)和阳爻(——)来表示,人体发出的“人体脉冲”,如果是健康的人,是“——、--、——、--、——、--、——、--”如果“翻译”成现代的二进制数码,就是“”,转换成十进制,用阿拉伯数字来表达就是“”。而不健康的人,其病灶处的脉冲,也有不同的“生物脉冲”之“数”,其排列就是无序化的。“数”不仅有颜色,而且都有“动态”的能量含义。以下内容,是古传中医世代秘传着的东西,我不便将其全部公开细谈,择其奥要,供养大家,看各人悟性,大家能悟多少就多少吧——这可是历代秘传、被明师们“藏之”的内容呢!看仔细了:“0”——含有“通达无碍”的信息能量,主“疏通经络”。“1”——在易里上是平平之数,含有“平衡阴阳”的信息能量,当然主“阴阳平衡”。“2”——写成“二”大家就明白了,有“平行”的动态含义,主“颤动、波动、波起”。“3”——写成“三”就好理解了,“乾”卦嘛!所谓“大哉乾元”,“3”主“生发”,所以太上曰“三生万物”。“4”——不是咱们老中迷信,“4”的确主“大型波动”,用古传中医的返观内察法细细观察,可见“4”的脉冲速度极快,冲击波特别大,所以容易使事物变坏——当然,也可能“变好”。“5”——含有“化”的信息能量,所以我们老祖宗才有一套“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5”这个数字主“缓慢、湿润、运化”。“6”——我们中国人常常说“六六大顺”,这是有道理的。“6”字,在返观内察中,可见其信息能量比“4”还要有更大的动力,其信息能量为“顺变”——当然,可以“顺变”好,也可以顺变“坏”,但以“顺”(好)为主,这个数主“突变、激动、交替”。“7”——这个数在易理上表“转折”,其信息能量主“转折、激发、突出、破裂”。“8”——这个数在易理上表“成功”,所以咱们老中爱“8”也不能全说是“迷信”嘛!返观内察其信息能量,主“还原、回溯、完成”。“9”——这在易理上表“转变”,胡涂医在早前的文章《医家秘传,人体有条退烧、止咳通道》里说过,“9是变数,古人有“逢九必变”之说,您可以参照中国历史,看看从,,,,,,,……各年都有些啥大事:)”,大家明白我为啥有这番话了吧?这个“9”所含的信息能量就是“转变、向上、突破”。顺便说一下,很多人都在谈论,根据上面的“数”看,大家是否“心中有数”了?:)子时到了,不多说了。给大家一个“说话算数”的特殊的组合,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有空的时候就可以念念:“”,最好每一次念“99”次。最后说一句:若执着于某个“数”的好坏,这本身就不合于“道”,不偏、不执,自觉的“和于术数”,便是合道而行。其实,日日是好日,数数是好数!关键在于“心”好、事好、话好,人自然好。祝福大家都能“和于术数”、合道而行、诸事圆满! 罗大伦:黄元御的圆圈理论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话说这人体里面,五脏六腑是上下分布的,中医认为,其功能也有方向,这些脏腑所引导的气机是处于动态中的。 这个图画我给大家描述一下。 首先肾在最下面,属水脏。中医说肾脏是水中含火,水是肾阴,火是肾阳,火我们就明白了,那一定是向上走的,它生什么啊?火生土,也就是说,火性向上走,使得脾土温暖,那么脾是负责什么的呢?是负责把胃吸收的营养(中医叫精微物质)发送到全身的。这脾有个特性,它是向上走的,因为有一部分营养还要到肺脏,与吸入的空气中的精微物质结合,由肺协助向全身输布。 各位可记住了,中医认为,脾脏之气,是从左边向上升的。 肾脏中的水呢,水生木,也就是说,在水的滋养下,木气也开始得到了营养,要发展了,它发展的方向也是上升,跟树一样,这个肝脏之气也是从左边往上升的。随着脾土之气上升,中医有句话,叫“肝随脾升,胆随胃降”,就是说的这个。 好多人说,这中医的肝怎么在左边啊,解剖可是在右边,中医说的是肝气,是肝的功能,是一个功能系统,不单是那个脏器实质。 所以,左边身体有病,有时要考虑到肝脾之气上升是否正常,尤其是肝气。 肝属木,四季配春季,象征着万物生发。 此时各位看到了,这个气机随着肝脾升到了顶部,这里就是肺和心了。各位知道,木生火,这火配五脏是心,四季配夏天,心火的特点其实也是要向上的,但是,由于有肺脏的存在,心火被带向下行。 肺是属金的,四季配秋天,主肃降,甭管夏天多热,遇到秋天,气机就开始往下降了。这心火本来是要上升的,但是因为有肺金在上面,所以就跟着往下降,直降到肾中,使得肾水不至于过寒,温暖肾水。