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怀旧心理是否能降低孤

时间:2023-3-15 18:01:50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前几年,盛行青春怀旧电影,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及《左耳》等国产青春影片摆脱了“中国式怀旧”的历史沉重,将80后的怀旧形态演绎到了极致,激起了80后乃至更多群体的共鸣。

同时各种怀旧主题的餐厅、摄影、怀旧元素的服饰、怀旧组图等也相继出现,国内迎来一股怀旧热潮,这种怀旧热潮体现了现代人的怀旧心理,成为一种流行体验。

当怀旧成为一种流行体验时,儿时的玩具和游戏、曾经的歌曲和电影、大白兔奶糖和海魂衫便成为人们追忆的对象,从外在形式上戳中人们记忆深处的美好影像。

从精神层面上修复现实的惆怅和缺失,让人重新找回往日的纯粹和激情,抚慰现实的伤痛,填补现实的失落,针对国内民众怀旧情结日渐兴起的这一现象,我国心理学者有必要在中国文化背景下进行本土化的研究。

在西方,怀旧是一个复合词,最早源于希腊文nostos(返家、返回祖国)及algia(一种引起痛苦的状态)之组合,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因思念家乡而引起的痛苦。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作品中有许多对怀旧的描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怀旧最初被看做是一种怀念过去与思念家乡的消极心理状态。

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们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怀“旧”对处于变迁中的国人便具有了另一层“新”意。

因此,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始对怀旧的性质、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怀旧心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心理学层面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

现代意义上的怀旧不再是乡愁般的消极情绪体验,一些研究者将它看作是一种正性情绪。Davis认为怀旧是一种去除痛苦后的记忆,是一种唤醒过去的正面体验。同样,Kaplan把怀旧定义为对过去温暖的感觉,是充满快乐的回忆。

Sedikides等学者也偏向将怀旧定义为一种正性的情绪体验。我国学者的研究也表明怀旧是一种普遍的、正常的心理体验总之,国内外学者们普遍认为怀旧很可能是一种由积极情绪主导之下的喜忧参半的情绪体验。

回顾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很多学者对怀旧的对象进行了研究,如国外的学者Wildschut,Sedikides,Arndt和Routledge的研究表明怀旧的对象有:人物、纪念事件、场景、生命中的某个时期、宠物、物品、过去的自我等。

陈贞吟所提的怀旧物件,为一种家的场域空间概念与其附属的相关对象与事件,而Belk也曾提及怀旧的产生是一种由过去物品、场景、嗅觉或音乐的旋律所引起的渴望的情绪。由此我们得到启示:这些怀旧的对象可以作为怀旧体验过程中的刺激媒介。

怀旧对于人们来说是很普通的情感表现,经常会不预期的进入人的思想,使人不由自主地沉溺其中,而Belk更提及这样的怀旧经常透过物体、景象、气味或音乐的旋律而被激起留恋心情。

若从体验经历的角度来看,是将怀旧视为一种可贩卖的商品,但是这种怀旧商品并非贩卖对象本身的价值,而是贩卖一种体验的过程,体验一种曾经经历过的事物与回忆或是过往曾未接触过的经验,当消费过程结束之后,体验的记忆将恒久存在。

方法目的链为消费者市场行销研究领域内,主要用于探索消费者与产品间具体的与抽象的连接关系,此链接包含三个层级:属性、结果、价值。

“方法目的链”可以勾勒出消费者如何通过消费而满足其价值追求的过程与内涵。对于消费者所认知的商品意义的剖析,可以弥补宏观研究取向中,关于消费过程中商品特性与个人价值的关键连接与心理历程的不足之处。

过去与怀旧相关的文献,对于人们与怀旧刺激物交互作用下,怀旧体验中认知过程与情绪反应以及个体心理内化反应则较少探讨,也尚未从该角度对怀旧心理体验进行综合性的讨论,然而这又是一个独特而创新的视角。

