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子里一直放音乐,是怎么回事

时间:2017-3-24 16:45:3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医脉通导读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段旋律或歌词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单曲循环播放,挥之不去,如同大脑中内置了一个小收音机;严重时可引发焦虑,但又无可奈何。

一篇发表于12月CurrentPsychiatry的文章中,AmandeepKaur及ShahidAli博士针对上述现象——侵入性音乐意象(Intrusivemusicalimagery,IMI)及音乐强迫(musicalobsessions,MO)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下为主要内容:

什么是IMI

IMI以脑中不断重现音乐片段为主要特征,每段约15-30秒,但不存在耳部或神经系统的病变;这一状况又被称为「耳虫」(earworm,德语为ohrwurm),或者「不自主音乐意象」。音乐通常带给人愉悦的感受,但这种音乐碎片足以对个体持续造成痛苦。

关于IMI的生理及心理机制,目前的研究有限。然而,IMI在一般人群中极其常见;一项网络调查显示,超过85%的应答者报告自己每周都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以下情境:

▲听音乐

▲念歌词

▲与一些特定的环境和人相接触,而这些环境和人又与特定的歌相关,比如一进入百货店,脑子中就会放节假日歌曲等。

此外,面临应激情境及神经系统存在病变时,也可能出现脑中持续播放音乐的情况。

不仅仅是节奏感强的歌曲,任何音乐及其片段均可形成IMI。IMI的内容随时间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新歌取代老歌,成为新的IMI素材。IMI的发生频率与个体暴露于音乐的量,以及音乐在其心目中的重要性有关。大部分IMI发作呈间歇性;然而,也有IMI持续存在的个案报告。

一般的IMI对生活影响不大,最多平添一点儿小烦恼。然而,带有强迫特质的IMI发作则可被归入MO。MO可能是强迫症症状的一部分,与强迫洗涤、核对、攻击、性观念、宗教观念等并列。

MO的诊断

目前尚无具有足够效力的MO诊断标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并不能鉴别MO和一般的IMI。鉴别诊断如下:

1.普通的音乐先占及回忆:个体重复听到或回忆起一首特定的歌或其中一部分,但并未以强迫症的模式迫切要求去听和回忆,也未表现出MO个体的恐惧及回避行为;

2.音乐幻觉:在缺乏外界刺激的情况下即可听到,患者相信音乐来源于外界,且将其解读为真实存在。MO常常被误诊为精神病性症状,进而招致不合理的治疗。

管理

▲转移注意力:鼓励患者去唱另一首不带有「强迫属性」的歌曲,或参与一项需要工作记忆的活动。

▲药物治疗:抗强迫药物针对MO可产生类似于一般强迫症的治疗应答,包括SSRIs和氯米帕明等。

▲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导致功能紊乱的观念,而非试图压制它们;暴露与反应阻止法也有治疗有效的个案报告。

推荐阅读

咬指甲:习惯还是疾病?

信源:KaurA,AliS.Nevergonnagiveyouup:Intrusivemusicalimageryas







































北京治疗白癜风定点医院
北京治白癜风哪里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wh/43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