而肾水随着肝木上承,到达心火的位置,使得心火也不至于过热,这叫“水火既济”。 有的时候,这个往下降的过程被破坏了,那么心火就无法下降,憋在上面,各位就会看到上面热,下面寒的局面。口渴,眼睛红,口舌生疮,可下面的腿还是凉的。 在肺金下降的同时,人嘴里吃入的东西进入了胃,然后也是向下走的,所以胃气要下降。在中医里,脾为己土属阴,胃为戊土属阳,阳要下降,阴要上承才对。 在胃气下降的同时,胆气也随着下降,就是我们说的“胆随胃降”。现在有好多的胃病,就是胃气上逆,胆汁反流,这就是气机逆行的结果。 各位同样要注意了,这个胃气和胆气的下降,是从右边下行的。 所以,如果人体的右边有病,要考虑一下气机下行是否遇到了麻烦。 您现在再看看,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胃气右降,胆气和心火随着下降,这是不是一个左边升,右边降的圆圈呢? 在这个圆圈里,脾胃一阴一阳,就是中心的轴,一切都是围绕着它们来转。 这就是黄元御的理论,他最后把一切病都归入到这个圆圈的运转失常,任何一个地方出问题了,把圆圈的运动给“咔嚓”一下挡在了那里,不能转动了,就出现了问题,这个时候怎么办呢?就要使用药物,调畅气机,让它们恢复上下运行,这样人体自己就会恢复健康的。 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绿豆(绿豆水最养肝去火 开锅7-8分钟)、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绿苋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水果等。红色补心常见红色食物:红豆红薯、胡萝卜、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黄色益脾胃常见黄色食物: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白色润肺常见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黑色补肾常见黑色食物: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 五脏六腑位置图 黄元御气机升降图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如果心血亏虚,引起肝血不足,则可导致血不养筋,出现筋骨凌痛、手足拘挛、抽搐等症。又如肝郁化火,可以扰及于心,出现心烦失眠等症。 3.心与脾:脾所运化的精微,需要借助血液的运行,才能输布于全身。而心血又必须依赖于脾所吸收和转输的水谷精微所生成。另方面,心主血,脾统血,脾的功能正常,才能统摄血液。若脾气虚弱,可导致血不循经。 4.心与肾:心肾两脏,互相作用,互相制约,以维持生理功能的相对平衡。在生理状态下,心阳不断下降、肾阴不断上升,上下相交,阴阳相济,称为“心肾相交”。在病理情况下,若肾阴不足,不能上济于心,会引起心阳偏亢,两者失调,称“心肾不交”。 5.肝与脾:肝藏血,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而生血。如脾虚影响血的生成,可导致肝血不足,出现头晕、目眩、视物不清等。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横逆犯脾,可出现腹痛、腹泻等。 6.肝与肺:肝之经脉贯脂而上注于肺,二者有一定联系,肝气升发,肺气肃降,关系到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若肝气上逆,肺失肃降,可见胸闷喘促。肝火犯肺,又可见胸胁痛、干咳或痰中带血等症。 7.肝与肾:肾藏精,肝藏血,肝血需要依赖肾精的滋养,肾精又需肝血不断的补充,两者是互相依存,互相资生。肾精不足,可导致肝血亏虚。反之,肝血亏虚,又可影响肾精的生成。若肾阴不足,肝失滋养,可引起肝阴不足,导致肝阳偏亢或肝风内动的证候,如眩晕、耳鸣、震颤、麻木、抽搐等。 8.肺与脾:脾将水谷的精气上输于肺,与肺吸入的精气相结合,而成宗气(又称肺气)。肺气的强弱与脾的运化精微有关,故脾气旺则肺气充。由脾虚影响到肺时,可见食少、懒言、便搪、咳嗽等症。临床上常用“补脾益肺”的方法去治疗。又如患慢性咳嗽,痰多稀白,容易咳出,体倦食少等症,病证虽然在肺,而病本则在于脾,必须用“健脾燥湿化痰”的方法,才能收效。