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精神状态的掌门人』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订阅 来源:健客精神病 1.手机焦虑症 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人因为手机没电或者余额不足而焦躁不安,英国的研究人员给这样的症状起了个名字:无手机焦虑症。无手机焦虑症,指手机联系不畅通时的恐惧心理。该研究发现,英国有近53%的手机用户在“手机丢失、手机没电或余额不足、或者不在服务区”的时候会感到焦虑不安。 手机焦虑症是随着手机的普及而逐渐凸显出来的。感染率比较高的是那些比较孤僻、自卑、缺乏自信的人,他们一般常希望通过手机来减轻自己的孤独感或者获取重要信息。而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加大,目前这种心理的不适应状况在白领人群中的发现率也出现了增多的趋势。 2.开车焦虑症 不开车的人经常会觉得开车的人就一个字:拽。可是,开车的人,几乎六成的人表示,自己的开车经历并不是很愉快,不管是大老爷们还是优雅淑女,从跨进汽车驾驶室的那一刻起,就患上了一种叫开车焦虑症的病。 从生理上来说,人的情绪和气温有着密切关系.特别是夏天,当气温超过32度,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的时候,气候条件对人体情绪调节中枢的影响就明显增加。而汽车的车内空间,无论电视广告用多么绚烂的画面和优美的词汇来强调它的宽大,也不能改变它实际上就是一个狭小空间的事实。这样的空间,关住了人们的心灵,限制了人们的视野。从人的心理变化来讲,拥挤,车多,人多气候恶劣都会令人烦躁,更何况很多人经常是一个人驾车,独自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寂寞很容易被强化"。于是,这似乎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人一上车就开骂。 3.工作焦虑症 工作焦虑是指人们对工作环境中一些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和灾祸或者要作出重大努力的情况进行适应时所发生的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忧虑、恐惧和焦灼不安兼而有之的情绪反应。表现为:1、急于求成。一旦不能立竿见影地取得所谓成功,就气急败坏,从精神上打败了自己。2、自惭形秽。认为自己的表现不够出色,被别人比了下去,丢了面子,于是就自责,产生羞耻感。3、无多元化观念。不知道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条件,不能接受客观现实,认为努力与回报不平衡,常埋怨社会不公。4、自己否定自己。绝对化地看待事物和问题,以为做不好的事情都是自己的责任,认为自己太笨,经常自己否定自己。 工作焦虑的症状有:1、担心自己如何出现在同事领导面前;2、由于他人控制了局面而感到不舒服;3、认为如果自己没能控制住局面就是个弱者或失败者;4、经常有莫名的不安和害怕,但又说不出具体原因;5、经常感到来自于追求成就(或成功)的持续的压力;6、遇事紧张、恐惧、多疑,畏首畏脚,依赖别人,显得缺乏主见;7、内心总是不自觉的焦虑,总有患得患失的感觉,对别人的话敏感;8、感到自己强烈地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得不到认可会产生挫败感或者怨恨;9、难以专注工作,思维迟钝,反应迟缓,丢三忘四,经常出错,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不知所措;10、有恐惧情绪,对工作上的失误、批评、惩罚等出现惊恐反应,并伴有睡眠障碍和植物神经不稳定现象。如入睡困难、做恶梦,易惊醒,面色苍白或潮红,易出汗,四肢发冷,手指发麻,肌肉跳动,眩晕、心悸,胸部有紧压或窒息感,食欲不振,口干,腹部发胀并有灼热感,便秘或腹泻,尿频,月经不调,性欲缺乏等。 4.周末焦虑症 更多的表现在女性身上。周末焦虑症是单身女白领特有的一种职业病,表现为一到周末就心情焦虑、无所适从、烦躁不安,因为平时工作紧张,周末较为清闲,人如果一下子从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停下来,生理和心理的惯性作用会让人感到不适应,只能用玩乐来发泄一下,可是往往吃喝玩乐后更烦躁,严重者还会出现抑郁、焦躁等心理问题,甚至心悸、失眠等身体健康问题。