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的强迫症治疗反复往往不是ldqu

时间:2018-8-21 10:37:38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E

F

咨询师督导

白京翔

整理

心理答疑

O

T

R

F

今天讲的是一个将于近期结束的、中长期强迫症患者的陪伴治疗的案例。(陪伴治疗是白老师一个新的效果很好治疗模式,尤其适用于中度重度、慢性的神经症患者)

案例

小患者是一个17岁的学习成绩很优秀的小女孩,典型的强迫思维的症状,日常生活有着我们称之为广泛性焦虑或强迫的痛苦状态。即总觉得别人的眼神有攻击、不尊重,同时其眼神回应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这种强烈的强迫思维,让她每天生活在一种非常焦虑的状态。在接受陪伴治疗之前一度长期服药,并因此而辍学一年。

治疗持续了将近天,在白老师的案例中,属于高频度持续和陪伴时间都最长的。小患者治疗期间没有服药,授权情况下的求救电话仅打过一次,且能较为主动有效地克制反复的症状,应该说,陪伴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基于案例,白老师和大家分享了如何认识、检验和面对强迫症治疗中的反复问题。

01

强迫症本身就是一个以反复为特征的心理病症

对强迫症的反复,有的咨询师非常形象地称之为痛苦的复读机。除了患者本人生活在痛苦中,他给身边的人以及咨询师也会传染痛苦。即使患者在鼓励中充满信心去尝试,往往也要多次才能成功。因此白老师提醒大家,重度的神经症绝对不是一两天鼓励、一两次疏导就能转变。患者的反复是必然的,治疗和鼓励也须经历多次才能完成。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如何判断治疗中的反复是简单重复,还是有所进步。

02

主观态度和频率周期的变化是检验真假“反复”的试金石

一个参照是客观上,症状反复的频率降低、周期延长。

例如案例中,小女孩在陪伴治疗期间不再是每节课都产生焦虑痛苦了,这就是胜利。哪怕隔了一节课又产生了,但只要频度有所减低、周期有所延长,那就是好转中的反复,就应该坚持已有胜利,不断扩大战果。

另一个参照是主观上,患者对焦虑本身的主观意志更加坚强自信,恐惧悲观有所降低,都是考量治疗效果的有效参数。

03

主观态度的改变是攻克强迫症“反复”的根本武器

主观态度的积极转变对克服病症有着更根本的意义。咨询师能够引导患者和自己站在同一个立场,理性而没有畏惧地面对“强迫症”及其反复,逐步克服焦虑痛苦,就能不断扩大战果,最终带领患者站起来,自主自由地飞翔在自己的人生天空中。

整理:崔晓晖

排版:张红玉咨询师

(白京翔心理团队出品)









































白殿风方法
河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d/6563.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