以往的研究中提出了怀旧的“积极作用论”,认为人们在怀旧的过程中,通过过去人与事物的联接,可以消除孤独感,提高社会认同和归属感。

如Wildschut等人提出怀旧可以储存正性的情感,人们通过记忆的提取,可以缓冲现实的压力,提高应对能力以及自我积极性等。

Sedikides,Wildschut,Routledge和Arndt的研究表明:怀旧不仅能提高正性自尊,还能增加积极的、内隐的自我相关属性,并且减弱对外界的防御。Routledge等人的实验表明怀旧倾向与知觉生存意义的程度成正比。

Batcho认为怀旧有助于自我认同的形成。国内学者孙秀岚的实证研究表明怀旧能够增加个体的领悟社会支持能力,增强了社会连接,反过来又降低了个体的孤独感。

李玥、许小阁采用本土化的怀旧倾向量表,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怀旧的积极作用,认为怀旧在一定程度上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积极的正向影响。

目前国内本土化的怀旧量表中,最著名的应用最广泛的就是路曼曼编制的怀旧倾向量表,根据方法目的链理论,采用阶梯访谈法,获得原始资料,根据访谈结果,结合怀旧心理相关文献编制量表,进一步探讨怀旧的功能,使得研究结论更具科学性。

在国外众多文献中所探讨怀旧议题多半将其研究主题与年龄、性别、怀旧深度相互连接,在年,Holbrook及Schindler再进一步以年龄和态度对消费者的怀旧偏好做研究,证实年龄会造成怀旧对象与时间的不同。

Holbrook主张人们在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怀旧倾向,Goulding认为60岁以上有高度的怀旧情感,Holbrook从中推断出记忆是由年龄所建构的,在他的研究中建议在未来的消费者研究,对年龄以及怀旧倾向有关的现象应当被提出。

我国学者李玥也提出年龄对怀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年龄段的个体具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和代际特征。因此,科学地认识世代现象和世代问题已经成为科学地认识当今时代社会变迁与文化变迁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理论视角和分析途径。

理论的研究成果归根结底是为实践服务,理论的研究之所以有意义是因为能被实践所应用,从实践应用的角度来讲,当今世界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推动影响下,怀旧心理的研究成果已经被广泛用于市场营销、旅游开发、文学艺术、怀旧治疗等方面。

第一,市场营销领域,营销者将怀旧视作消费者的一种个性特征,或一种影响消费者偏好的因素,这种个性特征或偏好会影响消费者对产品的购买反应。利用消费者的怀旧心理进行产品促销、广告设计和品牌宣传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第二,利用现代人怀旧心理的需要,怀旧旅游也成为了热门:寻根或是退伍军人团聚去缅怀以前浴血奋战的战场是基于个人记忆的怀旧旅游。

红色旅游为主的革命纪念地和历史文化纪念地的旅游是基于集体记忆的怀旧旅游;通过媒体传播而引起的自然风光旅游是基于非记忆的怀旧旅游。怀旧旅游可使消费者体验到更多的感官刺激,触动情感、引发思考与活动,进而留下难忘的价值。

第三,在文学艺术方面,从文化与艺术的角度来说,一个艺术家从他所知觉到的环境中提取一定素材进行记忆,是创作的最初阶段。

与文学作品一样,影视作品也试图通过怀旧的内容来达到一种仪式呈现的方式,从而实现“集体人的诞生”,产生一种文化精神。

第四,怀旧疗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个体通过快乐的回忆能够提高自尊和幸福感,对痛苦经历的回忆有利于个体重整和接纳过去,达到自我完整,适应当前情境。

Romaniuk等将怀旧疗法分为个体怀旧疗法和团体怀旧疗法。回忆治疗中怀旧是关键的内容,回忆治疗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在老年护理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一些研究已证实其疗效。怀旧治疗常被用于改善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总之,怀旧心理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广泛的应用前景。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l/12954.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