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与健康 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写字时涉及全身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指、腕、肘、肩均运于右体。书写的过程就像打太极拳,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 书法,功夫主要是用心用气,每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所志,双目凝聚,百念不生,练习书法通过各个书法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在运行,习书法在于执仗五指,运动依手腕,既是腕运动又是整个手臂及肩运动,可舒筋活洛,坚骨丰肌,延缓机能的衰老。正如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即书法通过各个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达到调节身心,增强健康的目的。 书法与长寿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人的大脑紧张的工作开始得越早,持续的时间越长,人衰老的速度反而会越慢。所以,人要想衰老得慢,就必须保持脑力和体力的活动。然而现在的中老年退休后工作量和运动量都较小的情况下,不仅需要四肢肌肉筋骨运动,同时也需要大脑的思维运动,这两者都是延年长寿必不可少的。而书法正是这两者的结合,所以说书法可以令人长寿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练习书法能陶冶人的性情,净化心灵。因为写字要绝虑凝神,心平气和,精神状态完全进入“静”的境界,一静而制百动。久之使书写者的身心得到锻炼,达到宁静致远,自然也就使人延年益寿。 书法与少儿多动症 少儿多动症是现在社会中少儿比较多的病症之一,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是由于食品的原因,营养过剩、肉食为主造成孩子精力旺盛,有的食品中添加剂又太多,不少含激素,并带有兴奋功效,这是造成孩子多动症病因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有电视传媒中的刺激性暴力、计算机游戏的激烈引发了孩子敏感、好动与不安定。而孩子间的互相交往、影响又使患多动症的数量增加,病症加重。 在练习、临摹过程中进行相对静的长期训练,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适应这种安静、舒缓的节奏。 国内关于针对特殊需求学生之书法治疗处理方案,研究显示:过动儿童、情绪困扰儿童与听障儿童通过书法治疗均有相当的疗效。 书法与疾病治疗 书法治疗是指通过控制书写工具(毛笔)的动作从而促进整体健康情况或作为辅助疗法改善与知觉、认知和情绪相关的疾病的新型治疗方法。整个疗法系统在行为学理论、实证研究和临床观察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是具有独创性的医学及心理学的保健治疗。 研究人员进行了大量针对不同能力障碍(如多动症、老年痴呆、精神分裂症、神经症、抑郁症、自闭症等)人群的临床研究,从中也确定了书法治疗是良好的行为治疗手段。 书法与心理治疗 行书,适合于抑郁症,强迫症、自卑,手足麻痹、脑栓荃者。 行书字体灵活多变,多顺势而为,一带而过,从而赋予它生动活泼的性格,可培养灵活性和应变能力。因此,行书,尤为合适于培养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适合于强迫性人格者作长期的心理训练。 篆书(小篆),适于治疗焦虑、紧张狂躁者用于心理调节,亦适合于A型性格者、高血压、冠心病者作为长期的行为训练作业。 小篆的笔画分布均匀对称,结构环抱精密,具有团聚内向的精神。篆书藏头护尾,内含筋骨、力在字中,表现出含蓄美,而它章法平正划一,又给人以整齐美,适合于作为长期行为的训练作业。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适合于培养人的柔性,不良情绪的缓慢释放。 隶书笔画一波三折,曲中有直,充满着曲线美和柔性美,隶书形象丰满,书写从容函咏,隶书中庸柔顺,活泼中有稳重、轻松中有浑厚。撇捺如刀出销,点如高山坠石之气势,坚如山松之坚拔,因此,隶书适合于调节情绪焦躁不安、固执偏执。 草书,有章草、今草和狂草之分。合适于情绪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 草书体势放纵,笔势连绵回绕,离合聚散,大起大落,变态无穷。