所谓“肺为贮痰之器,脾为生痰之源”,这些都是体现脾与肺的关系。 9.脾与肾:脾阳依靠肾阳的温养,才能发挥运化作用。肾阳不足,可使脾阳虚弱,运化失常,则出现黎明泄泻,食谷不化等症。反之,若脾阳虚衰,亦可导致肾阳不足,出现腰滕废冷、水肿等。 10.肺与肾:肺主肃降,通调水道,使水液下归于肾。肾主水液,经肾阳的蒸化,使清中之清,上归于肺,依靠脾阳的运化,共同完成水液代谢的功能。肺、脾、肾三脏,一脏功能失调,均可引起水液媚留而发生水肿。肺主呼吸,肾主纳气,两脏有协同维持人身气机出入升降的功能。 五脏六腑图 [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腑是表里互相配合的,一脏配一腑,脏属阴为里,腑属阳为表。脏腑的表里是由经络来联系,即脏的经脉络于腑,腑的经脉络于脏,彼此经气相通,互相作用,因此脏与腑在病变上能够互相影响,互相传变。 脏腑表里关系是:心与小肠相表里;肝与胆相表里;脾与胃相表里;肺与大肠相表里;肾与膀胱相表里;心包与三焦相表里。 1.心与小肠: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心经有热可出现口舌糜烂。苦心经移热于小肠,则可兼见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等症。 2.肝与胆: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 3.脾与胃:在特性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脾主升,胃主降。在生理功能上,胃为水谷之海,主消化;脾为胃行其津液,主运化。二者燥湿相济,升降协调,胃纳脾化,互相为用,构成了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运动,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和传输的任务。 胃气以下行为顺,胃气和降,则水谷得以下行。脾气以上行为顺,脾气上升,精微物质得以上输。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易现呢逆、呕吐等症。脾气不升,反而下陷,易现久泄、脱肛、子宫下脱等症。由于脾胃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互相影响,所以在临证时常脾胃并论,在治疗上多脾胃并治。 4.肺与大肠:经络相连,互为表里。若肺气肃降,则大肠气机得以通畅,以发挥其传导功能。反之,若大肠保持其传导通畅,则肺气才能清肃下降。例如:肺气蛮滞,失其肃降之功,可能引起大肠传导阻滞,出现大便秘结。反之,大肠传导阻滞,又可引起肺肃降失常,出现气短咳喘等。又如:在治疗上肺有实热,可泻大肠,使热从大肠下泄。反之,大肠阻滞,又可宣通肺气,以疏利大肠的气机。 5.肾与膀光:经络相通,互为表里。在生理上一为水脏,一为水腑,共同维持水液代谢的平衡(以肾为主)。肾阳蒸化,使水液下渗膀肮,膀肮又借肾阳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功能而排泄小便。在病理上,肾阳不足,可影响膀肮功能减弱而出现小便频数或遗尿;膀肮湿热,又可影响肾脏而出现腰痛、尿血等。 6.心包与三焦:经络相通,互为表里。例如,临床上热病中的湿热合邪,稽留三焦,出现胸闷身重,尿少便塘,表示病在气分。如果未能制止其发展,温热病邪,便由气分入营分,由三焦内陷心包,而出现昏迷、谵语等症。 .07.30 五行化性表(改变命、运的奥秘) (注:理论来源——河图:黄河龙马,伏羲八卦,《易经》,明阴阳;洛书:洛河神龟,大禹九章,《洪范》,明五行。此乃中国文化之源,经孔子整理,思孟发扬,流传至今,德泽百世。) 时空五行五行木金火水土五方东西南北中央五时春秋夏冬四季五阳甲庚丙壬戊五阴乙辛丁癸己五常仁义礼智信儒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 八德孝悌义礼廉耻忠信释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饮酒不妄语道五元元性元情元神元精元气 体形长,身材细高、双肩高耸方,身段苗条、单薄尖,身材圆胖体形丰满、柳肩膀胖,体形肥胖圆,五短身材,三厚-背厚、唇厚、手背厚 面色长脸、上宽下窄、瘦而露骨、青筋暴露。