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每3秒钟就出现一个痴呆病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亿人,占比18.70%,其中痴呆患病率为6%,约万人,阿尔茨海默病患病率为3.9%,约万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为15.5%,约万人。 (数据来源: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阿尔茨海默病,一种最常见的临床痴呆类型,由于对患者个人、家庭以及社会均带来沉重的负担,逐渐成为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的重要课题之一。 每年9月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知彼知己,早诊早智”,聚焦于知识的普及、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通过科普宣教拥有阿尔茨海默病的防治知识,经过早期筛查了解我们自己的记忆改变,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地准备、应对、克服与战胜阿尔茨海默病对自己和家人的侵扰。 什么是阿尔茨海默病 它俗称老年痴呆症,是以隐匿起病和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临床特征,并多伴有情感和人格变化,最终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能力。最早期、最突出的临床症状就是记忆下降,它并不是正常的衰老过程,而且症状持续发展,病程通常为5-10年,目前治疗并无特效药物,但它仍可以通过多种药物积极地治疗及非药物的认知干预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尽可能保持阿尔茨海默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保留其生存质量与尊严,并减轻照顾者负担与压力。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 1、记忆力逐渐衰退,影响日常起居活动。 比如:炒菜忘了放盐或多放了盐;做完饭忘记关煤气;出门忘记锁门;买菜忘记付钱或付了钱忘记拿东西等表现。 2、处理熟悉的事情出现困难,难以胜任日常事务。 比如:不知道穿衣服的次序,经常内衣外穿,甚至上下衣不分;对原本熟练的家务活不知所措等等。 3、语言表达出现困难。 比如:出现命名障碍,忘记简单的词语,词不达意,经常说错词错句,说的话或写的句子让人无法理解,甚至少语、缄默不语。 4、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感到混淆。 比如:不记得今天几号、星期几,不知自己身处何处;在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不认识朋友、甚至家人;不知家在哪里,一直要回家;认为自己还是在年少时期,要找自己的父母等。 5、判断力渐渐减退。 比如:反季节穿衣,烈日下穿棉袄,寒冬时却穿薄衣;平时节俭的人被忽悠,经常花大价钱去买保健品。 6、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 比如:对别人的话语、行为不理解,跟不上他人交谈的思路,或不能按时支付各种账单,做事情不着调。 7、常把东西乱放在不适当的地方。 比如:将熨斗放进冰箱;电热水壶放在煤气灶上烧水;在外面捡一大堆垃圾放在家里,袜子放在碗柜里等。 8、情绪变得不稳及行为较前显得异常。 比如:情绪快速涨落,变得喜怒无常;昼夜颠倒;成天往外面跑,不着家;有被迫害妄想。 9、性格出现变化。 比如:原来大方的人小气了;性格变得多疑、淡漠、焦虑或粗暴等;家人觉得老人突然变得不可理喻了。 10、失去做事的主动性。 比如:觉得终日消磨时日,对以前的爱好也没有兴趣,易出现抑郁情绪,觉得活着没意思,甚至有自杀的倾向。 如何认知维护阿尔茨海默病? 如何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需要从病史、临床表现、神经心理认知评估、必要的影像学检查(CT、MRI+海马冠状位、SPECT、PET)、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血沉、甲状腺功能、艾滋病、梅毒、叶酸B12、脑脊液检测、基因染色体等检查),其中神经心理认知检查仍然是其临床诊断的首选方法。 什么人群需要进行认知筛查? 怀疑自己记忆下降;有痴呆阳性家族史;被家属或熟悉的人发现记忆衰退;行为、性格逐渐改变,如不爱卫生、捡垃圾、淡漠;不能理解他人说的话或说话表达不清,说话唠叨、重复;在熟悉的环境中发生迷路、走失等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表现的人群。 左右滑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