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蛇发美女就不能不提美杜莎,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半人身半蛇身的美女,顶着满头的毒蛇,拥有极其恐怖的技能美杜莎之眼,又被称为石化凝视,是能让人变成雕塑的魔眼,任何人只要看一眼就会变成石头。 我常常在想,其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眼睛,只是有时可能石化的过程非常缓慢,以至于人们往往难以察觉。比起福柯认为观看即是权力的实施,萨特则更加强调观看的破坏性,一再谈到他人目光的可怕,称之为“他人即地狱”。有学者认为,他者的凝视之所以产生效力的根本原因是凝视体现了一种权力的心理学关系,即凝视者高于被凝视对象,凝视者的目光使凝视对象产生了我应该这样而不应该那样的心理。观看者通过“看”而获得了主体权力,被观者则物化成了一种被展示、被“示众”的对象,成为“目光的猎物”,最终在“权眼”下自动地将观看者的意志施加于自己身上。“目光的笼子”——心理监控效应——“在惩罚中,个体的肉体是不自由的;在监控中,个体的精神是不自由的。”美国作家查理·布考斯基曾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怪癖。但为了保持正常,符合世界的眼光,他们克服了这些怪癖,因此毁掉了他们的异禀”。当意识到自身的任何言行都可能被一种无处不在的目光所捕捉时,人们就难以自由地按照自身的意愿来呈现自己,而是尽量使自己的言行维持在符合社会规范的理性要求中,打消“越轨”的念头。这些所谓理性的、道德的和规范的目光将其猎物牢牢地困于“社会之镜”中,迫使他们把社会的目光和目光背后的社会规范加以内化,最终将其抛入“精神之狱”进行自我规训。实际上,他人的自光从来都是具有强大效力的:“目光灼灼”、“众目睽睽,如芒在背”,甚至还有“看杀卫玢”这样被众人目光所猎杀的典故。为什么他人的目光如此有效力?水至清则无鱼——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彻底的暴露对生存是危险的。 最近看到一则爆博,不由的感慨万千:某妈妈,在家里搞了个云台摄像头,通过手机随时监视小学一年级的女儿是否按时看书,坐姿是否端正,还冷不丁通过摄像头的对讲功能喊话,“坐直一点”“你在看什么书啊?怎么又在看动画片?(提高音量对智能音箱喊话)XXXX,暂停!”这真的太太恐怖了。放个监控器盯着孩子,无异于毁人不倦的学生版。“老大妈正在看着你”:被监视只会永远厌恶被迫做的事情,会让孩子形成表演型人格,怀着愤怒与恨意,发展出熟练的欺骗技巧。这样的孩子,会终生有被害妄想,会全年无休的精神紧绷和紧闭心门。长大了容易焦虑,没有安全感,敏感多疑,这样的性格很痛苦,而很多父母就是痛苦根源。这样教育出来的小孩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沦为只会听话的扯线木偶没有自我;另一种是过度压迫后的反弹,变得叛逆偏激。无论哪种,都是畸形家庭教育下的悲哀。对于小孩而言,成人的注视有种天然的恐惧。这样子长期下去很可能会精神崩溃的,觉都睡不好。人都是需要隐私的,家人打着为你好监视你,你知道却不能反抗,生怕自己哪里做的不好被看到,被家长无限放大。。。其结果是脑子里光想着怎么避免被看到的方法了,哪还学的进去。打个比方就秒懂了,有人盯着你的时候你能专心写作文吗?就算这个人不发出一点声音,但是你的思维是强烈受干扰的。这是真的,我小时候就特别害怕老师在我身边看我写作业,会变得很紧张局促,思维短路。满脑子总在想自己坐的直不直,装得像不像,学习效率便会蹭蹭往下掉,不信你试试往那一坐就有双眼睛死死盯着你会怎样。只要意识到自己被监看,就会下意识地开始表演。表演快乐表演天真烂漫表演听话表演一个别人家的好孩子。结果就是无法诚实地面对自己,也无法诚实地面对他人,成为一个痛苦拧巴的人。无法接纳真实的自己,是长大后最能摧毁人的痛苦之一。遇到喜欢的第一反应是远离,忍不住总是在表演,表演一个懂事的孩子,友善的同学,其实自己很累,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样的人,像一个空脑袋的木偶娃娃,好像喜欢都是罪。在爸妈面前演得无忧无虑,天天乐呵,他们一走,笑容立马消失,就像变了一个人。不能在父母面前裸裸表现喜欢或者爱好,为什么?人不应该开心的去迎接喜欢吗? 一旦有美杜莎之眼观测,无限可能的状态就坍塌石化了。安装摄像头就是家长控制欲的物化,他们成功的把家变成了一个福柯所谓的全景敞视监狱。为什么是小孩子有“病”要监控而不是治疗一下大人们的思想?很多成年人都太自以为是了,在这种家长眼里,孩子就是他们的私有财物,哪有什么尊严可言??在他们看来,连你这个孩子本身都是他们创造出来的,根本就不把你当独立个体对待,和他们谈隐私、尊严,他们会觉得你很可笑.…这些家长真可谓毁人的天才,恨不得直接把摄像头怼孩子脸上!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孩子有这样的父母是上辈子做错了什么?犯了多大的罪?真是太恶心太压抑了。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不是无魂的木偶就是心机的骗子。这会让孩子形成噩梦级别的超苛刻超我,永远都严厉地盯着孩子,让孩子的天然生命力彻底失去空间。有个网友痛心疾首的说:窒息,代入感太强,我已经呼吸困难了!无处可逃!我就这样长大的,高三精神生命就彻底死了,然后就抑郁症爆发了,各种作死,各种闹,搅和得他们不得安宁。上了大学继续作,作得他们都想再生一个孩子了。。。最近才体会到以自己的意志活着的感觉,自我一点点延伸,虽然还是社恐,还是怕去工作,但是也在努力克服。讲真,做父母的别这样,等你的孩子长大,他多多少少会恨你的,说完全不恨那是不可能,因为他过得很痛苦很窒息。有一部黑暗短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就是一模一样的剧情,最后孩子阴郁自杀了,那位妈妈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不独自,毋宁死。”《黑镜》里面有类似的,后来女儿把妈妈打晕了。恐怕没有比今天的我们更明白创新的重要性了。而独创精神与人的个性自Y是密切相关的——据说天才所需要的第一件事,就是呼吸Z由空气。只有培养出千百万有个性的公民,才能形成具有伟大活力的民族。关于社会应当让民具有发展个性自Y的问题,穆勒曾经如是说:独创性乃是人类生活中一个最有价值的因素。压制创造个性的作法,也就是把某些人自以为正确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强加于意见不同的人,从而迫使一切人被压入一个共同的僵死生活模式,压制人性中每一突出部分,把一切在轮廓上显有异征的人都造成碌碌凡庸之辈。囿于习性恪守成规必将使智慧僵化,文化停滞不前,那些千百年不变地固守一种旧习俗的民族必定是死沉沉无生气的。“什么时候一个民族将会停滞不前呢?——当民中的个性陷于消灭的时候。”适合天才生长的土壤必然需要允许那些富有个性、思维异于常人、甚至行事方式怪异者的存在。若生来个性即被枷锁禁锢,畏畏缩缩瞻前顾后,这样天才又能涌现出多少呢?若一个社会环境连最基本的言思ZY也绝不允许的话,天才又能够在哪里产生呢?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什么时候思想家们能够不被立场束缚自y的言说,同时也因此能够带动孩子们争相模仿,即是这个星球最具生机的时刻。人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精神明亮个性强健,愿我们的下一代人人都有一个快乐z由的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