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有个女子,毕业于清华大学,是拥有博士学位的高级知识分子。可是,她没有为国奉献,也没有投身科研,而是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困于“担惊受怕”之中,最终将自己的丈夫残忍杀害,之后还与他共处了七天。 (一)畸形的原生家庭 她叫陈丹蕾。父亲在大学里任教授,母亲是一个农村妇女。因为身份和经济地位上的悬殊,她母亲总是疑神疑鬼,而她索取安全感的方式便是掌控丈夫的所有行踪,甚至阻止他与别人来往。 父亲因此想离婚,母亲则坚决反对,矛盾不断升级。不过最终还是离婚了,陈丹蕾与精神状况越发不好的母亲生活,直至母亲郁郁而终。 在这样畸形的家庭关系中长大的陈丹蕾,孤僻、内向。在母亲的潜移默化之下,她对婚姻的态度与母亲一样的偏执。 (二)即使学霸光环加身,也逃不开性格缺陷 年陈丹蕾考入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大三期间认识丈夫何磊。年7月,陈丹蕾大学获得化学工程系读研究生的保送名额,何磊被保送到清华机械工程系读研究生。 年,陈丹蕾与国内导师发生矛盾,出国留学。同年5月,陈丹蕾与何磊结婚。为了陪伴妻子,何磊放弃研究生续读,与她一同赴美。 陈丹蕾性格内向不善交际,还曾与导师发生矛盾。何磊性格外向,很受欢迎。于是,陈丹蕾走了母亲老路,夫妻矛盾加剧。年圣诞节当晚,在一次争吵后,陈丹蕾持刀刺伤何雷,后被何磊保释。 年年8月19日,两人再次发生争执,因为何雷随口说出“离婚”二字,陈丹蕾顿起杀心,于次日清晨,将丈夫击毙。事后,又与丈夫待在一间屋子里7天。后被捉拿归案,判处死刑。后狱中表现良好,改为无期。 (三)看到这个事件,你想到了什么? 看到这件事,我的内心非常震撼。都说书中有大道,书中有箴言。可是,这么高学历的博士生,看过的书能少吗?那些书,对她的性格没有起到任何辅助作用吗?她性格的缺陷,没有通过学习和成长进行调整和完善吗? 我第一次感觉到“原生家庭后遗症”的恐怖。 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我看完这件事,第一反应就是: 1—让孩子远离拥有不幸的原生家庭的人 每个孩子都想有个温馨的家,都想让爸爸妈妈恩爱有加。 我知道,一个人拥有不幸的原生家庭,本身已经很可怜了,如果我们再去远离,岂不是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 作为一个作者,我会呼吁大家善意待人,热心助人。我自己也会这样做的,遇到能帮助的人,我会尽力相帮。 可是作为一个普通的妈妈,面对自己的孩子,我会想让他们尽可能远离潜在的危险。 如果只是交朋友,只要对方人品好,和谁交朋友都可以,我都欢迎。 可是,如果谈恋爱结婚,那就尽可能远离那些在不幸的原生家庭中长大的人。 因为,每个人的能力不一样。 有的人有能力“度人”(度化他人),会让那些心中有阴影的人,慢慢走到阳光下。 可是,有的人不但无法度人,还会受其影响,赔上自己的幸福甚至生命。 作为妈妈,如果孩子听我的建议的话,我不敢也不想让孩子冒这样的风险。 你呢? 2—努力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幸福的原生家庭 说到这一点,我想到了儿子昨天问我的话。 儿子:“妈妈,爸爸爱你吧?” 我:“嗯。” 儿子:“你也爱爸爸吧?” 我:“嗯。” 儿子:“可是,为什么你们还会吵架?” 我听完笑了。没有回答他这个问题,而是问他:“妈妈爱你吗?” 儿子:“爱。” 我:“你爱妈妈吗?” 儿子:“爱。” 我:“那为什么我们还会吵架?” 儿子听完,也笑了。 我经常对孩子们说:“爸爸妈妈吵架,是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我们两个都是急脾气,说起来嗓门就会变高,意见不同就容易发生了争执。看起来,我们就是在吵架。可是,这种吵架不影响我们的感情。爸爸依然关心妈妈,妈妈依然在乎爸爸。” 我不太赞同在孩子面前忍着、冷战,然后躲在孩子背后去吵。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即使我们躲着孩子去吵架,孩子依然能感受到父母之间的低气压。 不要以为孩子不说,他们便什么都不知道。 (1)夫妻吵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会“善后”。 也许有神仙眷侣,数十年相敬如宾。但是,我还没遇到过。在我身边,包括我自己,都是普通的夫妻,都会有争吵有摩擦。 和伴侣发生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会正向面对,不会解决矛盾,不会善后,更不会给孩子疏解带给他们的负面情绪。 作为成年人,如果我们和伴侣发生矛盾,我们要学会“完整”的处理方式。 正向面对这个事件——分析原因——寻找平衡(解决)的办法——付出实践——总结跟进。 如果我们能正确处理我们之间的冲突,孩子便不会受到太多的负面影响,同时还会在我们处理这些冲突的过程中,学会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 育儿先育己。 我们把自己的婚姻经营好了,将自己的人生过顺了,孩子才更容易身心健康地成长。 若是我们的婚姻不幸,千万不要止步于抱怨,仿佛这个悲剧与自己无关,都是对方一手造成的。因为这样想,并不利于状况改善,反而会让我们的内心越来越不满,也会让自己和对方越来越痛苦。 我们要学会分析自己的原因,也要努力寻找解决方法: ——要么忍耐继续。 既然选择继续,就要努力调整心态,用心过日子,接纳对方的缺点,包容对方的不足,别整天找麻烦,痛苦了自己,也痛苦了孩子。 ——要么爽快转身。 一个人带大的孩子,也可以很优秀。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是出自单亲家庭。别害怕,与其绑在一起全家痛苦,不如痛快转身,还自己和孩子一片安宁。 无论忍耐还是转身,我们都需要让自己学会接纳我们的选择的状态,哪怕是为了孩子,也要努力让自己放下怨恨,拍下灰尘,扔掉阴霾,目光向前看,大步向前走。 3—要有“自我成长”的能力! 无论原生家庭如何,无论父母如何奇葩,人生不是父母的,而是自己的。 我们不要因为自己拥有一个不幸的原生家庭,就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不要把我们人生的一切苦难都归咎于父母和原生家庭。 同时,我们也要把这个观念传递给孩子,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人生只能自己负责。即使甩锅,痛苦仍然是自己承担。与其如此,不如勇敢面对,勇于求变。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要有“自我成长”的能力。我们要努力通过书本知识、朋友/同学的帮助、学校/社会的历练,让自己慢慢变得勇敢成熟,逐渐走出阴暗,迎接阳光,展现善意,体会生活的美好。 ——END—— 作者:皓月长歌,家庭教育讲师。家有两只神兽,挑战不断,成长不息。所写文字皆出自个人学习实践,或有局限性,请大家建设性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