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在琢磨一个问题:当年力拔山河的楚霸王项羽为何输给了阴险狡诈的刘邦?在我们看来,刘邦就是一个地痞流氓,卑鄙无耻是他的代名词,而项羽则是力能扛鼎、战神无敌,一股英雄气概。每次都是项羽追着刘邦跑,把刘邦打到半死,然后刘邦开始大逃亡。照理说,得天下者非项羽莫属。但是,历史突然来了个大逆转,神威凛凛、不可一世的项羽突然求和、垓下之战、十面埋伏,于是项羽就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之中,被刘邦带着人群殴,然后就出局了! 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要说这刘邦要气质没气质,要武力没武力,打仗的时候只会问张良、问陈平、问韩信:“我该怎么办啊?”这样的人,怎么会成为汉朝的开国皇帝呢?为此,我特地翻找了好几本书研究,终于在《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这本书的作者“雾满拦江”用诙谐幽默的文笔写了楚汉之间刘邦、项羽之争。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刘邦的成长过程,以及他的“帝王之术”。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 话说为何刘邦能战胜项羽,成就伟业呢?这先要从他们的年龄说起。刘邦出生于公元前年,只比秦始皇小了三岁,这就意味着一件事:刘邦的前半生肯定是废了。于是,他的人生只能从四十八岁开始。但是,他的前半生也没有白活,他当过亭长,尽管这个官职是秦朝官僚体系中最底层的,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乡长,但毕竟也是官府中人,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和政治眼光。我们再看,刘邦四十八岁时,项羽似乎只有二十四岁!他贵族出生,养尊处优。俗话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年轻气盛的项羽自然不谙人情世故,刚愎自负成了他的代名词。这样,从年龄上说,刘邦就比项羽多了一份成熟与老练,为他日后击败项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事实上,年龄还不是主要问题,历史上年轻人的能力超过长者的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刘邦能打败项羽呢?主要还是刘邦有过人的才干、极高的情商。 刘邦这人,心思缜密,一个当之无愧的自大狂、被迫害狂和多疑症患者。为了达到争夺天下的目的,他可以很暴力,但极少使用“公共暴力”,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大庭广众往往以悲悯之心示人,尽管他并没有多少悲悯之心。史记中说高祖“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在那个人人自危的兵荒马乱的时代,“仁而爱人”的公众形象是多么难能可贵。再看项羽,你很会打是不是?那你有脑子吗?没有!他只会单兵独斗,一介勇夫而已。三次屠城,吓得秦国百姓屁滚尿流。打下咸阳,项羽的解恨之法是“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秦人的表现自然而然地是“大失望”。不施仁政,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这就直接导致他身死乌江,还弄了个残暴不仁的名声。 在用人上,刘邦也有过人之处。张良、萧何、韩信,哪个不是要文有文、要武有武,比刘邦强了好几倍,他们完全可以自己夺取天下的呀,可为何肯死心塌地地追随刘邦呢?而韩信的一句话却为我们解开了谜团:“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就是说陛下不能统领很多的士兵,但能够统领带兵打仗的将军。这说明刘邦识人善用,把好钢用在了刀刃上,发挥了每个部下的特长,令自己的团队上下一心、同仇敌恺。而项羽,惨到不能再惨,文靠范增,武靠钟离昧。后来范增被逐,气死了;钟离昧受到猜忌,与项羽疏远了;连自己的亲叔叔,最亲近、最信任的项伯,也早已是刘邦的王牌间谍。 综上所述,刘邦当之无愧地把项羽踩在了脚下,登上了宝座。分析原因,撇开刘邦能与项羽斗争的背景(陈胜、吴广起义,天下大乱,诸侯揭竿而起,乱世出英雄,给刘邦造就了一个崛起的绝好机会)不说,主要原因就是因为他智商高,先谋后断,识人善用,而且他情商更高,洞察一切,能屈能伸,会摆弄人才,有洞悉人心人性的大智慧。这正是曹雪芹所说的:“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毛主席说得好:“汉高祖刘邦比西楚霸王项羽强,他得天下一因决策对头,二因用人得当。”就是说到点子上了。正是这些优点造就了他,一个识时务的阴谋家——汉高祖刘邦。 (作者简介:吕逸浩,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实验学校中预10班学生) 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彰华在锦绣。“锦绣少年”栏目愿成为青少年的展示平台,在这里,你可以畅快分享感悟,尽情飞扬青春!说不准这里就是现代曹雪芹、中国普希金的出发点。jinxiuroad .北京根治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