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患癌症后的情绪变化,值得注意

时间:2018-10-24 17:41:36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癌症被大多数人认为是“不治之症”,一旦确诊为癌症便意味着逐步走向死亡。所以,当某人被告知确诊为癌症,其心理必然受到较大的冲击,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应。虽然近些年来,对于“癌症只是慢性病”有了一些认识,然而这种认识究竟能对患者本人产生怎样的影响尚未可知。

基于德国30所医院、癌症护理机构和康复中心的多名癌症患者的访谈,研究结果显示三分之一的患者在确诊的前4个月有很大的精神或情绪困扰,包括焦虑、抑郁和适应障碍。同一般人群相比,癌症患者的总体患病率、焦虑障碍患病率以及任何一种精神疾病的患病率偏高。然而,对于那些预后较好的癌症患者比难治性癌症患者产生的精神问题要多。因此癌症患者的心理及精神问题,必须得到重视!

正如心理学研究所发现的那样,任何人对于突然发生的事情,尤其是伤害性的事情,在心理上都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里,患者潜意识里虽有需要帮助的需求,但从外表上看多数察觉不出来。那么,对于不同时期的癌症患者,其心理活动亦是有所不同的。如:

在确诊初期,癌症患者心理波动较为剧烈,表现为时而焦虑、恐惧,时而否认、怀疑,内心常充满矛盾,还常常伴有震惊、埋怨、愤怒,沮丧等,但此时患者仍怀有希望,希望能证实自己只是虚惊一场,期许自己不是那个不幸的人。也有部分人存在心理性休克期,更多地表现为内心复杂、不知所措。

待到确诊后,癌症患者获知病情,其心理上往往出现短暂的休克、恐惧,继而出现精神紧张,焦虑、惊恐不安,夜不能眠、抑郁,有时甚至会否认医生的诊断,怀疑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有些患者会出现情绪异常激动、愤怒、沮丧,最终也可表现为接受现实、逐渐适应。

治疗期的患者心理活动十分复杂,通常以恐惧、焦虑、多疑、暴躁为主要,伴有悔恨、沮丧、孤独、无助等;癌症晚期的患者,多表现为无望的焦躁、孤独、自闭,有放弃情节,或失去理智的恐惧,或坦然面对。

康复期患者的心理上,较于其它期患者比较积极、乐观向上、平静;复发患者心理反应最为复杂,易出现极端状况,如绝望、孤独、濒死感等。

举个较为常见的例子:有一次,某医生在门诊正好碰到一位乳腺癌术后的患者来看诊。她反复向接诊医生叙述自己身体的各种不适,翻来覆去讲了一上午。这其实就是一种焦虑的典型症状,患者并非真得要来检查什么,只不过是想向医生倾诉自己焦虑的情绪。所以,对于这种患者家属也要能识别,以及时让患者接受专门的心理治疗。

对于肿瘤伴有心理问题的患者,最佳的治疗及康复是引入心理方面的手段,让患者从心理学层面上认识、看待、改善自身的情绪、认知和行为。目前,心理治疗的形式比较多,最常用的是“行为治疗”和“团体治疗”,后者被认为是癌症心理治疗的方向;因为患者的同质性很容易组建这样的团体。团体可以是开放性或封闭性,教育性质的团体可以采用开放性,其他性质团体封闭性为好。时间与频率多为每周1-2次活动,每次1-2小时,需有专业的心理治疗师主持。

图片来源:网络

长按识别上图







































北京白癜风手术费用
白癜风晚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d/6840.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