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困又乏的症状你有吗春困还是血稠要分清

时间:2018-2-22 20:21:14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春季天气变暖,皮肤血管由冬季的收缩状态转为扩张,血流量增加,供应内脏包括大脑的血量就会相对减少。同时,人们户外活动增多,机体新陈代谢增强,耗氧增加,脑的供氧量就更显不足,因此人易感到困倦欲睡,疲乏无力,即所谓“春困”。可见,“春困”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不必过分紧张。但是对老年人而言,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忽略。就是老年人多有高血脂、高血糖、高纤维蛋白原等情况,导致血黏稠度偏高,即常说的“血稠”。所谓“血稠”,是指血浆中的蛋白质、脂肪、糖、纤维素、无机盐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有形成分含量相对增高,使血液在血管中形成一种高黏稠的状态,医学上称为“高黏血症”。专家提醒,老年人本身血液黏稠度偏高,加之春季风干物燥,会消耗掉人体内的大量水分,从而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当血黏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血液凝聚,造成血管栓塞、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引发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心肌梗死、脑血栓、高血压、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高血脂及慢性肝、肾疾病等均与血黏度升高有关。专家提醒,除了上述疾病外,下列疾病亦会出现类似春困的表现,应注意区别。1脑卒中有关临床统计数据显示,有70%-80%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发病前1周左右会因大脑缺血、缺氧,而频繁出现哈欠连天、困倦乏力等与春困类似的现象。如何区分春困与脑卒中前兆呢?脑卒中患者在发病之前,除了会有类似春困现象,还会出现其他症状。有的患者突然出现单眼或双眼短暂发黑或视力模糊;或是突然出现眩晕,且常伴有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等症状;或是口角不自主地流口水、上嘴唇抽搐或麻木。有的患者会出现两眼结膜微血管扩张,单侧或双侧眼皮不停抽动。有的患者突然出现单侧手、脚或面部发麻,并伴有肢体无力,走路头重脚轻等症状。还有的患者突然出现舌头不灵,说话不清甚至张口费力,吞咽食物困难,咀嚼食物时牙关发紧等情况。另外,还有些患者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跌倒,或伴有短时间的神志不清,头昏脑涨,甚至突然失去记忆力和鉴别力。因此,中老年人,尤其是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如果在春季出现无诱因地频频打哈欠,常预示近期可能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医院检查,切不可掉以轻心。2嗜睡症主要有发作性睡病与睡眠呼吸暂停等,以发作性睡病最常见。发作性睡病患者往往是白天有不可抗拒的睡眠发作,发作时自己力求保持清醒,但在1-2分钟内就进入梦乡,应与春困加以区别。一旦出现嗜睡症状,应立即就医,且要注意检查和治疗可能引起嗜睡的原发疾病,如感染性疾病、内分泌疾病、代谢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等病。3甲亢有少数甲亢患者表现为神情淡漠、两眼发呆、反应迟钝、嗜睡等神经症状,易被认为是春困。因此,如有上述症状表现,医院诊治,只要作甲状腺功能检查,诊断并不困难。4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简称“甲减”)的表现比较隐蔽,近98%的患者不知自己有病。它主要表现为面部表情迟钝,声音嘶哑,讲话节奏慢,对很多事情都提不起兴趣,经常犯困。除了慵懒疲倦的春困症状,如发现自己易健忘、便秘、情绪不稳定,那么可能是甲减作祟。5慢性病复发春天气候不稳定,再加上气压较低,容易引起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易旧病复发,血压高了,血糖高了,同样会引发头昏眼花、疲乏等并发症状,建议这类患者定期复查,以免延误病情。6心理疾病春季万物复苏,心理疾病也容易跟着“复苏”“发芽”。而对于有心理疾病史的人来说,因为心理疾病和一些神经递质或激素的分泌失常有关系,所以气温变化容易引起其体内环境和内分泌活动发生变化,产生情绪波动,诱发多种心理疾病。心理疾病复发有以下一些早期症状,如:睡眠障碍、情绪异常、生活习惯改变、懒散、幻觉、多疑等。有的患者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有头无尾,以及头痛、乏力、心慌、不想进食或食欲大增及月经改变。

赞赏

长按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长春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gs/556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