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怎么治

时间:2020-8-29 17:20:23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糖尿病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糖尿病期、糖尿病并发症期。根据仝小林关于糖尿病郁、热、虚、损的四阶论,前三个阶段为糖尿病期、第四阶段为并发症期。糖尿病期的中西医治疗方案都已经相对完备与成熟。糖尿病并发症大概分为两种,一是急性并发症,二是慢性并发症。

本文将专门讨论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变、糖尿病足等(不含代谢综合征)。

(一)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与遗传、环境因素综合作用有关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分泌不足为主要病理缺陷。T2DM的本质是胰腺分泌功能怠惰造成的。胰腺分泌由胰腺负责,胰在中医脏腑理论中属脾,所以从中医理论来讲,就是脾的功能怠惰。

因此,脾虚是糖尿病的根本原因。

脾阳不足即脾阳虚,脾阳不足则脾气虚,脾气虚则中气虚,中气虚则整个气虚;脾阴不足即脾阴虚,脾阴不足则脾的血液、津液不足,脾失濡养与收涩之性,因此不能制约胃腑之阳热,从而出现胃热;阳虚则升清动力失源,气虚则气化功能不足,胃热则胃火上炎,因此出现上消与中消;胃热则降浊功能下降,水湿痰浊不能下行,则郁于中焦而成湿热、痰湿、痰浊、热毒;胃的降浊功能下降,则小肠分清泌浊功能随之下降,下焦则成膏脂淋浊或痈疽毒瘤;

对消化道的影响归根到底是影响脾,使脾的生化功能受损,从而气血俱损;对泌尿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绝大部分归结于肾;而产生的瘀血膏脂则主要影响心血管系统;此外,脾的升清动力不足,胃的降浊功能下降,则升降失序,肝之疏泄功能受到干扰,日久而成肝郁(肝木反过来再克脾土,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糖尿病会对脾、肾、心、肝造成直接压力、郁滞或损伤,从而形成糖尿病肾病(肾)、心脑血管病(心)、神经病变(心肾)、视网膜病变(肝肾)、糖尿病足(脾肾)等慢性并发症。

所以,这个过程主要包括了四个阶段:虚、实、损、传。其中前三者为糖尿病阶段,后者为糖尿病并发症阶段。也就是说,糖尿病早期可辨证为虚证,整体上属于虚实夹杂,并发症期直接损伤脾胰,同时累及心、肝、肾。

以上分析,综合了施今墨、祝谌予、邓铁涛、路志正、张琪、任继学、周仲瑛、郭子光、吕仁和、熊曼琪、林兰、彭万年、仝小林、李赛美等多位当代名老中医对糖尿病的论述,提出了前人所没提出的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

(二)

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如何论治?在总结上述国医大师的理论基础上,本人提出虚、实、损、传四阶论,并分阶段提出相应治则。

1、虚:基础原因与根本原因是脾虚。糖尿病初起,需要健脾、补中气,恢复脾的升清功能,以黄芪、苍术为主;

2、实:前期主要是胃热,后期则包括湿热、痰湿、痰浊、瘀血、膏脂、淋浊、热毒、痈疽、毒瘤等。对症用药,抓主要矛盾,或祛湿,或化痰,或降浊,或泄热,或解毒,或降脂化脂,或利尿通淋,或活血化瘀,或疏肝理气……

3、损:此处主要指脾胰损伤。除了促进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更应注重减轻蛋白非酶糖化,抵制醛糖还原酶活性等。主要药物有:黄连、葛根、泽泻、山楂、红曲、人参、黄芪、黄精、枸杞、仙鹤草、番石榴叶、鬼针草、鬼针草、夏枯草、丹参、赤芍、水蛭、生地黄、五味子、西洋参、三七、冬虫夏草、红参、川芎、太子参等。

4、传:此处主要指心、肝、肾系并发症。并发症主要按证分型论治,总体来说,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越到晚期越难治疗,原因晚期脾胰功能极虚,后天之本失养,生化失源。

(三)

糖尿病是典型的中西医结合病(我始终认为,中医的消渴证并不完全等于糖尿病)。西医对糖尿病的治疗偏向于早中期,而且仅限于单纯的糖尿病(即本文开头第一句讲的糖尿病期),对并发症的办法非常有限,尤其是对慢性并发症缺乏全面有效的方法,因此认为糖尿病不可治愈。中医则对糖尿病期与糖尿病并发症期,有分期分证分型对证的理法方药。

因此,对于2型糖尿病,中医比西医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

往期精选:·关于建立健全新时代中国医学新体系的建议·中国没什么了不起,只不过有中医药而已!

·你对中医的态度,暴露了你的智商

·中医的十大"罪状"!·新冠启示录·新冠抗疫英雄传·如何与新冠病毒长期共存?·中医是一场浩大的骗局?·审视中医·什么是中国文化李太云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医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bj/8441.html
------分隔线----------------------------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