周末焦虑症多是由于人际交流不够造成的,专家建议白领女性培养更多的兴趣,多交际,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减少焦虑感。 5.考前焦虑症 “考前焦虑症”并不是医学上专属的特定疾病诊断名词,而是泛指因考试压力过大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紧张症状;即将面临考试的考生,或是这些考生的父母,因为担心太多,导致心理与身体上的过度负担,进而在行为上或言语上表现出不安与浮躁的现象,结果不能发挥正常的认知功能,注意力和观察力衰退。 考前焦虑症常出现的生理症状,包括失眠、头晕、头痛、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食欲差、胃肠不适、便秘、腹泻、胸闷、心悸、尿频、睡后易醒、嗜睡、全身无力、习惯性情绪低落等。 这些伴随考试而引发的生理、心理上的紧张症状,通常会在考试过后、压力舒解的情况下痊愈,并不需接受治疗;不过,出现身体严重不适的考生,就有必要寻求专业的帮助,否则恐怕会影响考试的临场表现,甚至演变成长期的忧郁倾向。 6.成功焦虑症 成功焦虑症指的是那些由于渴望成功,又无法达到,从而出现焦虑、失眠,性情暴躁,甚至免疫力愈下的状况。成功焦虑症是一种折磨现代人身心的时代病症。成功焦虑症的实质是,人们怀着功利的心态,希望能迅速达到社会认可的成功标准。从小被这样教育长大的小孩,真正面临就业时,症状愈发严重。学的东西都是速成的,经不起考验;眼光却是很高的,工资要高,地位也要高。 当前社会风尚,大家都在往“成功”的独木桥上涌,社会评价标准是单一的,就是人人都做CEO,人人都大富大贵、出人头地。成功学的泛滥,带来的后果是,为了所谓的成功人们可以不择手段,甚至于牺牲人伦、正义。在这样急功近利的文化潮流中,很多人失去了平常心,失去了平平淡淡的人生境界,追求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有的不惜践踏尊严、破坏法纪。 7.微博焦虑症 连续上微博六小时可能成瘾。事实上,微博成瘾的病例越来越多。医院心理科都出现类似病人。根据《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如果个人平均每天用于非工作学习目的连续上网超过6小时,且符合以下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网络成瘾”。 同时,成瘾标准也要在以下5条至少符合1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固执地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同样的道理,每日上微博6小时,且符合以上症状标准超过3个月,即为微博成瘾。 微博成瘾会致两大心疾。别小看微博成瘾,它很可能导致焦虑症和强迫症。比如某个人每天打开电脑第一件事就是微博,每天要发微博10条以上,至少每天上1——3次微博,经常毫无原因地反复打开微博,反复刷新微博页面。符合上述条件的人已经患上微博强迫症。同时,上班上微博,下班也上微博,吃饭玩微博,上厕所都玩微博,一天到晚时刻保持高度兴奋的状态,连休息时间也被微博挤掉。这样往往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疲惫,精神衰弱,更严重的会导致焦虑症产生。 8.总结焦虑症 老题每年都要新做,轮到谁写总结的时候都会感觉乏善可陈,不少白领都为这份年终“作业”而焦虑苦恼。更有甚者,一人要交多份总结,忍不住上网宣泄崩溃的情绪。与此同时,代写总结的生意近日在网络红火起来,人力资源专家提醒,工作总结请人“捉刀”可能弄巧成拙,失去工作态度分和诚实分,想法太多的人得焦虑症的几率会增加。 9.急性焦虑症 急性焦虑症的触发机因很多:第一,应激事件:在有应激事件发生的情况下,更有可能出现焦虑症。而甲状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和紧张情绪有关的激素的分泌紊乱(过量)则对以上过程有放大作用。第二,认知过程:在焦虑症状的形成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抑郁症病人比一般人更倾向于把模棱两可的、甚至是良性的事件解释成危机的先兆,更倾向于认为坏事情会落到他们头上,更倾向于认为失败在等待着他们,更倾向于低估自己对消极事件的控制能力。第三,躯体疾病:病人的焦虑症状可以由躯体因素而引发,比如,甲状腺亢进、肾上腺肿瘤。 该病发作时,急性焦虑症病发时病人突然觉得心慌,气急,窒息感,有人感觉就要死了,有人感觉这关过不去就会疯了,一时间浑身出汗,四肢无力甚至动弹不得,其实都未必会死或疯掉.患者往往有很强的求医欲,但往往都是去内科急诊或心血管科看病。极端典型个案中,有花费40万反复做各种检查都未能得到确诊的。 10.