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美国癌症协会发布了一项令人欣喜的研究结果:大约有10%的癌症患者病症会自然消退,而且极少复发。 但是,人人渴望的癌症自愈并不是患者完全“不作为”,等着病灶乖乖消失,在癌症治疗的过程里,这些“幸运儿们”有意无意破解了癌症枷锁的密码。 密码一:要经常给身体输入正能量 由于肝癌的恶性程度高、发展快、病程短、容易复发、预后大多不良,肝癌在我国一度有“癌王”之称。根据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肝癌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第二大癌症“杀手”,死亡率高达23.72%。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既然死亡率这么高,为什么还是有晚期肝癌患者活得不错,甚至像林老先生这样实现自愈?更令人费解的是,有时候同样是生癌,甚至是同一种癌、同一病期、同样的病理类型,接受同一医生诊治,但结果往往不同,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其中涉及多方面的因素,最值得癌友们注意的当属康复的动因不同。 活下去是每个人都有的本能需求。但是在对康复动因进行细分时,能发现很大差异。 临床观察发现,癌友们的康复动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外因激励与内因激励。外因激励主要表现为,活下去是为了得到一些身外之物,如赢得名利、改善生活、实现数值明确的既定目标等等;内因激励为主的癌友则更希望在有生之年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将人生意义最大化。 乍一看好像二者并没有多大区别,但在临床治疗中这两类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不同。外因激励虽有效果,但很难持久,碰到困难很快就会消退。内因激励却能够帮助患者克服重重痛苦和困难,持久维持较高水平的激励效果和全身心的投入,坚持治疗。 这种康复动因不光会在治疗中产生作用,也能体现在对癌症的认识上。以外因激励为主的人,容易消极理解,不相信癌症只是慢性病,生了癌还能康复,把生癌的原因归结于外物,很少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老是埋怨。内因激励为主者,往往更愿意从正面去理解与接受生癌这件事,把生活的动力同时化为康复动力,积极寻求解决办法。 密码二:要相信身体有足够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