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冬至大如年。每清明、冬至,中国很多地方皆有祭祀扫塔之风俗。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一方面是缅怀先德,追本溯源;另一方面是以先德为榜样,见贤思齐。 人生不重根本,就像水面浮萍,随波逐流,也像地面蓬草,随风飘散。如要重视根本,就要从“慎终追远”做起。慎终是对先人,丧葬要循礼尽哀,谨慎办理;追远是对上代祖先,祭祀追念,要诚心诚意。这样人人都能追本溯源,知恩报本,人心自然就笃实淳厚了。 学诚法师言:缅怀亲人、慎终追远,不仅仅是抒发思念之情,真正的重点在于策发起自己内心的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生命是前人的延续,因此不能自私自利、不负责任的生活,既要报前人之恩,又要为后人创造可持续生存、发展的环境。 1、网友问:如何让自己心如止水? 学诚法师:让自己的心宽广深邃犹如大海,外在的五欲八风就像小风,刮不起浪来。 2、网友问:佛教所谓的前世真的存在吗?这个如何晓得? 学诚法师:生命轮回是存在的。一方面因为这是佛菩萨圣智流露所讲说,历代也有许多祖师大德实证;另一方面也有许多轮回的实例、记得自己前世的人。或者对佛菩萨有信心,或者如实了解真实案例,都可以生起信心。 3、网友问:我很常常太在意别人的看法而被烦恼自扰。虽然自知,但好像做不到不去想。《金刚经》讲应无所住,可不明白到底什么是住?什么是无所住?烦恼不想就没有了,但不去想,问题不是依然还在吗? 学诚法师:佛法并不是教我们“不去想烦恼”这么简单,那不是成了阿Q了吗?佛法是教我们了解业果、找到痛苦的根源、认识烦恼的形象,并用智慧去正破它。烦恼有大有小,有粗有细,有总有别,对治它也有方法与步骤。 无所住,是指不执著。要先拿得起,再谈放得下,《金刚经》所针对的正是这些已经广行善业、深具福慧的大菩萨,要把最后一点法执也破掉。当然,不执著的大原则对任何人都适用,只是用得有深有浅。凡夫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也有更为应机的方法,譬如树立和坚定自己的志向。 4、网友问:我念佛时本想静心观想庄严境界,不想总有邪恶不好的画面出现,刚开始还能及时打住,能观想一些,现在越发严重,根本没办法观想,好害怕,我该怎么对治? 学诚法师:那先不要去观想,先多去干活、读经等。修行有次第,需要集资粮、打基础,就好比盖房子要先准备资金,然后平整地面、打好地基,再一层层往上盖。修行也不是随便碰到一点,或念佛或打坐,就可以了、足够了,这些都是方法或者说工具,必须要对总的过程有认识,才能很好地运用各种方法。 5、网友问:法师,本着善心想对对方小惩大诫,过后细想却觉得自己伤害了对方而觉得难以释怀。虽然心是好的,却用了错误的方法造成了不好的结果。 学诚法师:以后更好地总结方法。使用惩罚的手段,一方面施者要能够控制自己的嗔心,另一方面受者要有相应的根机,务必善加观察。现在已经这样了,今后要多付出关心,培养信任,鼓励引导。 6、网友问:师父,我对现在的工作很苦恼,一方面工作内容不是我自己喜欢的,另外工作地点的变动导致我只能一个月跟家人见一次面。跟领导的交流意见也分歧很多。我有时候真的很痛苦想辞职换份别的工作,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这么做是不是懦弱的逃避。 学诚法师:如果明知一件事应该做而不去做,害怕去面对,那叫做逃避。如果事情本身不合适,坚持的意义不明确,该改变的就应该改变,关键是找到改变的方向。反过来说,若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只是因为对现状不满意而改变,那是不够的。 7、网友问:法师,难道不是万事万物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吗?一个人如何做到完全独立不依赖任何人呢?当你的另一半给了你很多爱,你如果接受了,难道不会对这种爱产生依赖吗?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持独立呢? 学诚法师:佛法谈缘起,恰恰是要让我们空掉执著,正因为万事万物都是靠众缘和合而生的,并不是实在不变的,所以才不要去执著、依赖。你这样的思维,是用佛法为自己的烦恼找借口,让它合理化,而非如理用佛法来对治烦恼。人不是在缘起上独立,而是内心不能去执著。 8、网友问:为什么有时我帮助病人反而会遭到病人冤亲债主的报复?请法师慈悲开示,怎样做善事才能让各方都得到利益,不会被打击报复。 学诚法师:譬如两个人打架,一个人去劝架,如果力量不够,很有可能被愤怒中的双方打伤,所以根本的还是劝架的人要有足够的力量、德行。自己要更努力去修行,皈依三宝、亲近师法友团队。 