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专科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zqbdf/140106/4322685.html 文/重流年 心有多静,福有多深。《琅琊榜》中,静妃与靖王这对母子,成为了最后的赢家。百度百科中,“静”有一条字义:引申为平定、镇抚,后世多写作“靖”。而“靖”也有一条:古同“静”,本义是安静。很有意思,“静”与“靖”,竟然意有相通又互为因果。所以,靖王为人沉静自守,不汲汲于名利,与母亲静妃的恬静从容、与人不争,有很大的关系。在纷争激烈的大梁朝,静妃是真正能静下心来的人。她淡定雍容、无欲无求,似乎永远置身权力纷争之外。 但实则这份“心静”,却又让她在无争中,稳步走向了权力的顶峰。靖王即位后,她被尊之为太后。在年华不再的年纪,被冷落了30年的静妃,不仅重获盛宠,成为后宫赢家,而且在儿子的夺嫡之路上,还成功助力了一把。这样有福气的静妃,让人惊艳之余,不免好奇她后半生的精彩。▲一夜封妃梁帝是在一个烦闷的夜晚,以一种要寻找安静的心境下,走进了静妃的芷萝院。此时的静妃还是静嫔,被冷落、忽视了将近30年。虽然年节、朝贺时,她也能见到梁帝,可她从不主动说话,总是低眉顺眼站在靠后的位置。 对梁帝的突然到访,静嫔表现得很安静。只看了其脸色一眼,便上前服侍他宽衣,问他疲累可愿浸药汤解乏。犹如刚从外面回来的丈夫,或者亲人一般,不问情由没有责备,只自然、温柔地替他解乏,让他有回家的感觉。静妃本是医女出身,自然精于药疗。她亲配药材,为梁帝熏蒸、按摩止痛。虽无容色、年纪已长,但医者心静,静嫔保养得甚好,鬓边无华发,一双手更是滑腻修韧,将梁帝的头痛力衰,减缓了不少。静嫔的自身优势,发挥得极好,已很久没有闲适下来的梁帝,对静嫔竟然有了歉意。他拉住静嫔的手说:这些年,是朕冷落了你。 换做常人,只怕会趁机倾诉委屈,或者谦辞顺谢,说些漂亮话。但静嫔只淡淡一笑,继续认真地给他推拿。静嫔越是不放在心上,梁帝越是觉得歉疚,对于过去,他补偿不了,于是他说:景琰孝顺,你还是有后福的。母凭子贵的言下之意,已经不言而明。再看到静嫔眼中的母爱,梁帝心中更软了。他觉得以前没给靖王机会,以后要关照他。战场凶险,尽量不再遣他出去了。可静嫔却表示,若是朝廷需要,该去还是得去。身为皇子,维护江山也是应尽职责。这孩子虽不爱张扬,可心里装着陛下和大梁,如果陛下为了爱护他,让他赋闲在家享清福,他反而会觉得更委屈。 几句话,既安抚了梁帝的愧疚,又体现了靖王的忠君爱国,更展露了自己的贤良淑德。这么一说,梁帝立马觉出靖王心实的好来。他就是再委屈,也不会跟自己厮闹。回头一想,这性子跟静嫔有几分像。梁帝以前不喜欢靖王,是因为他个性执拗、冷淡,总觉得靖王跟他父子生分,不像太子和誉王那样,投其所好,甜言蜜语地奉承他。如今看来,他的性子是出自于母亲的缘故。静嫔安静内敛、温婉贤淑,被自己冷落多年,却毫无怨言,依然尽心侍奉他。静嫔的善解人意,解开了梁帝对靖王的心结。同时,她无欲无求、安静低调的姿态,给梁帝留了一个好印象。三天后静嫔晋为静妃。 ▲恩宠不断梁帝第二次去见静妃,是带了生辰厚礼去给她惊喜的。但没料到静妃宫门冷清,只有母子两人在里面闲话家常。梁帝的心里有些不舒服。虽然梁帝的到来,让静妃惊了一下,但他的赐礼,并没有让这对母子喜出望外。受惯了奉迎,看惯了为一点恩宠争斗不休的梁帝,心里不舒服的感觉,又加重了几分。之后梁帝又提出当面许恩,可靖王之请求赦免一名平民,因为那是母亲曾经的师傅。梁帝犹觉得恩赏不够,又提出把巡防营的节制权给他,靖王在迟疑的状态下,接受了这个恩赏。 整个恩赏过程中,静妃侍立在一旁,一言不发,好像根本不关她的事。静妃的淡定从容,不仅表现在受恩赏时,在被打击对付时,依然能保持隐忍不发。靖王封为亲王后,后宫局势也变了。越贵妃失势,上位的静妃,自然成了皇后对付的对象。与锋芒烁烁的越贵妃不同,静妃似一汪柔水,软的硬的手段,都对她无效。她一不多心多疑,二不争宠敛财,不拉拢人心,礼节上又到位,每日只把梁帝伺候得舒舒服服,没半句多余的话。