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伴激越的治疗西酞普兰喹硫平

时间:2019-12-18 10:40:22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医脉通导读

《喜点评》栏目立足于领域前沿研究,邀请知名专家/一线临床医生分享精彩见解,旨在为国内精神心理科及神经科同仁搭建沟通和学习的平台,促进研究成果向临床实践的转化。

《喜点评》第2期,我们邀请到了医院钟智勇副主任医师、医院郭全红主治医师和医院管玉青主治医师,针对一项探讨不同药物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伴激越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研究进行点评。

相当一部分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存在神经精神症状(NPS)。其中,激越(agitation)是AD患者常见的急性综合征,常持续存在,对患者及他人构成了潜在风险。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被作为治疗痴呆患者NPS的一线药物,但此类药物在安全性及有效性方面仍存在诸多局限性,如可能升高直立性低血压的风险。

一些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作为一种常用的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西酞普兰对痴呆相关激越具有较好的疗效,有望成为抗精神病药更安全、更有效的替代药物。然而,西酞普兰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直接比较的证据相当有限,只有一项双盲研究表明,西酞普兰与利培酮针对痴呆相关激越的疗效相当。

在这一背景下,来自意大利的一组研究者对西酞普兰、喹硫平、奥氮平治疗疗养院AD患者伴发激越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了比较。

研究于年1月至10月入组了75名居住于疗养院的存在NPS的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接受西酞普兰(N=25)、喹硫平(N=25)、奥氮平(N=25)治疗24周。研究使用神经精神量表(NPI)激越子量表及改良阿尔茨海默病合作研究-临床总体印象量表(mADCS-CGIC)进行疗效评估,使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估(MMSE)、巴氏量表及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QTc延长、跌倒风险,直立性低血压和住院率等)进行安全性评估。主要研究结果显示:

疗效

经过治疗,大部分(n=65)患者的激越症状得到了显著或中等程度的改善。

与喹硫平及奥氮平组相比,西酞普兰组患者第8周的NPI激越子量表评分更高,但第16周和第24周时无显著组间差异。

图1神经精神病学量表(NPI)激越子量表评分

安全性

(1)跌倒风险:与奥氮平组相比,西酞普兰治疗组患者跌倒的风险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2)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及住院率:与喹硫平组和奥氮平组相比,西酞普兰治疗组直立性低血压发生率和住院率显著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周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基于研究结果,经过西酞普兰、喹硫平组和奥氮平治疗,大多数AD患者伴发的激越可获得显著或中度改善。第16周及24周时,西酞普兰与两种常用抗精神病药对激越的改善效果相当,且跌倒风险更低,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率及住院率同样更低。上述数据为痴呆伴发激越患者的个体化选药提供了参考。

文章索引:ViscogliosiG,ChiriacIM,EttorreE.EfficacyandSafetyofCitalopramComparedtoAtypicalAntipsychoticsonAgitationinNursingHomeResidentsWithAlzheimerDementia.JAmMedDirAssoc..18(9):-.

(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本文主要研究奥氮平、喹硫平与SSRIs类抗抑郁药西酞普兰对阿尔茨海默病(AD)伴发激越症状的疗效及安全性,最终发现不同治疗组均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西酞普兰组也避免了奥氮平和喹硫平所引起的副反应,如低血压及过度镇静。

在临床中,激越症状多由妄想引起,一般采用抗精神病药治疗。而本文除了研究奥氮平和喹硫平对AD伴发激越的疗效及安全性外,也对SSRIs类抗抑郁药西酞普兰进行了研究,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新的思考方向,也是文章的创新之处。研究的不完善之处在于样本量较小,单组仅各25例。并且,入组患者研究范围也较窄,排除了严重激越、伴发明显妄想的患者。这些问题使该研究在推广方面存在局限。

事实上,AD伴发精神症状的患者,临床上非常多见,这些精神症状包括敏感多疑、被害妄想、被窃妄想、记忆力下降、睡眠节律紊乱等。对于这些精神症状。临床上一般的处理思路是采用小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苯二氮?类药物也可能会合并使用。

具体来说,AD伴发精神症状患者的治疗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一、个体化治疗。在临床中,在







































中科白癜风医院寒假送健康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gs/7895.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