有的如春风拂柳,婀娜多姿,有的如万马奔腾,气势雄放。故生机勃勃,钩连不断的草书尤为合适于情绪压抑、忧郁者抒情达性之用。 楷书,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疑病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紊乱者心理调节。 楷书端庄工整,结构紧密,四满方正。对于培养循规蹈矩的人格必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楷书提按、行顿如松如钟,沉着稳健、适合于焦虑紧张、恐惧症、疑病症、冠心病、高血压、心律紊乱者心理调节。 古人云:写字益身。 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认为,练字时要“宁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练习书法时必须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与气功疗法和太极拳的宗旨不谋而合。故曰:写字益身。古人对写字益身的论断已被现代生理学和医学研究印证。 书法与健康 书法可以养生。养身在动,养心在静。 运动、行山、游泳固然必要,心理健康亦不可缺少,心理健康可促进生理健康。写书法的养生治疗效果,已在中西医学界得到确认。上海中医药大学编著的《养生康复学》中提到书法养生,通过观赏和创作书法促进身心健康,篆棣书、楷书、行草书可有不同的治疗效果。 练习书法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它是一项全身运动。写字时涉及全身30多个关节和50多块肌肉。笔运于指,指运于腕,腕运于肘,肘运于肩。指、腕、肘、肩均运于右体。书写的过程就像打太极拳,是一种持之以恒的锻炼过程。 陈毅元帅说:“书法系艺术劳动,又系体力劳动” 郭沫若的夫人于立群,曾患严重的慢性病,后由于长年累月地练习书法。竟然病体康复,精力充沛。当时毛泽东主席曾写信给她说:“你的字好,又借此修养脑筋,转移精力,增进健康,是件好事。”陈毅同志也曾为之题词:“书法系艺术劳动,亦系体力劳动,立群同志运用书法恢复健康,这是重要的创举,值得我们学习。目前立群同志已恢复工作,书法已臻佳绝,可谓两得,可喜可贺。” 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 书法,功夫主要是用心用气,每临池握笔,开卷书写,必然端坐凝视,专心所志,双目凝聚,百念不生,练习书法通过各个书法看上去只是手在动,其实全身的气血在运行,习书法在于执仗五指,运动依手腕,既是腕运动又是整个手臂及肩运动,可舒筋活洛,坚骨丰肌,延缓机能的衰老。正如古人云:“力发乎腰,务使通身之力奔赴腕下,”即书法通过各个环节协调来影响人体生理作用,达到调节身心,增强健康的目的。 在对书法行为的前期研究发现,个体在进行书法活动时有以下生理及认知变化: 书法过程的心率变化 书者书写时的心率随书写的进程呈逐渐变缓的现象 相比起静坐,个体进行书法活动时的心率变化呈现更有规律 心率在两种书写样式的平均下降数值: 书写汉字时,我们的心率会逐步减慢,但书写篆书文字时的心率降慢程度好过楷书文字。曲线愈升向右上角,心率愈慢。 书法过程的呼吸调节 书法运作时书者之呼吸趋慢而呼吸周期加长 书者在书法运作时之吸气的时间会增长 书法运作与血压变化 书者在书法书写时的血压状况有逐渐减低的趋势 具有长期书法经验的书者,其血压之水平显注低于无书法经验的书者 血压平均数值在书法经验多的人和无经验的人之间的差异: 在书法过程中的前、中、后三个阶段,书法经验多的人(蓝色),比无经验的人(白色)的血压都低(条形码愈高,血压愈低)。 书法运作与脑电变化 书者在书法运作过程中的脑电变化并不比其在静坐时变化低,即写字时书者的精神状态,并不比其在静坐时之精神状态更为“松弛”将上述结果与书者写字时的心率变化结合,就可发现书法写字时的“静心”、“清虑”和“松弛”的精神状态,可在书者的心率变化方面取得证明。而脑电反应在书写过程中,却呈持续的紧张状态,这说明了书法运作时,书者的身体松弛但大脑活动紧张的现象 诱发电位(ERP)是大脑皮层受到刺激后瞬间的电位变化。一位不写书法的人经过诱发电位测试,发现在静坐前后不显出任何变化(a),(b);但写字后再经过测试,发现大脑所展现的变化(d)比写字前(c)的变化更明显,可见于皮层的彩色的深度及范围 书法对认知能力的提高 毛笔书法能够更好地提高书者的空间关系能力、准确性及抽象推理能力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书法书写由于种种知觉、注意、思维和认知活动上的全面、动态和积极的激活作用,能使书写者在毛笔书写过程中,产生高度的注意、思维敏捷,反应加快和认知能量增强等正面的效果。 