梁帝封赏她便领受,不封赏也不委屈讨要。皇后好言待她,她便恭恭谨谨,若存心为难,她也甘之如饴。静妃就像一团棉花,压不扁揉不烂,一拳打上去力道全无。皇后对付了越贵妃多年,却也没有这阵对付她这么累。 正是因为这份隐忍,在被发现在宫中设灵时,为替梁帝隐藏不为人知的秘密,静妃放弃了申辩,甘心领受罪名。在静妃的委屈下,梁帝只象征性地处罚了她,还因为这桩冤案,为靖王的转危为安助力不少。当时,靖王正被夏江告发放走了逆犯,母子两人同时出事,而静妃被冤,不得不让梁帝怀疑靖王的被“冤”。靖王的“冤案”解除后,梁帝觉得亏欠了他,便想着要安抚一下他。可静妃难得地反驳:安抚什么?小户人家的孩子尚且免不了挨几下打,何况他是皇子。经一事长一智,于他也是进益。要真的心生抱怨,那就是臣妾教子无方了。即使再委屈,静妃都不放在心上,在梁帝面前,她大度包容,善解人意,永远以本分为先。 静妃的不事权谋、从容无争,渐渐得到梁帝的肯定,她越是对恩赏看得淡,梁帝越是想恩赏她。佛云:当你无所求时,才会无所不有。执着一念,将会受困一念,相比于那些为了名利,卷入纷争的人,静妃的不执着于名利,才让她无往而不利。▲被感化三月的皇族春猎,实际上是一种猎祭。当梁帝一行到达九安山时,留守帝都的誉王,以勤王之名反叛了。危急时刻,靖王向梁帝讨要了兵符,保证五日内调回纪城军平叛。已成了贵妃的静妃,此时表现出镇定和条理性,在她的安排和调停下,猎宫内没有出现混乱的状况。 当叛军逼至猎宫门前时,连梁帝都已经开始担心,可静妃却在此时拔剑而出:请陛下将此剑赐予臣妾,臣妾愿为陛下的最后一道防线。闻听静妃此言,梁帝感动之余,往日的豪气涌上来,一把抓住了静妃的手,大声道:朕在你就在,谁敢伤你?最终誉王谋反失败,靖王平叛有功,梁帝欣喜之中,先后两次问他想要什么恩赏。靖王此时救驾有功,且目前形势一片大好,太子和誉王都已倒下,他完全可以趁势得到他最需要的。但他都拒绝了。第一次他让梁帝先赏了将士。第二次他说赏什么便是什么,自己想多了,便是逾了本分。 靖王对名利的不上心,惹得梁帝连连夸赞,但有意思的是,他的每一次夸,还连带着夸了静妃。第一次梁帝说:这一点,实在像你母亲,她也是这么说的;第二次梁帝说:朕就喜欢你这个不强求的脾气,实在像你母亲。太子已废,誉王罪无可赦,靖王立了大功,回到帝都之后,梁帝便册立靖王为太子。其实在梁帝心里,靖王并不是最优秀的那个儿子。但他有他的好处,他知道收敛,这一点跟景禹不一样,也许和他母亲的性情有关吧!梁帝跟纪王坦言,这次救驾,靖王赶回的时候,禁军几乎已无战力,猎宫其实都在他的掌握之中,但他二话不说就缴还了兵符,自己当时都觉得意外。 当时梁帝以为的是,他总会提点什么,至少应该暗示点什么。可从头至尾,他都没有看到一丝的私心,或者居功自傲,甚至连得意都没有。在危机到来时,他勇往直前没有退缩,在大功告成后,又是那样的淡然从容,永远记得自己的本分,不该自己想的,从不会去逾距。而且他的这种逾距,是一种自然,并不是刻意表现出来。再看看静妃的所作所为,这对母子简直是如出一辙。与其说,梁帝是因为平叛认可靖王,不如说他是被彻底感化了。静妃的安静从容,无争无求,让他放下了所有的心防。虽说靖王的成功夺嫡,离不开梅长苏的推动和辅佐,可静妃对梁帝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助力。 在一定程度上,静妃改变了梁帝,梁帝对她越来越信任,跟她的真心话也多起来。他开始明白,人与人之间,名利不重要,情分才重要。而静妃呢?她看似无欲无求,其实她才是野心最大的人,因为她所求的是梁帝的心。她的安静随和、善解人意,抚慰了梁帝疲累的心。她对名利的淡定从容、无欲无求,得到了梁帝彻底的信任。她感化了梁帝的心,因为她,他那颗坚硬又凉薄的心,已慢慢变得柔软,渐渐有温度起来。由于局势的变化,静妃的前半生平淡,后半生精彩,能忍得了被冷落,得意时不膨胀,永远按自己的节奏,名利不过心,无求却有求,这样的人,想不活好都难。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