9、网友问:人之所以会迷茫,是因为有太多的胡思乱想吗?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方向目标很明确,可是总是会不断的被这样那样的念头所缠绕,使得自己开始产生怀疑、畏惧和想逃避的心理。该如何祛除这种心理呢? 学诚法师:那就要不断去思考,不断去选择,面对每一个怀疑之念、畏惧之念,思考自己做这件事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目标就会越来越清晰,愿力就会越来越强大,一切坚定不移的信念,都是经过考验和淬炼的。 10、网友问:我老公的妈妈是家族中劳苦功高的人物,大家都尊重她。但是我却不愿顺从甚至反抗她,和她发生过尴尬的争吵,尤其是在育儿的问题上。我有时觉得这种做法很愚蠢,但不知道该如何让自己改变或是好过一些。 学诚法师:她在大家眼中是功臣,在你眼中却带上了“假想敌”的烙印。自己会担心她太过强势,所以一开始就采取了防备和反抗的姿态。在这种预设的心理之下,一旦遇到分歧就会爆发得比较严重。其实平常人与人之间看法不同是常事,不需要这么紧张,关键要放松自己的心态,不要把她放在对立面去看待。 11、网友问:有师兄祈请大家给自己病弱的亲友回向,回向可以修大家的慈悲心。不懂回向是否真得能让病人受益?助念真得能帮到往生的人吗? 学诚法师:一定是有帮助的。佛教是缘起法,是心法,这么多人至诚的发心、回向,都是善的缘起。至于能够帮助到什么程度,跟帮助的人和受助的人都有关系,帮助的人力量大、受助者善因成熟,结果就能很快显现;帮助的人力量弱,受助者的善根浅,显现就不明显,但一定是有用的。 12、网友问:在培养人才方面:最重要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面对想做好又没专业基础的伙伴应如何引导?带头人本人应该注意什么?世间企业和佛化企业在管理上有什么不同? 学诚法师:一切的关键在自己的心,方法和手段都因人而异,随因缘可调整。团队要以佛法为核心,做事业的同时要学习佛法,只有不断增长自己的慈悲与智慧,才能面对团体中出现的一个个问题;而解决团队发展中的问题,过程本身也就是在修行。 13、网友问:父母离婚好几年了,可是我依然接受不了,还想一家人能幸福的一起。而且父亲也任然爱着母亲,只是母亲有了伴侣,虽然他们没结婚。最近父亲知道了母亲伴侣的事,特别痛苦。母亲虽现在也并不幸福,但她不会回头。我该怎么办,法师,看他们这样我更痛苦。 学诚法师:人有各自的因缘业力,不随个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接受现状,用包容和平静的心去面对,才不会无谓地折磨自己。放下执著,我们的心才能释然,才能看到更宽阔的出路。 14、网友问:我患有强迫症,正在服药。症状是常常纠结于细枝末节,总怕自己犯下错误,造成难以挽回的恶果。特别希望得到您的鼓励和指引,顶礼师父! 学诚法师:造业最重要的因素就是自己的发心。把握好大方向,如居士应防止杀生、偷盗、邪淫、妄语等恶业,不用在细枝末节处纠结。做错的事,至心忏悔可得清净。不要把重点放在“做错了会有什么后果”上,要多去想“应该怎么做”及“造善业的殊胜意义”。 15、网友问:师父,一个人的先天性缺陷或者疾病是过去业力牵引导致的吗?如果是,那是不是就不用去积极治疗,受过就好,哪怕因这导致死亡,是否也就算是消了业障?今天网上看一个师父开示说,哪怕因为生病父母花子女的钱或者子女花父母的钱,也不是可以随便花的,都是在损自己的福报。 学诚法师:肯定都有因缘,不会是无缘无故的。一方面要深切忏悔,另一方面也要积极治疗。作为父母,应发慈悲心;作为子女,应生感恩心,这样当下都是在造善业。不要担心“损福报”而不去做该做的事情,只是不要随意浪费。正确的方向是要多去积福报,多为未来种因。 16、网友问:我父亲早亡,母亲带着我们姐弟三人生活,我在部队服役十几年,去年查出母亲乳腺癌,手术后母亲虔诚学佛,今年母亲病情突然恶化,非常严重,我内心感觉愧对母亲,也发心学佛,但是我感觉自己欲念太重,越发的感觉对不起母亲,她的病痛我不能分担,本想能给母亲做些功德也不能静心,负罪感很重;现母亲去世已有月余,我一直觉得母亲还在身边,时常梦见与母亲相处的点点滴滴,虽知已尽力,但时常觉得没有做好,内心愧疚。现在学佛总是分心,不能树立正念,手抄佛经也是常常出错,不知怎样自处。感觉和佛的缘分越来越小,是不是我罪恶深重没有学佛的缘分? 学诚法师:要把这份心用到更精进修行上去。现在花在忧虑、愧疚上的心力太多,而削弱了对三宝的信心和修行的愿力,就被障住了。把信心提起来,悲苦就有了方向,对母亲的爱就能转化为更强的修行动力。 以上摘自学诚法师微博:南宁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哪家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