公德焦虑症 公德焦虑症,社会公德大面积缺失与社会转型期的特点密切相关,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相叠加的时期,经济体制在转变,社会体制在转型,道德规范在转换。很多的制度、规范、机制尚在发展与成长之中,公共的道德规范还没有完善和刚性化,还没有内化于民众的心中,道德理念还只是在社会的表层上游走。 公德焦虑症,有位中学生将捡到的五元钱交给警察叔叔时,警察却称“无法处理”又还给了她。这让小杨十分郁闷,不知道遇到这样的事儿该怎么办。面对上交的五元钱,年轻的警察一脸茫然,他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认为拒收最为稳妥。而这却造成了青少年郁闷和茫然。我们要通过信用体系的建设,形成一种类似的局面:每个人时常检查自己的公德行为,就像检查自己的车有没有汽油那样。 11.考前焦虑症 不满意综合征,全称是不满意就换综合征。不仅是工作,还有人对新买的手机、恋爱对象等也时常不满意,总想换掉,被网友戏称得了“不满意就换综合征”。 职场上,不少人计划的不是如何进步,而是换工作。“不满意就跳”成了他们的口头禅。总体而言,这类人有如下典型表现:总能发现“更好”的事物,对未知的人或事有极强的占有欲和好奇心,即使风险很大也愿意尝试,但结局往往越换越差,觉得还是原先的好。 12.考后焦虑症 历年来从考试结束到录取工作终结这段时间,60%——70%的考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成绩焦虑”,其中近20%的考生因过分焦虑而影响日常生活,人们把这种大考之后的焦虑状态称为“考后焦虑症”。考试后有不少考生出现焦虑症状,表现为寝食难安、沉默寡言、冷淡麻木。 心理学家分析,这些看似“麻木”的表象,实际上是担忧成绩而引发的预期性焦虑反应。离预期越近,则人的焦虑程度越高、相应的心理疲劳反应越大。尤其是部分考试中感觉不好的考生,对考试失利的预测性恐惧更容易导致其身心俱疲。 13.开学焦虑症 开学在即,喜庆欢乐的生活即将过去,不少孩子会变得不适。他们有的假期功课没做完,担心老师批评。有的在假期太舒服,睡眠、饮食没规律,一想到开学要早起早睡就难受,有的还伴有腹痛、头痛、头晕等症状。。 想到开学后会失去相对自由的生活,很多学生担心不能适应新学期,出现情绪低落、睡不着觉、吃饭没有胃口的状况,专家统称为“开学焦虑症”。此时,家长要引导孩子自我调整这种负面情绪,如多做一些运动,鼓励孩子多和同学交流,唤起孩子对老师、同学的思念之情和对校园生活的向往。家长的鼓励和引导能够使孩子很快地度过这段阵痛期。 14.年关焦虑症 年关焦虑症的患者年龄都集中在20—45岁之间,他们大都表现为晚上失眠、心慌、整日坐卧不宁、脾气急躁等焦虑情绪。每年到年底都会出现情绪焦虑患者增多的情况,年尾工作指标压力、学习压力、找工作压力,让不少人都心情低落、头晕脑涨,严重会出现情绪抑郁,甚至内分泌紊乱。 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 焦虑症与正常焦虑情绪反应不同:第一,它是无缘无故的、没有明确对象和内容的焦急、紧张和恐惧;第二,它是指向未来,似乎某些威胁即将来临,但是病人自己说不出究竟存在何种威胁或危险;第三,它持续时间很长,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几周、几月甚至数年迁延难愈。最后焦虑症除了呈现持续性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外,同时伴多种躯体症状。 15.密码焦虑症 密码,似乎成了与外界接触的通行证。不可否认,密码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极大地保障了人们的生活财产安全,但同时,它也给生活带来了不少烦恼。没有密码,隐私没了保障;有了密码,“记不住、被盗”的隐患也让人们的安全感无处安放,很多人因此产生了不安、焦虑、恐惧等症状,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之为密码焦虑症。 密码焦虑症显然是人们在竞争的高压下,表现出来的过强心理防御意识,虽然大家在编制密码上不断积累经验,弄得花样翻新、层出不穷,但安全感却没有半点增加。有一类人因为担心忘记密码,常寻找各种各样的方法来增强密码记忆,这种自我强迫记忆密码带来了心理障碍,于是被焦虑和恐惧困扰。有一些人曾经被他人破解过密码,于是在“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心理作用下,总是害怕自己的密码再被别人破解。 (长按指纹,白癜风症状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医院好 |