书法是一门自我治疗的艺术 书法不但可以陶冶性情,对病人的情绪还起着调适作用。医院通过以健康长寿为主题的书法展,鼓励病人学习书法,安定身心。 书法对人体心理的影响 在生理上可使心率和呼吸频率减慢,血压降低,脑血管扩张和EEG频率增快等。 在心理上能使人心情愉快,精神轻松,减少紧张和焦虑,同时能提高兴趣,改善人际关系,更好地恢复社会功能。 书法对人体心理的作用 练习书法时要“宁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必须“全神贯注,排除杂念”。这在心理方面叫做“养心逸情”,一静而百动。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创得到平衡,内脏器官功能能得到调整,四肢肌肉得到锻炼。同时,书法艺术能给人美的享受,不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质量如何,都会给自己带来十分愉快的心情。 书法的疗效 书法在治疗精神方面也有独特作用。通过实践研究,发现书法对缓解紧张,减少衰退,提高兴趣和自觉性,增强活力,改善人际关系,调节行为等方面有显著的疗效,这是人生无价之宝,所以常年累月坚持不懈地练习书法,健康长寿就不难解释了。 实践证明书写专心致志,去除杂念,心平气静,可以舒筋活血,促进肌体的新陈代谢,既怡情养性,又保健益寿,由此可知,书法是一种对人很有益的健康活动书法与艺术。 书法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首先,她以“美”来打动赏者心灵,给人以美的熏陶,从而感染人、陶冶人,使人们在美的艺术形式里去惩恶扬善、纯净心灵,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学习,还应包括文字学、历史学、文学及其它艺术门类的知识,修身养性的功夫,它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然造化的演变和万物生灵的运动,摈除内心世界的杂念,改变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去追求美好事物,崇尚高尚情操,达到美好境界。通过它,既可美化自己,又可感染他人,这对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将起到巨大作用。 书法艺术不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还是养生保健的有效方法。医学专家研究结论表明,在可使人长寿的20种职业中,书法名列榜首。练习书法对于治疗许多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很有帮助,而且练习不同的书体还能起到不同的保健作用。 书法与和谐 建设和谐社会就要使人们做到心平气静,身心得到调养。而要达到生理和心理的和谐,书法无疑是最简便、最有效的形式。书法是一种静中有动、动中寓静的活动,在学习和写书过程中,既是一种运动,又会在运动中自然摈除杂念,犹如打太极拳的效果。长期坚持书法学习和创作,对人们的身心自然非常有益。同时,要学好书法,既需要掌握书法的技法,又需要通过读书向古人学习,这样,古代前贤的品德、情操、风范自然在潜移默化中对我们产生影响,使人们达到一种心灵的宁静与纯洁,平和、清净、散淡、融洽。学习书法的人,且不说学习经典,至少会去寻觅那些名言名句书写,诸如“淡泊以明志”、“劳谦,君子有终,吉”,“礼之用,和为贵”等等,长期习染,自然会对民族文化的内涵产生感悟,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仁义礼智信”,这些均是创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书法艺术具有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首先,她以“美”来打动赏者心灵,给人以美的熏陶,从而感染人、陶冶人,使人们在美的艺术形式里去惩恶扬善、纯净心灵,潜移默化地改变自己,改变环境。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学习,还应包括文字学、历史学、文学及其它艺术门类的知识,修身养性的功夫,它使人们能正确认识自然造化的演变和万物生灵的运动,摈除内心世界的杂念,改变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去追求美好事物,崇尚高尚情操,达到美好境界。通过它,既可美化自己,又可感染他人。 编辑:张淙浩 审阅:李森 锡盟精卫中心康复赞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