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病别乱找病,送给那些有疑病症状的朋友

时间:2018-6-4 19:11:15来源:本站原创点击:

  被臆想出来的“疑病症”虽然是“莫须有”,但危害同样很大。长期人为扩大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真正陷入“心理死角”,严重者甚至“心想病成”。医院精神科专家说。

压力过大催生“疑病症”

心情一低落就担心是“抑郁症”,害怕导致自杀;又气又恨不能平静的时候就怀疑自己得了“狂躁症”,可能危害社会;不喜欢读书就归结为“阅读障碍”;算错报销单就认定是“数字恐惧症”……   现在,很多白领喜欢用心理学来分析自己的日常行为,但是对这门科学的一知半解,使他们习惯将一切负面情绪上纲上线,定义为“心理疾病”,然后要么自卑消沉,要么盲目治疗。这样庸人自扰的情形称为“心理疑病症”,它是压力作用下紧张情绪的一种畸形释放表现。

  “心理疑病症”的患者大多在竞争压力过大的生存空间缺乏安全感,自我意识强烈,凡事苛求完美。因为残酷的现实往往不够“完美”,所以内心会抱有某种“逃避现实”的渴望和冲动。故而在遭遇挫折和失败时,不能很客观地面对现实,而是盲目借助和迷信所谓的“心理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乱贴标签,从而以“病人”的姿态出现,期望可以博取同情,逃避责任。   这种臆想出来的“心理疾病”虽然是“莫须有”,但危害同样很大。长期人为扩大情绪问题,可能会导致真正陷入“心理死角”,严重者甚至“心想病成”。这里所谓的“心想”是指人们对自身机体的一种高度注意和敏感状态。最初“心想”到的感觉虽然不一定十分明显,但感受到的体验往往是确凿无疑的。这些人个性倾向于固执、敏感、多疑、自我。他们常常会去思索感觉、琢磨因由、摸索规律、猜测性质、推断恶果。一旦遇到某些不称心或社会生活事件带来的情绪波动,“心想”很容易被激活,产生某种生病的联想,使之更加注意那个部位的不适,不断地强化着自己的感觉,最后导致了那个部位真的出现了强烈的不适感,犹如真的出了毛病一样,引向了“病成”的怪圈,即不断明显加重躯体症状,让人痛苦难忍。到处投医,忍受种种繁琐的检查和吞服种种中西药品,已成为他们求得解脱的行为方式。

弥补内心需求的无奈选择

 疑病症的产生有患者个性因素,也有外界环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症往往是一种因心理挫折而产生的不安全感的转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机制作用的结果。   现代社会,人们的竞争意识增强了,普遍感到存在着压力。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统和恰当的宣泄方法,这种心理压力就有可能以躯体的症状表现出来而困扰人们,其症状往往可涉及全身的任何系统和部位,病程常呈慢性波动,以女性较为多见。因此,疑病症在心理学上也叫躯体化障碍。据有关数据统计,医院的内科病人中有38%的病人是属于这种没有器质性病变而只有心理问题的人,他们需要的是心理治疗。尽管这部分人症状的发生、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密切相关,但病人常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躯体化”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心理问题,这与中国特殊的社会心理因素有关。长期以来,中国人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当生活中出现了一些变故,情感交流的渠道被阻塞,对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许多人不会通过恰当的方式进行弥补或改进,而只能通过表达躯体不适的方式,来求得他人的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不落入疑病症的怪圈,首先需要明白自己是“心病”还是“身病”,躯体的各器官偶感不适均属正常,尤其在经医生和各种检查数据确认无碍的情况下,就更不要固执己见,要相信医生、相信科学。其次,我们要当好自己的心理治疗师,即时调整负面情绪,因为再好的心理治疗师也只能起到向导的作用,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自己救自己。最后,我们一定要切忌盲目对号入座。有句俗话是:“你想得什么病,就能得什么病。”现代医学模式已证明了专家的诊断、心理及社会因素会成为躯体疾病的诱因。   心理能致病,甚至能致命,当然亦能治病。我们应该以健康的心态乐观地生活,而不是以病态的心理把自己想象成某种疾病的患者,给自己的生活蒙上阴影。

四味心药缓解焦虑阴影

移情摆脱焦虑

  当疑病症患者感到焦虑时,分散注意力会有所帮助。当你专心于其他的思维活动时,会减轻或消除焦虑症状。

直面焦虑根源

  逃避是焦虑的标志,例如自杀就是一种逃避的表现。当逃避某种困难的情境时,起初我们会体验到焦虑感降低,但与期望相反的是,我们逃避困难情境的现象越多,以后在面对这些情境时,我们的焦虑感就会越重。学会勇敢地面对和应付令人焦虑的情境,才能有效地消除焦虑。

系统脱敏疗法

  系统脱敏疗法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心理治疗手段。如果你的焦虑状态非常严重,你可以把所惧怕的事情分出不同层次来,然后逐一地摆在面前,一个一个地去应对。这个层次要按照令你惧怕的强烈程度由低到高排列,把不太惧怕的事情写在下层,最惧怕的情境或事情放在最上面。先面对最下面的情境,然后逐渐地往上移,先成功地控制不太害怕的事情,最后才面对令人最恐惧的事情。

大脑休养方式

  如果自觉焦虑症状较明显时,不妨让自己有一小段的空白时间,好好安静一会儿,可以发发呆,或者沉淀一下杂乱的思维,让身心得到静养。或者也可以主动去想象一些宁静、放松的景象。这些景象可以是真有其地,是你在那里会觉得安全和松弛的,也可以是你想象出来的宁静、安全和放松的景象。比如,想象自己一个人坐在大海边,蓝天大海包裹着你,你无比放松,没有任何忧愁。

  医院专家温馨提示:疑病症通过自我调节,没有得到缓解,需要医院就诊。

无须独自承受,让我为你分忧

欢迎







































甘露聚糖肽副作用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最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dgav.com/dyzzl/6272.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