青长方形脸、颧骨高,脸色白,眉清目秀,唇薄齿白,口齿伶俐、冷笑枣核形脸,上尖中宽,赤红面、肉多横纹,毛发稀疏黑,猪肚子形脸,上窄下宽、重下颌,面色淡黑、粗眉大眼,毛发深黑,生气时好哭圆脸,蒜头鼻,面黄 声音短,直而短,齿音长,声音宏亮,唇音高,尖而破(宫哑嗓,)舌音低,慢长而低,不爽快,喉音平,鼻音重 行动高压有声举止轻佻(飘)行动急速,走路上身摇摆(蛇行)行动迟缓、拖泥带水,坐立时均好倚扶沉重踏实 五味酸辣苦咸甜 五气风燥热寒湿判断五行性五业工士官商农 阳能受气、仁德、正直、有主意、能担当能找人好处、观功念恩、有义气、善于分析辨别、善交际、能吃亏、人情周到、豪爽活泼、敏捷果断达天时、明理、温恭谦虚、举止大方、守礼守分、不争不贪能认不是、有智慧、性柔和、清静、悠闲、儒雅、心灵手巧、擅精艺术、肯就低下信因果、诚信踏实、忠厚宽大、能容人、稳重、勤俭朴素、笃行道德 典型 宋江 孙膑五行性阴不服人、抗上、直硬、宁折不屈、傲慢、好说酸话、做事不许人驳辩、多不孝,好怒好分辨、残忍嫉妒、虚伪、轻狂、巧言令色、笑里藏刀、好变更、好恼人、好占小便宜、辣害分辩争好争理、急躁、爱虚荣、拘谨、贪而无厌、虎头蛇尾、做事荒唐、晚年昏聩、好恨人好烦人、愚鲁迟钝、遇事退缩、多忧多虑、懒惰、邋遢好怨人、笨拙、固执、死板、蠢笨蛮横、心小量窄、多疑、鲁愚蛮浑横 典型 林黛玉、吕后 五辟亲爱贱恶畏敬敖惰哀矜 五正气财色酒孝 五魔嗔慢贪痴疑 五毒怒恼恨烦怨五行走阴说话撞人刮人燎人淹人压人 特点 阴性招难受贫、命薄受苦受气受累 命运 病症肝系统病,头迷眼花,两臂麻木,四肢无力,胸膈不舒,耳鸣牙痛,中风等。肺系统病,气喘咳嗽、肺痨咳血、肠癌、各种肺经疾病心系统病,心热心跳、失眠癫狂、喑哑疔疮肾系统病,腰腿酸痛、遗精淋症、虚痿肾亏、疝气郁结、膀胱炎、尿毒症等脾胃系统病,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面黄懒惰性理疗病内讼、忏悔,问主意,仁德存心,爱人爱物,戒杀、不生气忏悔,问响亮,义气存心,找人好处,戒盗、戒不义之财忏悔,问明理守礼,以礼存心,戒邪淫、戒色忏悔,问柔和,认不是生智慧水,戒酒忏悔,不怨人、问信实,认因果、尽孝道、戒妄语简介反省、拨阴取阳修道不离本位,当体成真仁德呈现即明德;父子有亲。义德呈现即明德;君臣有义。礼德呈现即明德;长幼有序。良知呈现即明德;夫妇有别。信德呈现即明德;朋友有信。 阳五行乐道歌 甲木仁德主元性,人道最善修性命。 千折万磨勿烦恼,逆来顺受永无病。 七情六欲无邪思,秉赋不移尽物性。 木禀曲直皮是心,荣枯缘于根基正。 颜渊问仁知四戒,克己功成方为圣。 述圣秉笔作中庸,修道立教识天命。 孟子著书七篇止,以仁以义克大用。 丙火明礼主元神,参透玄机悟本真。 为善致祥恶降祸,辨明觉路与迷津。 贵贱寿夭凭自作,吉凶福祸系前因。 福洪自然因德厚,私心不铲陷沉沦。 神农尝草疗疾病,轩辕定礼正人伦。 大禹治水凡八载,三过其家不入门。 文王羑里囚七载,著作易理解天文。 庚金义气主元情,念人好处歹意扔。 无故加之而不怒,猝然临之亦无惊。 患难相扶真君子,受恩莫忘大英雄。 圣道明德止至善,正心修身天下平。 关公大义昭千古,奸曹虽媚智已穷。 秉烛达旦因思汉,封金挂印为寻兄。 武穆明知秦桧诈,谨遵母训尽忠诚。 壬水明智主元精,推功认过有包容。 一视同仁存逊让,不分你我定无争。 上善若水和群意,随高就低终自平。 凡事莫用推移力,船到中流自在行。 孔圣论语存教育,释迦经典渡众生。 老子道德五千字,树立人间未有功。 解开奥义行万国,读者共感江神童。 五行相生纯属阳,莫犯相克阴气伤。 木能生火火生土,土能生金率定章。 金能生水水生木,生生不已按五常。 顺行仁礼信义智,东南西北与中央。 木为主意火明礼,土是信实元气藏。 金须响亮水柔和,虔诚问性祛灾殃。 男女若是知修性,取得长生不老方。 阴五行防病歌 乙木好怒主伤肝,病眼头昏两肋酸, 气血不舒难动围,脸青如鬼把身缠, 愿尔病好仿甲木,乐道修命保平安。 丁火好恨主伤心,经血不调病属阴, 烦闷颠狂吐鲜血,脸红如鬼病魔侵, 愿尔病好仿丙火,洞察天时守成箴。 己土好怨主伤脾,膨闷胀饱结郁积, 上吐下泻转食症,脸黄如鬼缠身体, 愿尔病好仿戊土,因果循环无止息。 辛金好恼主伤肺,咳嗽痰喘方寸内, 身弱失眠虚痨症,脸白如鬼已成废, 愿尔病好仿庚金,想人好处病自退。 癸水好烦肾受病,滑精泄气瘫痪症, 腿疼腰痛瞳仁散,脸黑如鬼真要命, 愿尔病好仿壬水,能认不是即好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